我們大中華美食博大精深,偏偏黃毛綠眼的老外不能體會,到底是少了5000年的文化積淀。
然而為了與他們和平共處,我們也需要知己知彼。我潛伏海外多年,漸漸摸清了他們飯桌上的雷區。
老外——主要指歐美人士,選擇食物簡單明了,愛恨分明。愛吃的牛排意面可以天天吃,不能接受的東西堅決不碰。
用一句話總結,就是他們不吃“邊角料”。
比如你要逼一個老外嘗嘗泡椒鳳爪,他馬上死給你看。
不管是雞頭、鴨頭,還是鳳爪、鴨四件,都不在食物列表上。如果“周黑鴨”來歐洲開連鎖店,分分鐘倒閉。
老外的邏輯是:爪子上又沒肉,有什么好啃的?所以你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沒有麥當勞鳳爪。當然,各種動物內臟也在雷區范圍內。
老外選擇食物的第二條規律是,我可以吃你,但別讓我看到你是怎么死的。
這充分反映了老外骨子里的虛偽,哪有我們中國人坦蕩。
他們吃雞肉要吃切好去皮的雞胸肉。假如中國師傅說,我白搭你一段雞頭加脖子,結果必然是,老外一見那可憐的耷拉著的雞腦袋,就立刻倒了胃口。吃魚也一樣,清蒸鱸魚端上桌,老外看到那魚翻著白眼,和自己四目相對,立刻就膽怯氣短,下不了口了。
對老外來說,這個范疇里的終極考驗當數醉蝦——光是聽到醉暈的蝦子送進嘴里時其實還活著,他們就嚇死了好嗎!
老外還固執地認為,“過期”的東西不能吃,比如松花蛋。有趣的是,在西班牙語中,松花蛋的字面翻譯就是有1000年歷史的蛋。天哪,都有1000年的歷史,黑成那樣了,還能吃嗎?
還有,長相不好的不吃。比如被中國人奉為海鮮珍寶的海參,長得太丑了,老外實在下不去口。
邏輯不對的也不吃。冰淇淋就應該是暖色調,甜甜的,有巧克力和各種奶油。你給他來個綠茶味道的,不管味道好不好,他首先腦子要短路,怎么也不能把green tea(綠茶)和ice cream(冰淇淋)兩個回路接在一起。還有各種綠豆紅豆類的冷飲,同屬此類。
最后一個,也是我最耿耿于懷的,就是豆腐系列。老外總是抱怨,豆腐完全沒有味道,哪里好吃?同時中槍的還有年糕兄。
他們更不能理解,豆腐為什么有1000種變身?飯桌上常常發生這樣一幕,老外問:“這是什么?”答:“Tofu(豆腐)。”接著問:“那是什么?”答:“Tofu。”不死心,接著問:“那么那個呢?”面無表情答:“Also Tofu(還是豆腐)。”接下來老外就會露出一副“你在耍我”的表情。
豆腐家族里,還有著名的殺傷性武器:臭豆腐!不過這一點,講真,不能怨人家老外不吃。一個老外是這么向我哭訴的:“不是我不想吃,我無數次嘗試接近臭豆腐攤,結果還沒走近,已經先暈倒了……”
以上規則適用于大部分歐美老外。如果你想禮貌周到,就盡量避免用以上美食招待老外。
當然,如果你特別恨你的外國老板,那就請他來吃飯,把松花蛋、毛血旺、溜肥腸、燉海參擺一桌,外加主食年糕,甜點臭豆腐,臨了再送上一個綠茶味的冰淇淋。保準他下次再不敢找你麻煩。
(尹吉摘自微信公眾號“潛伏的木馬君” 圖/點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