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春 胡祥(新疆尼勒克縣畜牧獸醫工作站 835700)
尼勒克縣牛羊布病流行病調查及防治
李樹春 胡祥(新疆尼勒克縣畜牧獸醫工作站 835700)
為了全面了解尼勒克縣牲畜布魯氏桿菌病感染和發病情況,為更有效阻止布魯氏桿菌病的蔓延,為凈化工作提供科學依據,2016年1~3月尼勒克縣對260家散養戶、26家規模養殖戶、3家種畜場和1家牛羊屠宰場進行隨機抽樣,共采集5502份血清,同時對引種、銷售、養殖及牛羊布魯氏桿菌病常見臨床征狀信息進行調查;通過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和試管凝集試驗進行布病血清學檢測;結果顯示:陽性血清157份,陽性率為2.8%。說明該地區牛羊布魯氏桿菌病感染很嚴重,需要采取檢測凈化和免疫相結合的措施。
布魯氏桿菌病;流行病學調查;血清學檢測
布魯氏桿菌病,簡稱布病,又稱地中海馳張熱、馬耳他熱,是由布魯氏桿菌引起的一種變態性人畜共患病。我國農業部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疾病,衛生部將其列為乙型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布魯氏桿菌分8個種,分別是牛種布魯氏桿菌(B.abortus)、豬種布魯氏桿菌(B.suis)、綿陽附睪種布魯氏桿菌(B.ovis)、沙林鼠種布魯氏桿菌(B.neotomae)、犬種布魯氏桿菌(B.canis)、鯨型布魯氏桿菌(B.ceti)、鰭型布魯氏桿菌(B.pinnipedialis)和田鼠種布魯氏桿菌(B.microti)。其中綿羊附睪種、牛種和豬種都可以感染人類,其中綿羊附睪種是3種中感染強度最強的[1-3]。
尼勒克縣牲畜主要以新疆褐牛和哈薩克羊為主,牛羊共計100萬頭/只,是以畜牧業為經濟支柱的農業大縣,布氏桿菌病的流行蔓延,不僅給養殖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同時制約養殖業健康發展,還會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直接影響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的穩定。按照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印發國家中長期動物病防治規劃 (2012-2020年)的通知》(國發辦〔2012〕31號)精神,全面了解尼勒克縣牲畜布魯氏桿菌病的感染及發病情況,探索發病成因及存在的風險因素,分析尼勒克縣牲畜布魯氏桿菌病發生流行規律,預測牲畜布氏桿菌病流行趨勢,評價疫病防控措施效果,增強對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的主動性和前瞻性。
每個鄉隨機抽取1個農業村和1個牧業村,每個村子隨機抽取5家養牛散養戶和5家養羊散養戶,每戶抽取5份血樣;同時每個鄉隨機抽取1家養牛規模養殖戶和1家養羊規模養殖戶,每戶抽取30份血樣;2個羊種畜場和1個牛種畜場共3215頭/只牲畜全部抽取;牛羊屠宰場抽取牛血樣107份,羊血樣100份。本次抽樣采集牛血樣1487份,羊血樣4015份,共采集5502份。血樣采集后帶回實驗室分離血清,并將血清冷凍保存。
實驗所用試劑是從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購買。
先用布病虎紅平板凝集試驗方法 (RBPT)進行初篩,初篩陽性樣品再用布病試管凝集試驗法 (SAT)進行確診。具體實驗操作方法按照 《動物布魯氏桿菌病診斷技術》(GBT/16846-2002)中規定的方法進行[4-5]。布魯氏菌病原診斷由尼勒克縣畜牧獸醫工作站實驗室完成。
從表1可以看出,牛布病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和牛布病試管凝集試驗符合度達到84.48%;羊布病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和羊布病試管凝集試驗符合度達到93.75%。因此,可以得出,羊布病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和羊布病試管凝集試驗符合度高于牛布病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和牛布病試管凝集試驗符合度。

