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閔志遠
九江市積極探索產業脫貧好路徑
□ 閔志遠

珍珠養殖
近年來,九江市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注重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將產業發展與貧困群眾需求相結合,探索出了諸多產業扶持脫貧致富的好路徑。
結合區域特色,扶持主導產業。依托鄱陽湖水產“一蟹一蝦”、環廬山和環西海“一油一果”、山區茶葉“一紅一綠”等品牌產業,九江市各級黨委政府積極出臺產業扶持政策,大力支持貧困地區結合實際,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蟹蝦、林果、油茶等特色生態產業,實現增收脫貧。修水縣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蠶桑、茶葉、林果及畜牧等產業實行資金獎補。僅2016年,該縣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新建養蠶大棚7000平方米,新擴桑園2000畝、茶園1080畝、果園2000畝、油茶500畝,新增牛羊豬飼養2.5萬頭。都昌縣整合涉農資金重點扶持小龍蝦產業發展,幫助沿湖的貧困村至少建成1個集中連片50畝以上的養殖基地,并給予一定的資金資助。武寧縣計劃利用5年時間整合各方面資金5000萬元用于油茶產業精準扶貧,并且按照2000元/畝的獎補標準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營造油茶林進行獎補,充分調動了貧困戶參與油茶種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爭取社會力量,開展合作幫扶。為有效解決資金、市場、技術等問題,我市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重點采取“企業+貧困戶”的合作幫扶模式,并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將土地、林地等生產資料折價入股,或將項目資金入股,由企業、合作社等專業組織經營,實現股份到戶、利益到戶。對吸納貧困戶達到40%的市級龍頭企業,在信貸支持上給予一次性貼息補助;對吸納貧困戶達到40%的省級龍頭企業優先推薦申報省農業產業化項目。永修縣南洲村利用項目資金為全村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以每戶5000元的標準在該縣仙緣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入股,讓每個貧困戶連續5年,每年分紅1000元。彭澤縣康莊村養牛大戶陳德意帶領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肉牛養殖,預計每戶年均增收6000元;養雞大戶陳和平帶領2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蛋雞養殖,預計每戶年均增收5000元。九江縣新塘鄉胡橋村金柿精準扶貧示范基地,種植面積700余畝,帶動附近100余戶村民就業,并無償為該村的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提供1畝金柿種植,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基地統一以保護價收購,至少幫助貧困戶年均增收8000元。
依托電商平臺,拓寬增收渠道。“沒想到短短四天時間,就賣出了1035箱紅薯,今后貧困戶增收不再難了。”去年扶貧日期間,瑞昌市橫立山鄉紅旗村農村e郵工作人員何衍鵬高興地說。這是九江市大力推進電商脫貧工程的縮影。據了解,自2016年2月開始,九江市正式出臺《九江市電商脫貧工程實施方案》,以“農村e郵”電商脫貧站為載體,計劃覆蓋所有貧困村,力爭構建成規模、可持續、見實效的電商脫貧工作格局,著力解決貧困地區山藥、紅薯、豆條、菊花、香菇等農特產品滯銷的問題。同時,積極開展電商業務培訓,幫助培養電子商務應用人才,并加快完善現代物流銷售體系,促進貧困地區電子商務更好更快發展,讓更多農特產品搭上電商“快車”。截至目前,九江市在貧困村已建立189個“農村e郵”精準脫貧站,實現農產品網上銷售271.4萬元,有效幫助30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平均增收800余元。
創新產業方式,實施兜底扶持。針對因病、因殘貧困戶缺資金、缺勞動力等問題,九江市在多番論證的基礎上,在全市大力推進光伏產業扶貧工程。每座光伏電站裝機容量為50kw,建設成本32萬元,由市級補助10萬元,縣級在省級產業資金中統籌解決22萬元。每座電站并網發電后,可連續20年產生穩定收益,年收益約5萬元,除去正常維護費用,全部用于扶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據了解,該市目前已在333個“十三五”貧困村實現了光伏扶貧電站全覆蓋。
■責任編輯:徐云

蔬菜種植基地

葡萄種植基地
閔志遠,九江市扶貧和移民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