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杰 劉嘉 李曉慧 趙國玲
人常說,商場如戰場;還有人說,軍人是天生的商人。這些話放在我們紡織服裝行業企業家身上也很適合。硬朗的作風、超強的毅力、超強的執行力、超強團隊協作能力以及集體榮譽感和敢于挑戰的精神……這些優異的軍人特質,無一不是優秀企業家所必須具備的要素。
八月一日是建軍節,部隊經歷影響了很多曾踏入軍營的人,成為他們一生彌足珍貴的經歷和財富。在部隊的漫長歲月,他們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意志,養成了良好的紀律和生活習慣,并且刻苦鉆研,練就一身專業本領。看看今日他們雷厲風行的作風,以及在企業形成的軍事化管理風格,不能不說是打下了軍隊的烙印。
近日,《紡織服裝周刊》記者走訪了多位曾是軍人的紡織服裝企業家和從業者,用他們的事跡為軍人代言,向建軍節獻禮!
情懷從未曾改變過
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廣州紅棉國際時裝城總經理卜曉強
卜曉強出身于軍人世家,父母均為軍人,兄弟四人也相繼投身軍旅。曾經,他是一名軍人,上過戰場,獲過軍功;現在,他與夫人和女兒都有過難忘的軍旅生涯,已是“三代軍人”之家了。
在商貿領域工作30多年,在專業市場領域工作20多年,任何時候看到他,都是精神飽滿,很有朝氣的樣子,“這就是部隊賦予我的精氣神吧!”他說。
“軍人,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忠誠。這種忠誠,是對黨和國家一種堅定不移的信任和依靠。我們這個年代的人,都經歷過很多事情,但我的愛黨愛國情懷從未發生過改變,信念從未動搖。”卜曉強這樣表示。
懷著這樣一份赤膽忠心,一路走來,卜曉強對自己所從事的各項工作,都始終懷有一份高度責任感。從部隊轉業后,他進入了政府機關,隨著改制,又有了國企工作經驗,現在又掌舵民營企業,而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他都秉承著一份軍人的堅毅、剛強,堅持著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不久前,他還被授予意大利國家榮譽“意大利金頂獎”,成為獲得此項殊榮的首位外籍人士,為我國時尚產業發展鼓舞了士氣。而對于取得的各項榮譽,他只是笑笑就過去了。在他心里,“更加努力,繼續前進”才是主旋律。
咬定目標不放松,永葆軍人本色
富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品質部經理金劍軍
金劍軍曾在北京海軍總部機關參軍,軍旅生涯不僅鍛煉了他的身體,磨練了他的意志,還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大局意識。在部隊的大學校里,他學到了很多終身受益的技術和知識。
作為一名復員軍人,回到地方工作后,他比普通人更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
工作中堅決服從命令、吃苦耐勞、辦事認真,咬定目標不放松,直至完成任務,這是軍人所持有的一貫本色。他說,在工作崗位中,各項職責就是作戰任務,因此,他將繼承和發揚軍隊的優良作風,忠誠于單位的事業,恪守各項規章制度,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東莞市毛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黨支部書記、東莞市安盛針織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淦華
周淦華曾于1992年至1995年在云南參軍。對于周淦華來說,短暫的軍旅生涯不僅練就了他剛毅的品質,軍人所特有的團結奮戰的拼搏精神也深深扎根于他的心問。
1995年,周淦華退伍復員,回到家鄉東莞大朗的保安墟派出所工作。由于大朗毛織業的良好氛圍和心中的創業夢想,2002年,周淦華毅然辭去派出所的工作,貸款組建了一家毛織加工廠。周淦華把軍隊里練就的“艱苦樸素、吃苦耐勞、敢于堅持”精神轉化為企業的經營信念。“一針一線、做足品質”,當年的小型毛織廠發展成了今天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擁有員工520余人、各種專業機器設備近300臺的東莞市安盛針織制衣有限公司。
作為東莞市毛紡織行業協會的黨支部書記,他十分重視對支部黨員的愛國主義教育,多次組織黨員參觀愛國教育基地、軍事紀念館等地,開展“紅色教育”。
周淦華說:“黨員要起到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退伍多年,周淦華一直以共產黨員、軍人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做到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傳承軍人作風,巾幗不讓須眉
興城海之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敖明
范敖明是一個典型的85后,也是此次采訪到的唯一一名女兵。
她曾在原第二炮兵部隊(現已更名為火箭軍)服役兩年,作為一名女兵,她感到十分的自豪,而這段人生經歷,也讓她感到受益匪淺。
復員后,范敖明跟隨同樣是軍人出身的丈夫一起在泳裝之城興城做起了泳裝生意,并逐漸創辦了自己的興城海之語有限公司,至此步入了紡織服裝行業。
對她來說,紡織服裝行業是全新的領域,創業雖然艱辛,但她和丈夫早在部隊練就了一身不怕苦不怕難的本領,近年來,他們又創辦了自己的品牌——鶴鳴琪,而他們希望產品的優異品質,能像軍服一樣過硬和值得信賴。
