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
國產電影現象級爆款《戰狼2》上映以來日均票房2億多元,以勢如破竹的氣勢造就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而且是最揚眉吐氣的一次奇跡。它不僅以50億元(截至發稿)票房打破了周星馳《美人魚》的華語最高票房紀錄,并且首次進入世界電影票房TOP100,成為該榜單上第一部非好萊塢影片,打破了塵封近20年的一項世界紀錄——憑借1.4億觀影人數,《戰狼2》成為首位單一市場觀影人數的世界紀錄保持者,而被擠下第一寶座的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法國媒體盛贊《戰狼2》是中國“史泰龍”創造的新成功。
吳京這個幾乎被所有投資方拒絕的43歲男人,傾盡身家拿命湊齊了一切資源,終于開創了華語軍事動作片前所未見的大格局。吳京搏命演繹的中國硬漢形象,讓忍耐了大半年爛片的觀眾得到了空前的釋放,幾乎形成報復性觀影的狂熱。本年度唯一橫掃歐美大片的“戰狼熱”還從國內燃到了海外,不僅在新馬泰創造了百年難遇的國產片上座爆滿,在悉尼和墨爾本更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空前盛況,火熱程度不輸國內。《戰狼2》用好萊塢的模式講中國故事,推翻了此前歷史抗戰題材刻板的宣教模式,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特種兵比硬漢英雄輝煌時代的黃飛鴻、葉問又有了巨大突破。
當資本以為中國年輕人只需要娛樂,不斷突破底線娛樂至死時,吳京拍出了這樣一部電影,大家才發現原來這更是中國年輕人需要的,我們的青年從不缺乏崇軍尚武的精神底蘊。每一個爆款,都迎合著公眾深層的情感需求,票房并不真如他們的締造者預想的。大IP《三生三世》首日票房甚至不及《戰狼2》第十天的票房,《小時代》四部曲加一起沒超過20億元,中國電影市場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日益增長的鑒賞水平,與投資方無下限拉低智商之間的矛盾。罕見續集超越前作的《戰狼2》才是國產超級大片的正確打開方式,它開創了中國電影從類型片到主流大片必備的創作視野。
“非洲撤僑”的故事首次被搬上大銀幕,《戰狼2》對大國形象和大國使命的講述不僅呈現著具體的硬漢,還有國家意志的強硬。冷鋒有的是虎膽,可以震懾一群人;而國家展現的是龍威,可以震懾所有人。片尾那個讓觀影者都會掌聲雷動的畫面,是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中國護照也許不能帶你去所有地方,但中國護照可以把你從任何地方接回來,讓全球華人找到了歸屬感。藝術的精髓就是接通人類的情感,在感情中傳遞價值。國家有能力撤僑,我們才能夠撤僑,這正是電影所傳遞的民族自豪感—— 一種人類普世的自然情感。
《戰狼2》的熱映其實是中國崛起的文化注腳:冷鋒的英雄人格置于整個國家的強健之下,當中國軍艦上導彈騰空而起的一刻,觀眾意識到了國家的強大才是冷鋒成為英雄的根源。英雄擺脫了既往單打獨斗、以一己之力為國爭光的“霍元甲”模式。旁邊就是戰火硝煙,此刻國歌依然嘹亮,一直以來好萊塢大片洗腦的格局終于改變了,《戰狼2》在商業片中第一次成功輸出了我方價值觀并獲得高票房。不拿盾的冷鋒就是“中國隊長”,世界也看到了我們的孤膽英雄,看到了中國軍人的意志與強大的國家意識,看到了今日中國之全新理念。
吳京完成了自己一個英雄夢,展示給世界一個堅強國。《戰狼2》打出了打破中國電影靠流量支撐、電影人被資本霸王硬上弓的一記重拳。這一次中國電影站著把錢賺了,可以預期從此口碑將成為市場通行證,國產電影將回歸藝術創造的本位,我們的民族電影工業將進入實力派的時代。正像冷鋒在影片中說的那樣:“有些偉大的民族,你永遠不能低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