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李珍 本報記者 倪浩
日本神戶制鋼所產品以次充好以及篡改質檢數據的丑聞在持續發酵。11日,日媒報道稱,繼9日公司鋁制品被爆數據造假之后,神戶制鋼所的鐵粉制品也被發現同樣存在篡改數據的情況。日本政府官員1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嚴厲點名批評了神戶制鋼所,勒令其“為恢復社會信賴做出最大努力”。日本在反思大企業為何相繼出現類似丑聞,有專業人士指出稱,日本大企業內部管理上不重視科學分工和認真執行才導致丑聞不斷出現。
影響面巨大驚動政府
據日本TBS電視臺報道稱,日本神戶制鋼所在被爆出銅、鋁產品未達到品質要求卻依靠篡改質檢數據順利過關的丑聞后,11日又發現該公司的鐵粉制品也存在同樣的情況。該公司的鐵粉被用于制造汽車的變速檔等形狀復雜的零件上。據有關人士稱,神戶制鋼所現在正在調查鐵粉的銷售地和安全性等情況。之前已經查明出現問題的鋁制品被廣泛用于汽車、鐵路以及航空航天類產品上,已經有200家以上企業被證實使用了被篡改數據的鋁制品。更為嚴重的是,神戶制鋼所的“數據篡改史”可追溯至10年前,預計神戶制鋼的以次充好的產品造成的影響未來可能還會繼續擴大。丑聞爆發兩天之后,神戶制鋼所股價暴跌37%,公司市值縮水超過1/3,債券利差飆升至紀錄最高位。
神戶制鋼所的丑聞也驚動了日本政府。據日本《產經新聞》11日報道稱,日本副官房長官野上浩太郎在11日上午記者會上,對神戶制鋼所鋁制品性能數據造假一事嚴厲批評稱“這是動搖公平交易根本的錯誤做法”。野上浩太郎還透露稱,日本自衛隊也要求神戶制鋼提供數據報告等,這說明神戶制鋼的鋁、銅等產品有可能也用在了日本自衛隊的防衛裝備上。
日本制造業管理出漏洞
中國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研究員徐莉穎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產品憑借工匠精神被國際認可,神戶制鋼所突然爆出造假新聞令人震驚。”徐莉穎認為,“這樣的事情出現在日本第三大鋼企的神戶制鋼身上,不僅僅神戶制鋼的企業信用會受到影響,還會波及整個日本制造業的信用和形象。”她分析稱,企業出現造假問題多是為追求利潤所致,神戶制鋼已連續兩個財年出現虧損,因此這方面嫌疑更大。徐莉穎認為,神戶制鋼數據造假非個人所為,而是獲得了管理層默許,“因此可以推斷,該企業大到管理小到生產流程都出現了問題”。
近來,日本制造業質量丑聞頻發。2日,日產汽車集團下6個工廠的質檢人員被發現不具有質檢知識和資格,卻長期負責整車質檢工作。日本政府勒令日產汽車召回共計121萬輛已經售出的汽車;去年,三菱汽車也曾因為篡改燃料費用數據等丑聞而受到重罰。
對于日本大型制造企業近期相繼發生篡改產品數據和以次充好等丑聞的原因,日本警察大學教授樋口晴彥在接受日本《日刊工業新聞》11日采訪稱,日本很多大型制造企業只重視外部運營風險管理,卻不重視企業內部管理中的科學分工和規章認真執行。雖然數萬人的大企業在管理上做到面面俱到、毫無死角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但是不能唯業績至上,還是要重新返回到以前時代的那種一絲不茍上。
聲譽受損優勢仍在
神戶制鋼所丑聞也吸引了歐美媒體的關注。《紐約時報》11日發表文章稱,神戶制鋼所承認它在鋁和銅產品的質量上偽造數據,這樁丑聞在日本和其他地區發酵,給日本制造業的聲譽蒙上了一層新的陰影,而制造業正是日本一個主要的經濟支柱。文章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任何死亡或安全事故被歸咎于神戶制鋼所,但這個丑聞卻擊中日本的一個軟肋:在和中國等提供低價替代品的地方競爭時,日本依靠的是自身在制造業中的優質聲譽。彭博社11日評論稱,正如一個結構性金屬部件的故障可以造成汽車的連鎖故障,神戶鋼鐵出現的問題可能破壞日本整體制造業的完整性。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幾年,日產、高田、奧林巴斯、旭化成等日本企業接連爆出丑聞,企業內部的自我監督修正的機制幾乎都沒有發揮出來。陳言稱,神戶制鋼是一家具有百年歷史的企業,雖然此次數據造假所涉及問題產品的比例很小,且問題為企業自檢過程中發現,但是公司股價持續暴跌還是說明了市場對其失去了信任。
陳言認為,“日本企業目前確實面臨著很多問題,比如,在成本優勢上遜于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研發處于停滯且勞動力短缺。但是日本制造業在上個世紀所積累起來的強大優勢,其水平仍然令很多國家難以企及,追趕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環球時報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