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維進入數學課堂對于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應該是多層面的,為了學生能夠從小打好數學的基礎,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我認為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常規的學習習慣,主要是指讀、聽、說、寫、算、查、問等。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根據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這一層面,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課前預習的習慣
培養預習習慣的開始階段,教師一定不能心急,畢竟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很差,他們的學習多數都是被動的。所以,教師要安排預習時間,盡量讓學生在學校、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預習。對于好學生要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而針對“后進生”,我們教師要進行幫助,使他們在預習中不掉隊。在預習中要鼓勵學生嘗試解答課本例題。
二、認真聽“講”的習慣
上課專心聽講,包括兩方面的要求:一是認真聽教師講課并注意觀察教師的教具演示過程,板書內容,講課的動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師講課的內容。二是注意聽同學的發言,同學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要注意聽,邊聽邊想,同學回答得對或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么地方,如果讓自己回答,該怎樣說好。此外,還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這是學生“聽懂”數學課的關鍵。
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可以從三方面入手:①對教師講的主要部分、關鍵問題一定要提醒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另外教師教學語言也要力求兒語化和趣味性,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興奮點。②要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邊聽邊想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舉手,向老師提出來,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③邊聽邊記。聽課必須有手的活動,隨時聽到的重點隨手記到本上或書上,養成這種聽寫同步進行的習慣對今后的學習是大有益處的。此外,教師講課時要善于察看學生聽課的表情,如果學生對所講內容反應淡漠,就應及時調整講課內容方法;如有個別學生思想“開小差”,要及時提醒。
三、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不僅是教育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的需要,也是幫助學生依靠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掌握能力的關鍵措施,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義。
1、端正學生的作業態度,提出及時、認真、獨立完成的具體要求。在進行學生作業規范化訓練時,突出時間上的要求——及時,態度上的要求——認真,思維上的要求——獨立,作業的認真程度和完成作業能否自覺往往集中反映了學生的作業態度。
2、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完成作業的基本方法。學生在作業時往往提筆就做,不去認真的讀題、審題、分析數量關系、弄清算理,這就導致了作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機械模仿例題的現象。稍有變形或引伸、綜合便錯誤百出,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認真作業習慣養成,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訓練,也是一種消極思維定勢的障礙。認真作業習慣的培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教會學生多讀、讀題、審題、分析數量關系,理解運用算理的基本方法,實際上同時也是為了思維的條理性和靈活性的訓練。
四、善于質疑,注重學生實踐學習習慣
提問題是一個很好的習慣,通過提問題可以解決平時出現的問題,質疑問難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它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刻苦鉆研,不斷進取的主人翁精神。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安排一定的時間專門讓學生提問題,抓住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難。提倡學生課后隨時記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懂的問題,主動地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想方設法,創造情境,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養成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良好習慣。探究是一種尋求真理的活動,探究能力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學習能力。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發生與形成的全過程,讓學生親自發現知識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享受探究的快樂,養成探究的習慣。
正確的結論。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就能使學生養成手腦結合,勤于實踐的學習習慣。
五、正視交流,培養學生思考學習習慣
合作學習是新世紀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互動,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發創新的火花。為了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六、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合作學習是為了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展示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組內的交流、探討,使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不斷的產生新的想法。但是,這一切成立的基礎就是:學生的獨立思考。學生應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參與小組學習,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由于學生長期受“教知識”習慣的影響,學生只能處于被動接受狀態,他們不習慣也不會主動思考,這就要求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耐心扶助,注意解題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導,與學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創設便于學生思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動腦欲望,逐步形成動腦、動口的習慣,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說。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必備的素質和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保證。只有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人才。當然,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可能一朝一夕養成,它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漸形成的過程。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的具體情況,結合能力增長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持續地、穩定地得到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