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稻工廠化育秧機插是一項新興的農業節本增效技術。該文通過選擇4個田塊進行追蹤調查,對工廠化育秧機插和人工栽插秧的水稻不同生育時期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工廠化育秧機插比人工栽插增產增收顯著,每667m2凈增340.76元。
關鍵詞:工廠化育秧;人工栽插秧;生育期對照;效益分析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4-37-02
樅陽縣單季稻多為“稻—麥”兩熟稻區,受溫光資源、生產季節、種植茬口的限制,人工移栽方式育秧要求稀播、長秧齡、帶多蘗;大田少本栽插,以早發分蘗成穗為主。而機插秧對秧苗的要求是以土壤為載體根系盤結好的毯狀秧苗,育秧要求秧齡短、根系盤結好、播種密;工廠化育秧利用室內空間,溫濕度便于調控,管理方便,出苗快,成秧率高,秧苗秧齡短、秧苗健壯、秧苗素質好。工廠化育秧培育的秧苗符合機械插秧的要求。
人工育秧667m2大田需要66.7m2秧苗,秧田與大田栽插面積的比例為1∶10,而工廠化集中育秧的比例為1∶100,節省秧田率為90%。所以,工廠育秧不占耕地,秧齡短,不與前茬作物爭地爭時,在提高糧食生產效益中,節省了潛在的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益。
2012年樅陽縣分別在金社鄉、陳瑤湖鎮和湯溝鎮的縣示范農場建設3個單季水稻育秧工廠,集中培育供應434.67hm2大田的秧苗,帶動全縣機插秧1 333.33hm2。水稻品種主要為太湖糯。為掌握不同生產方式下的生長動態和工廠化育秧機插的效益,我們對陳瑤湖鎮育秧工廠培育太湖糯秧苗機插與常規育秧人工栽插的水稻各生育階段進行追蹤調查,其結果與分析如下。
1 兩種育秧栽插方式水稻生育期對照
1.1 播種期 樅陽縣太湖糯人工育秧一般5月中旬育秧。追蹤調查的4個田塊分別是:人工育秧方式2個田塊,5月15日播種,6月15日移栽,秧齡30d;工廠化育秧方式2個田塊,5月27日播種,6月15日機插,秧齡18d,工廠育秧比人工育秧縮短秧齡12d。
工廠化育秧可以通過人工模擬秧苗適宜的生長環境,有利于減輕不利天氣對育秧的影響。無論是陰雨,還是風霜雪惡劣天氣,都能確保秧苗的正常生長,成秧效率達90%以上,而人工育秧成秧率不超過80%。按基本苗5萬~6萬/667m2計算,工廠育秧用種3kg/667m2,而人工育秧用種為4kg/667m2。
1.2 移栽期 6月15日,被追蹤的4個田塊進行大田移栽。單季晚稻機插秧規格是30cm×15cm,約1.48萬穴/667m2,栽插的時候秧苗小,每穴4苗,基本苗5.93萬/667m2。人工栽插密度約1.8萬穴,每穴3苗,基本苗5.4萬/667m2。工廠育秧機插均勻,基本苗足比人工栽插大田基本苗多0.57萬/667m2。
1.3 返青分蘗期 機插秧秧苗小、落泥淺、返青快,6月20日返青,返青期5d;分蘗快而整齊,8月6日夠苗,分蘗數達到33萬/667m2,開始烤田控蘗,機插秧分蘗期47d。人工栽插秧苗6月22日返青,返青期7d;人工栽插秧8月18日莖蘗數近33萬/667m2,有一田塊667m2莖蘗數達26.8萬,但已有幼穗分化,所以,人工栽插的兩塊田在8月18日開始烤田,人工栽插秧分蘗期57d。工廠育秧的秧苗比人工栽插育秧的秧苗始分蘗提早約3d、分蘗期縮短10d,所以,工廠育秧機插的早發分蘗成穗比人工栽插秧多,形成產量的時候,穗大粒滿,是增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1.4 夠苗至成熟期 機插秧夠苗期8月6日至成熟期10月26日歷時81d,人工栽插秧夠苗期8月18日至成熟期10月26日歷時69d,機插秧比人工栽插秧成熟期多12d。夠苗期至成熟期是營養生長轉化為生殖生長的時期,這一時期機插秧大田植株比人工栽插大田植株干物質積累時長多12d,這是機插秧增產的又一重要因素。
夠苗時,雖然機插秧莖蘗數明顯大于人工栽插田塊,由于機插秧栽插密度基本一致,寬行窄株,定苗定穴有序栽植,滿足了水稻高產群體質量栽培寬行淺栽稀植的要求,便于個體通風透光,方便管理,減少了病蟲害,容易獲得高產穩產。所以,從外觀看,大田里的通風透光和莖蘗數少的人工栽插田塊基本相似,所以,采取同一標準的肥水管理模式和病蟲害防治策略。
1.5 平衡施肥,增施有機肥 667m2施尿素20kg、磷肥30kg、鉀肥15kg、優質農家肥1 000kg;有機肥1 000kg、尿素12kg、磷肥15kg、鉀肥8kg作為底肥于6月12日全部施下田,余下尿素、磷、鉀肥分別于6月17日、19日追施。
在整個生長期間,除移栽返青、破口抽穗和施肥用藥時采用淺水灌溉外,其余的主要以濕潤灌溉為主。堅持淺水插秧活棵,薄露發根促蘗,施肥前田間無水,結合施肥灌淺水。機插秧8月6日、人工栽插秧8月18日開始多次淺擱田,以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生育后期干濕交替,直至成熟。10月10日斷水。
3.2 社會效益 工廠化集中育秧節省秧田90%,可大幅度節約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提高糧食生產效益中,具有很大的潛在效益;工廠化育秧由于育秧集中,占地面積小,旱作旱管,作業方便,機械化程度高,可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當前農村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不僅節約了生產成本(勞力成本),社會效益也十分顯著;工廠化育秧秧田面積小,可以做到精耕細作。同時采用必要的技術措施,使育秧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為培育壯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實現了水稻生產方式的轉變,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