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林巖
摘要:信息化使高中語文教學更加充滿人情味,更加貼近現實,更加生動活潑。同時,這種信息化教學,也為素質教育的全面而真正貫徹執行、為大語文教學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現代化的技術支持。因此,信息化輔助教學很快在中國大地發展起來。利用信息技術來改造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已成為廣大教師的愿望。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多媒體;優勢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信息技術時代,語文教學必然有其新的特點。多媒體則是以其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直接去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好比語文教學中無形的“魔術師”,變無聲為有聲,變枯燥為生動,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多了一份樂趣和光彩,為傳統的語文課堂插上飛的翅膀。下面,我就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談幾點看法:
一、拓展課堂容量,拓寬學生視野
通常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都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書寫板書,便于學生做好筆記,這不僅浪費時間,還讓課堂顯得枯燥無味。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雖然也可以對課堂知識進行拓展延伸,但是那畢竟是非常有限的,再加上只能是以講授的方式進行,學生單單依靠聽和寫,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這一問題就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生動地把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在其中利用圖片、聲音等進行大量的課外知識鏈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有趣,從而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進而使教學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現文章背景
中學語文教學所選的文章非常廣泛,作者生活的時代不同,作品所反映的時代背景也不一樣。中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高中語文課文中的生活情境和社會背景,往往離學生生活較遠,單靠教師的言語講授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多媒體能夠克服這些不利因素,把各種抽象的、不能理解的事物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這樣的教學可以說是更加充滿人情味、更加貼近現實、更加生動活潑,學生也會更加樂于接受。如古今中外、特別是歷史及國外風土人情等。多媒體教學新穎直觀的圖像和聲音,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授《沁園春·長沙》一詩時,可以先讓學生觀看“湖南農民運動”“省港大罷工”以及國共兩黨合作和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這一歷史片段,并將其定格在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停留長沙、重游橘子洲這一畫面上,配合著聲情并茂的朗讀,營造一種濃濃的欣賞氛圍,然后教師在這種氛圍中開始講授課文。這樣,學生會受到感染,他們的情感也會隨之被調動起來,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加深記憶。
三、增強直觀性
在新課導入環節中通過運用多媒體激發起了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后,多媒體的運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將課文中的靜態畫面和比較抽象的,離我們生活久遠的意象轉化為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動態畫面、圖像。是許多語文老師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課題。多媒體的出現為改變這一現象提供了一條很好的出路。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更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順利進入有效創新。“想象是創造之母”,想象能力越強,人的創造能力就越強,對于語文學科來說,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應該是語文創新教育的主要內容。想象不是憑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它需要不斷地刺激,而我們知道,視覺對人的刺激遠遠深于聽覺,而如果把視覺和聽覺加起來,那么起到的效果就會更好,而多媒體的運用的好處,還在于它能夠更好地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可見,多媒體對學生的想象力的訓練是極為有利的。語文學科的學習,很重視課文的朗讀,教師雖然可以通過設置多種多樣的學生朗讀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讀書樂趣,但如果更多點通過現代的計算機多媒體運用音像把語言文字中描寫的情景再現,可以使課文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聽過多媒體示范朗讀后,學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課文內容。
四、陶冶學生的情操
語文的學習可以促進學生能力的綜合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語文的學習可以陶冶情操,使學生感受到祖國燦爛的文化,另外也可以在飽覽祖國大好河山之余領略到國外優秀的文化,觀瞻異域風情。視野開闊了,學生們在以后道路的發展過程中,也可以走得更加從容與自然。詩歌是語文教學過程的一個難點,尤其是古詩詞,占據了高考試卷的不少分數,重視對詩歌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批判性地吸收和創造性地繼承這些文化精品,對于滋養性情、陶冶靈魂、重鑄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形式所無法替代的作用。視頻教學在詩歌教學中可以有更加突出的表現。比如在學習李白的《將進酒》、杜甫《兵車行》等唐朝詩人的詩歌時,為使學生對于唐朝詩歌的發展歷程和作家的生平有一個宏觀的把握,教師們可以播放優秀視頻《唐之韻》。這部被譽為“詩的紀錄片”的視頻制作非常精致,它為電視詮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經典名著創造了新的空間。《唐之韻》系統介紹了唐詩的發展脈絡,對各個著名詩人做出了準確的描述,使學生在欣賞唐詩的同時,又可以欣賞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學生們在視覺、聽覺中可以感受到大唐文化的氣勢恢弘。從飛沙走石的大漠到詩情畫意的江南,無不有詩人的蹤跡,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陶冶了性情。事實證明,《唐之韻》獨特的角度、絕美的畫面、高雅的品味在一屆一屆的學生中均獲得了出人意料的熱烈反響。
總之,多媒體技術作為高中語文的重要教學輔助手段,促進了高中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我們一定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絕不能忽視教學方法的創新。把多媒體技術與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有效提高高中語文功效,為打造高中語文高效課堂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 陳寶軍,楊改學.試論網絡課程的教學交往本質[J].中國遠程教育,2003(01).
[2] 吳全華.現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陰隔與重建[J].教育研究,2002(09).
[3] 彭小明.試論《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J].麗水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04.
[4] 張四聰,羅愛玲,許睦旬.關于多媒體課件制作和使用中的一些問題[A].面向21世紀的圖學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三屆制圖CAI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C].2000.
[5] 趙英紅,郭清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個誤區》北京:《教育技術通訊》,2005(3).
[6] 李吉林.《利用情境教學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北京:《教育研究》,198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