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達卿
近日,上海市一組數據發布:上半年送餐外賣行業發生76起交通傷亡事故,平均2.5天一名送餐員傷亡。這個數據引發輿論熱議,或許不只是外賣小哥的安全讓人揪心,還因為在中國這個年交易額已超1700億元的外賣大國,外賣用電動自行車和摩托車闖紅燈、逆行等現象日益增多,新的“馬路殺手”正在涌現。
上海市是中國第一大經濟城市,也是中國第一大商港。上海外賣行業情況是中國外賣市場的一個縮影。美國同是外賣大國,優步外賣等也在美國迅猛發展。筆者日前去了一趟紐約,在這個美國第一大城市、第一大商港也是全球GDP排名第一的城市,卻看不到滿大街的外賣用電動車、摩托車。
原來早在2012年,因為快遞電動車頻引交通事故,紐約市警局以維護交通安全為由,禁止市內通行電動自行車和摩托車。2013年11月11日,禁令推及全紐約,全面禁止駕駛或出售電動自行車或電動摩托車,違者沒收車輛并罰款250美元。
若在紐約市訂外賣,上門送餐的或是小汽車司機,或是自行車騎士。而且在紐約即使用小汽車送外賣,也不能太快!早在2014年,紐約市就規定市場機動車速不得超過40公里/小時,便于行人避險。
從中國同行角度來看,這些禁令給紐約外賣、快遞“最后一公里”的快送戴上了“腳鐐”。2016年初,深圳、廣州也先后因為電動車、摩托車頻繁引發交通事故而“禁摩限電”。在沒有其他快運工具可替代的情況下,“禁摩限電”造成了快遞和外賣一時“斷腿”。這引起廣泛爭議,有輿論直言“一禁了之”是懶政思想。
如今,針對城市電動自行車、摩托車的寬松管理,給外賣、快遞行業帶來極大的運輸便利。中國在線外賣交易額目前已超227億美元,而美國僅60億美元。而2016年中國網購消費總額也超過美英兩國之和。這些發展離不開一線快遞和外賣大軍的勤奮,也離不開奔波的電動自行車和摩托車。
但我們不能忽視快遞、外賣等新興跑腿服務經濟崛起背后的問題。雖然現行國家標準規定電動自行車時速不能超過20公里/小時,但往往外賣用電動車、摩托車均超過30公里/小時,一些非法改裝車時速甚至可達50公里/小時。高時速下逆向駕駛、闖紅燈,常常付出血的代價,這是我們為了“便利”付出的越來越高昂的社會成本。這終將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不可承受之重,而其對規則、秩序及法治精神的戕害,更是我們不易察覺但實則更為深遠的危害。
市場的主體企業是否該擔負起社會責任?中國外賣常在比拼30分鐘甚至更短的配送時間,但也許每快一分鐘,就意味著多出一些交通事故,多付出一些生命代價!日漸成熟的中國外賣企業是否該改變飆車突進模式?我們是否該反思反思,到了需放慢一些腳步而兼顧社會責任的時候了嗎?
對飆馳的外賣用電動車及摩托,一禁了之確有“懶政”之嫌,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互聯網+”餐飲、零售等衍生了許多經濟新物種。面對互聯網下的新物種,如果按照傳統模塊化管理,部門分割管理,對這些飆馳的新物種喊“慢下來”而無濟于事,我們是否可切換管理方式,強化交通、公安、食藥、商務等多部門橫向協同,一起喊“慢下來”?互聯網企業多跨界經營,管理者也需要更多橫向協同,齊抓共管。▲
(作者是現代物流報執行總編輯,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