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紅
摘 要: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教師的持之以恒和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期,低年級又是最佳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能促進其能力、性格的發展。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教學培養;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1.養成上課前準備的習慣
低年級的學生自我管束能力比較差,好動,貪玩,上課進入角色比較慢,所以需要老師耐心地去教,于是我做了這樣的要求:上課前要準備好學習用具(數學書、鉛筆盒、練習本、學具盒)擺在書桌左邊,端正坐好等老師來上課。老師叫“上課”時,同學們要起立、立正。向老師問好時,聲音要響亮,坐下時,要靜、快。
2.養成端坐、靜聽的習慣
學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我從下面四個方面抓起:看——全神貫注地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聽——聚精會神地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想——開動腦筋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和同學的回答,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做——認真動手操作和進行練習。教師要將這四方面的要求認真地貫徹于每一堂課,并及時表揚坐得端正和專心聽講的學生,不斷提醒注意力分散、漂移和做小動作的學生,用適當的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當多數學生注意力都不太集中時,我采用做游戲或邊說兒歌邊做動作的形式調節班級氣氛,例如,比一比誰坐得穩、誰坐的時間長,我說“開始”,每個學生就安安靜靜、端端正正地坐好,一直到我說“結束”,學生才能動,中途動了,同學就叫他:“小蝸牛,慢吞吞?!痹偃纭伴_火車”:從第一個同學開始報數,中途接不上或報錯的同學,就叫他“小蝸牛,慢吞吞”。以此來訓練孩子的聽力、注意力、思維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3.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從一年級新生入學起,就要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做到格式正確、書寫工整,作業清晰美觀。對作業的書寫情況,我會選出寫得好的學生和書寫進步的學生及時提出表揚,讓其他學生以他們為榜樣,督促自己把作業寫工整。并且針對把5和8、2和3等寫得模棱兩可的學生進行及時的糾正。每次做作業時,我都先展示作業格式,讓學生知道怎樣做。遇到連線題,我常提醒學生“畫線要用尺子”,通過這樣的做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4.養成細心計算的習慣
計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要使學生在計算時做到正確、迅速、靈活,除了要求學生牢固掌握計算法則,正確地運用性質和定律外,還要求學生具有細心計算的良好習慣。教師在教好計算概念,加強基本口算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例如,在試題計算時要做到:“一看”,看清運算符號;“二定”,確定運算順序;“三算”,仔細計算;“四查”,查運算順序、每步計算數字與運算符號的抄寫、書寫格式等。
5.養成閱讀課本的習慣
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要逐步訓練學生養成仔細、認真、完整地閱讀課本的習慣。閱讀課本時,做到邊讀邊想,重點內容反復琢磨,仔細推敲,弄清知識間的前后聯系、來龍去脈。另外,閱讀課本時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而應該把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能力與課前預習習慣結合起來,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在每次授課之前,把預習內容布置給學生,提出適當的預習要求,指導看書的方法,并進行必要的預習看書檢查,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6.認真寫作業的習慣
學生的作業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在小學生數學作業中經常出現一些因為不認真、粗心造成的錯誤,比如沒看清題目要求、抄錯數、看錯運算符號、忘記寫單位名稱,等等,這些錯誤都是不認真而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基礎,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所以,數學習慣的養成要從低年級抓起,從現在抓起,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好,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學生,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參考文獻:
[1]葉俊華.小學數學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4(10).
[2]王 顯.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初探[J].新作文,200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