圖2 尼勒克縣牧區和農區牛羊布病感染率柱狀圖
從表2可以看出,尼勒克縣農區牛羊布病感染率都大于牧區。

表1 布病虎紅平板凝集實驗和試管凝集實驗符合度表
從表3可以看出,尼勒克縣種畜場、規模養殖場、散養戶和屠宰場牛的布病感染率:屠宰場>規模養殖場>散養戶>種畜場;羊的布病感染率:規模養殖場>屠宰場>散養戶>種畜場。

表2 尼勒克縣牧區和農區牛羊布病感染率對比表
從表4可以看出,尼勒克縣東、中和西部牛布病分布情況是:中部>西部>東部;羊布病分布情況是:西部=東部>中部。
通過對表2、表3和表4可以看出,尼勒克縣人口密度大的和牛羊流調次數比較頻繁的地區,牛羊布病感染非常嚴重,如各個鄉(鎮)場農業村、尼勒克鎮都是人口密度大地區、牛羊屠宰場和規模養殖場都是牛羊牲畜流調次數比較頻繁的地區。而牛羊屠宰場和規模養殖場大多分布在人口密集區,從中可以看出,尼勒克縣布魯氏桿菌病流行趨勢日益嚴峻,所以我們要跟據流行特點,加強牲畜布魯氏桿菌布病防治工作,主要加強流調牲畜布病檢疫監測(以活畜交易市場和外地引種為主),這樣可以減緩布病擴散。

表3 尼勒克縣種畜場、規模養殖場、散養戶和屠宰場牛羊布病檢測情況表

表4 尼勒克縣東、中和西部牛羊布病分布情況表

表3 尼勒克縣種畜場、規模養殖場、散養戶和屠宰場牛羊布病檢測情況表
根據本次牛羊布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尼勒克縣牛羊布病感染率為2.8%,已經超過布病控制區的標準。根據國家布魯氏菌病防治技術規范要求,對超過布病控制區實行監測、撲殺和免疫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建議尼勒克縣種畜場、規模養殖場實行監測凈化為主,廣大散養戶實行免疫凈化為主。根據布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尼勒克縣在今年6月份啟動布病防控培訓工作,隨后全縣開展布病集中免疫工作。
在今后布病防控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做好如下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布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重點極宣傳布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及其嚴重危害,增強農牧民對病畜的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二是加大產地檢疫力度,嚴格出縣境檢疫,重點在流通環節防控牛羊布魯氏菌病,特別是加強對跨州、跨縣的代牧牛羊檢疫力度;三是加強溯源體系建設,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牛羊布魯氏菌病的血清學檢測,及時發現患病家畜,進行無害化處理,定期消毒,減少畜間傳播機率,確保人畜健康。

圖4 尼勒克縣東、中和西部牛羊布病分布情況測柱狀圖
[1]Sulushash Mizanbayevaa,Henk L.Smitsb,Katya Zhalilovaa,Theresia H,Abdoelb.The evaluation of a user-friendly lateral flow assay for the serodiagnosis of human brucellosis in Kazakhstan[J].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2009,65(1):14-20.
[2]劉健鵬,楊增岐,馬杰,等.布魯菌病的綜合防控措施[J].動物醫學進展,2009,30(10):121-124.
[3]齊景文.布魯氏桿菌病概述[J].中國獸醫雜志,2004,40(9):50-53.
[4]孫曉軍,李景云,張三權.蘭州市羊布病血清學監測結果與分析[J].中國畜禽種業,2013(11):28-29.
[5]張芳毓,錢愛東.布魯氏菌診斷學研究進展[J].吉林畜牧獸醫,2011,32(1):10-14.
[6]肖東樓,江森林,王大力,等.布魯氏菌病防治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李樹春(1981-),男,新疆尼勒克縣人,碩士,獸醫師,從事動物疫病診斷和治療。
李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