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文
摘要:所謂以學生為主體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合作交流,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新時期的教師不能再滿足于以教師為中心,用最快的速度把備好的知識體系灌輸給學生的教學方式,而是要以科學教育觀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善于合作的自主能力。所以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原則。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觀念;課題
一、重塑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高中生上語文課時,不管是成績落后者,還是成績優秀的,都懶于思考、畏于發言,只是埋頭地做筆記。這樣的課堂場景仿佛已經成為常態。為什么學生年級越高,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反而越消極、越被動呢?說到底,要歸罪于狹隘、死板的應試教育。高考考什么,老師就教什么;高考考何種題型,老師就天天訓練什么題型。題海戰術狂轟濫炸,填鴨式教學的講解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口頭表達的能力和自我表現的勇氣扼殺在了這功利性的教學當中。久而久之,學生心中便形成了“課堂就是老師獨霸一統天下”的觀念,于是課堂教學便形成了“老師唾沫橫飛地講,學生筆走龍蛇地記”。宛如一場冗長的報告會。除掉課堂教學中的這個毒瘤,僅寄希望于完美的教學設計,充足的教學內容是遠遠不夠的,以朗讀來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失為一條上策。本人認為,首先用朗讀來喚醒被應試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高中語文課本中的美文為契機,培養學生朗讀的能力,誘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教師成功的范讀是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的催化劑。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富有藝術性的范讀具有強烈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對學生產生的效果比放錄音更為直接,范讀的效應也更為明顯。但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以真情感化學生,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語文的情美。
2、以美情激化學生,語言規范、音質優美、吐字清晰、流暢自然的范讀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有效的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3、讓學生多聽課文錄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磁帶上的朗讀準確、規范、聲情并茂,多聽錄音,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感受到聲音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反復聽錄音,同學們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覺地跟著錄音默默地讀起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欲望。
4、課堂上讓學生以多種方式朗讀,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樂趣。可以采取齊讀與指名讀、引讀與輪讀、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輕聲讀與自由讀等形式。
5、多進行朗讀表演或比賽。學生天生有一種表現的欲望,希望得到大人和老師的肯定,高中生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心理特點,經常選擇一些課內外文章,在班上組織朗讀比賽,給他們創造展示自己的舞臺。并且,在比賽過程中,老師對一些缺乏勇氣的學生要多多鼓勵。這樣,學生的表現欲被激發了,都爭先恐后地要求參加比賽。班上經常進行這樣的朗讀活動,學生在學習中漸漸喜歡上了朗讀,對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
二、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
營造多變、開放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到教學形式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尊重學生人格,多一些寬容和激勵,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運用課件優勢,恰當地運用視聽來渲染課堂氣氛,創設開放的教學氛圍。教師可精選那些和課文內容、意境、作者情感和諧的樂曲,在教學開始營造氣氛,在教學過程中烘托氣氛;還可采取配樂朗讀等形式,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利用圖畫、音樂創設情境,既能體現學科之間的融合,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如在《故都的秋》的學習中,創設氛圍,讓大家探討文章寫了哪些景物時,有的學生是分段概括,有的是列舉小標題,有的是圖文結合。接著我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秋景圖進行欣賞揣摩,學生興趣十分高漲。再如學習《竇娥冤》,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電影《竇娥冤》,去圖書館查找有關戲曲知識,學會寫劇本,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激發了創作的興趣。
三、還課堂給學生
在語文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進入了單純的“老師教,學生學”的誤區。教師是課堂的主人,對著教材照本宣科,學生在做筆記,兩者都成了書本的奴隸。所以課堂氣氛死氣沉沉。而只有還課堂給學生菜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手不管了。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就像一條奔騰的河流,如果沒有了岸的約束, 就會左沖右突, 肆意泛濫。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組織者”、“引導者”這一角色,既要讓這河水滾滾向前,又不讓她沖出了堤岸。這樣有張有弛,還課堂給學生才有了保障。但學生必須銘記:
1、凡是學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師決不替代。
2、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3、把希望寄托于課堂,把希望寄托于學生。
4、讓學生表現課堂、體驗課堂、感悟課堂、享受課堂。
5、課堂時間主要是學生學習用的,應把課堂時間盡可能多地還給學生。
6、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余時間還給學生,就是把學習能力乃至于生存權力還給學生。
7、讓笑聲、掌聲、討論聲在課堂上響起。
本人所任教的中學是一所鄉鎮普通高中,學生大都來自幾所鄉鎮初中,語文基礎差,表達能力有限,說話害羞,儀態欠佳,即使個別敢說的,不是音量低,就是語音含糊,辭不達意、缺乏條理,所以教師主導的課堂,便很少得到學生的配合與回應。而這時,教師更要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課堂還給學生,多鼓勵、多表揚,才能激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但是把課堂還給學生,難免有時會出現課堂喧鬧的情況,這時教師應弄清產生喧鬧的原因,把握好度,及時調控、組織好課堂紀律,保證對話正常有序的進行;當學生各執己見、不能互相理解而爭執不休時,教室要及時糾正,對話雙方的思維錯位,使之正面碰撞。在學生討論時,教師也可以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見解給予一定的評價,以自己的學識、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這當然要避免搶戲,在對話時,學生始終是課堂的主角。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的方法是很多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堅信,只要我們敢于更新教學的新觀念,大膽探索,我們的語文教學就一定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 王從華,WANGCong-hua.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02(5):65-69.
[2] 范琳娜.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3] 郭磊.淺談高中語文提高教學效率的策略[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24):00075-00075.
[4] 郭磊.淺談高中語文提高教學效率的策略[C].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2016.
[5] 陳大春.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策略初探[J].科學咨詢,2015(3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