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驍
1934年10月6日,晴,微風,最高氣溫24攝氏度。巴塞羅那的秋日總有那么幾天令人心曠神怡,83年前這一再普通不過的日子,對于加泰羅尼亞乃至整個西班牙來說非同尋常。一個諸事皆宜的好日子,對于加泰羅尼亞自治區主席路易斯·孔帕尼斯來說,更是一個宣布獨立的黃道吉日。
晚8時左右,孔帕尼斯在圣豪梅廣場上向不安的人群大聲疾呼:“加泰羅尼亞的人民,君主勢力和法西斯勢力企圖背叛共和國,并已經達成目標、向權力進攻,不斷鼓吹對加泰羅尼亞仇恨和戰爭的政治核心力量。讓我們高舉旗幟,號召所有人完成我們的義務,服從自治區政府,從這一刻與扭曲的制度完全斷絕關系。在這個莊嚴的時刻,我以人民和議會的名義……宣告加泰羅尼亞政府成立。”
孔帕尼斯做好了迎接國家做出各種反應的準備。他在法律的邊緣游走,沒和任何人商量就拋出令人驚詫的想法:加泰羅尼亞以獨立國家的身份加入“西班牙聯邦共和國”。他的自信源自對地區軍隊司令多明戈·巴蒂特將軍的期待。孔帕尼斯認為,巴蒂特將軍一定會支持他,聽他的指揮,因為將軍也是加泰羅尼亞人。但孔帕尼斯想錯了,巴蒂特以實際行動對孔帕尼斯做出證明,他效忠的是西班牙共和國政府。
孔帕尼斯和他隸屬于“西班牙聯邦共和國”的加泰羅尼亞共和國及其政府只存在了10個小時多一點。短短的10小時的騷亂,造成80人死亡。10月7日依然是風和日麗的一天,但孔帕尼斯及其政府所有成員的下場與好天氣并不相稱。7日早上6時,孔帕尼斯通過廣播宣布投降,早就在自治區政府大樓前守備的軍隊將這些人一股腦全都逮捕。
孔帕尼斯當時沒有必要考慮到歐洲、全球化等因素,僅忽視西班牙政府在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勢力就足以導致其失敗。加泰羅尼亞占西班牙國土面積6.3%,實際上,早在9世紀就有了巴塞羅那伯爵封地,“加泰羅尼亞”這一稱呼興起于11世紀晚期。1137年加泰羅尼亞并入當時的阿拉貢王國,成為一個小公國。1474年,阿拉貢王國和卡斯蒂利亞王國聯姻,合并為現代西班牙的核心。18世紀初,加泰羅尼亞自治法律被廢,成為西班牙王國的一個省級地區。如今,西班牙政府的勢力比1934年大得多。
“十小時獨立”被挫敗后,孔帕尼斯政府成員受到西班牙共和國憲法法院的審判,并于1935年6月被判30年監禁,被關押至卡塔赫納和圣馬利亞港的監獄。但晚些時候孔帕尼斯獲得赦免。
處于動蕩年代的西班牙內外交困,1936年的春天并不平靜,西班牙處于內戰的前夕,暴力事件經常發生,各種勢力先后登場,左翼聯盟在1936的選舉中獲勝,孔帕尼斯和他的伙伴們被允許回到加泰羅尼亞,并受到英雄般的對待。后來,由于西班牙內戰爆發,孔帕尼斯跑到了巴黎,但在1940年9月被當局逮捕并引渡回西班牙。佛朗哥上臺后,1940年10月,在一次不到一個小時的審判中,孔帕尼斯被判軍事叛亂罪,處以死刑。1940年10月15日早6時30分,孔帕尼斯打著赤腳,被帶到行刑的地方,被執行槍決時仍然高喊著“加泰羅尼亞!”
有歷史學家認為,孔帕尼斯更像是這一“政變”的受害者,由于他被政府里那些年輕氣盛的人操控,令他“身不由己”地向數千名武裝起來的人做出獨立保證,但到頭來什么都沒實現,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也有很多學者認為,孔帕尼斯是騷亂的頭子,向其自治區政府承諾獨立,顯示出了他分裂的決心。不過,在愛國主義面前,分裂主義不會成為贏家。▲
環球時報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