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雪梅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之一,但越來越多的學生畏懼寫作,一些學生甚至認為寫作文是在浪費時間。每次上寫作課,看著他們一張張“苦瓜臉”,我似乎看到上面寫著“寫不出來”。如何幫助并且正確引導學生面對寫作甚至讓學生愛上寫作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多些鼓勵,消除學生作文畏懼
寫作其實就是一種自由的表達,不存在會寫或不會寫的問題,而在于你是否愿意表達。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得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以我手寫我口,以我口表我心,對學生來說應該沒問題。我們是為了表達心聲而寫作,不為寫作而寫作。
對寫作的排斥畏懼心理就在談論自己喜歡的作品過程中逐漸消失了,羨慕欽佩之情油然而生,甚至有人開始躍躍欲試,想拿出自己的文章與他們心目中的好文章一比高下。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了,這時老師就得主動了。
二、多些空間,培養學生寫作的濃厚興趣
我們當前的作文教學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弊端,不利于學生的寫作,首先表現在老師隨意布置作文題,想到什么翻到什么就布置什么,作文訓練沒有一個整體的思路,沒有具體有效的訓練內容及步驟,老師準備得不充分,沒有明確的寫作目的,就很難指導學生寫作,學生作文時自然也就無所適從了。其次平時的作文訓練內容單調、枯燥,不注重生活積累,脫離學生生活實際。而這樣的題目要學生做到有話可說,發揮出作文水平來,真的很難。我想何不給學生以創作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從自己熟悉且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馳騁思維的想象空間,寫出真正屬于自己的文章呢?我們要了解學生的生活,小學生都涉世未深,見識不廣,生活范圍相對狹窄,所以我們要盡量回避那些學生無話可寫的題目,不然的話學生即便寫了作文交差,想來多半也是敷衍了事,憑空編造,詞不達意,很難出精品。因此在話題上要注重話題的階段性,連續性,系列化,貼近生活。
第二個階段學生已經熟悉了新的環境,也開始適應高年級的生活和學習,思想也日漸成熟,看待問題也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此時我們就他們的成長讓他們自己回顧總結一下,也是學生樂意的,請他們以“成長的煩惱”、“成長的快樂”、“我的一次重大決定”“誤會”“誘惑”等為話題,有助于激發學生創新想象樂趣,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告訴學生:“一千個作者,同樣要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我們引導學生關注了自己的生活和成長,同時我們也要引導他們關注他人和社會。學生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老師、學校甚至整個社會,如何對待這些愛護幫助他們的人,對他們要說些什么呢?讓學生以“感恩”為話題,抒發真情,暢所欲言。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要教會他們面對挫折。我們以“完美與缺陷”、“心態與生活”“面對狂風”“面對失敗”等為話題,讓學生作文。貼近學生的生活又有自由度的題目,學生見了定會眼睛一亮,精神振奮,產生出強烈的寫作沖動。
三、多些感悟,使學生寫作有源頭活水
作家孫犁認為“如果知道生活是源泉,能不斷深入生活,加深對現實的認識和理解,那么文章不只可以寫得好而且可以寫得短些”。《關于短篇小說》。新教材作文教學命題注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擴大學生聯想力和想象力,也給以前枯死的作文教學注入了活力,引導學生關注時代、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是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三年級時我們就要培養學生做個有心人,要求學生每周寫三篇短文,隨時記下生活中觸動心靈的一瞬,老師每周也能進行一次講評,作文講評注重真實、以情動人的文章,讓學生明確從生活中選材,寫出自己所想的重要性,進而培養他們處處留心皆學問、皆素材的寫作素養。
其次閱讀是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領悟生活,提高認識生活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張志公先生說得好:說到最根本處,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得從閱讀教學入手。而班主任總是為學生看形形色色的課外書而頭痛,其實只要我們引導得好,又何必“談書色變”呢?閱讀是間接的生活積累,學生寫作無話可說,也是閱讀量不夠造成的,這里雖然有客觀的原因,但是缺少老師的引導也是主要因素。所以我主張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閱讀課外書籍。教師可以推薦幾本書,學生也可自薦書目。為了使讀書有效,讓學生寫讀后感,每兩周進行一次讀書交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使人豐富閱歷,擴展眼界,在長期的讀書積累中,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高年級學生思想活躍,開始關心國事,因此,及時抓住同學們感興趣的熱門話題即興作文,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奧運會時,讓同學們關注女排賽、足球賽,然后要求同學們寫新聞短訊。美國大選時,讓學生撰寫文章發表自己的看法。海嘯發生后,同學自覺拿起筆表達對災區人民的關心和關注,感情真摯。這樣,學生的寫作練習充滿了生活情趣,其樂無窮。收到了思想認識和寫作能力同步提高的效果。學生的潛力被激發出來。
除了有意識,多方位提醒,督促學生觀察社會,老師也要在寫作規范、寫作技巧上指導點撥。小學生的寫作基本功還未掌握好,有些學生連記敘、描寫和抒情辨別不清。我們可以先進行記敘、描寫、抒情、說明等單項練習,這種單項訓練篇幅短小,筆力集中,學生易于掌握,為進一步寫綜合性的內容復雜的文章打下了基礎。
四、多些展示,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
有教育家說好孩子是被夸出來的。可見,鼓勵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學生每寫完一篇作文,多多少少有些成就感,畢竟那是他們勞動的結晶。每次課堂寫作訓練,我總見幾個先完成作文的同學,私下交流著自己的作品,足見他們期盼別人對自己作文的評價。因此我作文批改總是很及時,不超過一周的時間,以使學生對作文的期望值不減。
教師善于在改評中作出正確的指導,有助于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相互信任的關系,特別是對作文中流露出低調、消沉情緒的學生,我們要多給予關心,甚至可以面批進行交流,而不是批評責怪。
上好講評課也是保證寫作有效的一個環節,每次作文講評都力求上成精品課,讓學生愛聽,既有思維方式的指導也有審題思路的探索,既有佳作的欣賞也有病文的點評修改,既有老師的講評也有同學的返評。每次講評突出一點,然后連點成線,再連線成面,形成一個完整的任務。老師精選優秀的作文在在班級宣讀,宣讀優秀作文一方面是對小作者的鼓勵,進一步更生動地表現生活,另一方面也能激勵其他學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