“軍人的烙印不僅存在我個人身上,還存在于我的家庭當中,雖然脫下了一身戎裝,但我希望軍人良好的品質,能在我的小家之中傳承。”
以軍人信念搏擊商海
常州市同和紡織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桂生
崔桂生曾是一名優秀的軍人,服役期間多次立功受獎,閃閃的軍功章見證著他不凡的軍旅生涯。在部隊時,崔桂生就開始有了最初的商業頭腦,也展現出了對機械的濃厚興趣與天賦,28歲就成為部隊提拔的最年輕副營長。
“人的一生很短暫,在部隊的確有很好的發展前途,但我不想等到師長的時候才轉業。部隊不缺一個團長、師長,但地方一定缺一個同和這樣的企業。”十多年前,崔桂生懷揣著這樣的信念,放棄了光明的前途,轉業到地方,并帶領團隊搏擊商海,成為商戰中的贏家。
部隊情結至今在他的作息時間里也有體現。比如每天5:50準時起床,6:30去酒店吃早餐,7點前到單位,7~8點處理手頭各種事情——在員工上班之前,崔桂生已經把一天的工作思路總結出來了。endprint
在同和頗具特色的軍事化管理中,每天的列隊、點名、講評形成了令行禁止的管理氛圍,強化了同和人的執行力,要求每位員工必須做到“每時、每天、每月、每年都要做好每件事”,“吃飯、走路、坐車、睡覺、做夢都要想事”,“用愛、用心、用情、用智慧、用生命去做事”。
崔桂生說:“紡織是我的夢想,我就想有一天讓全世界都用上同和的產品,哪怕只是一個螺絲釘。”
干好紡織業,為人民的衣食住行做好服務
中瑞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雪平
退伍軍人經過部隊的培養,在政治、軍事、思想、紀律等各方面得到了鍛煉,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旺盛的工作干勁、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這些優點是他們在職場工作中的寶貴財富,應該繼續發揚這些部隊培養的優秀品質,把工作當成人生的一種歷練,磨勵自己的意志,不忘自己是一個軍人。
13年的軍營生活,鍛煉出了姚雪平堅忍的意志,同時也培養了他一切行動聽指揮,吃苦耐勞,雷厲風行的作風。
“我曾經作為一名軍人,受過軍隊的熏陶和洗禮,深深體會到擁有堅強意志、信念和鐵的紀律對人的重要意義。經過部隊生活的洗禮,人變得更有責任感,更有意志力。”姚雪平表示,部隊是一個大集體,當把自己融入這個大集體時,個人的得失就顯得做不足道,顯現出的是一個團隊的作用和力量。這種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也正是中瑞一直秉承的團隊力量——合作中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互相協助,完成好公司的各項工作。
他認為,在做企業領頭羊時,退伍軍人要繼續保持優秀的品質。在他看來,干好紡織行業的工作,為人民的衣食住行做好服務,也就是為人民服務,更能體現一名退伍軍人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的信念。
16年軍旅生活已扎根于心
紹興市宇柔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部經理孫亞
孫亞曾服役于總參第二通信總站后勤部機關,16年的部隊生活給了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讓他學會了堅持和堅強,變得更有責任感,懂得了集體榮譽高于一切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復員軍人,回到地方選擇自己創業后,他經歷很多,也學會了很多,但從未認輸過。他比同齡人更能吃苦,更懂得付出,也更愛學習。工作中總有一股不認輸的干勁,這是部隊給他的特有的工作作風。
其實在他的眼里,現在的工作和部隊作戰訓練一樣,必須無條件保質保量完成。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始終以一個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軍裝雖已經脫下,但那種顏色將永存于心中,真正做到了曾經是個兵永遠是個兵。“如今雖已離開部隊回到地方工作,但16年的軍旅生活已深深地扎根于心。”他說。
光輝歷史,改變人生
紹興飛達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藍成榮
藍成榮認為,這輩子最慶幸的事就是在部隊5年的軍旅生活。這段光輝的歷史,改變了他的人生,尤其是通過軍隊這個大熔爐,不僅增強了體質,更多是學習了如何做人做事,真正懂得軍人的天職與使命。
正因為有當兵的歷史,退伍之后,他無論做人做事都以軍人作風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辦事效率大大提高。目前,他從事紡織印花行業已經有了22個年頭,在工作中,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斷發揚軍隊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通過不懈努力,以及軍人自身所具備的多種優良特質,目前他的公司做得風生水起,同時作為中國輕紡城轉移印花行業協會的會長,他也積極引領會員企業在工藝研發和創新營銷的路上不斷奮進著。
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地服務退伍老兵,也為滿足自己的軍人情結,飛達公司每年在招聘員工時,優先錄用退伍軍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