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版權聲明:
若轉載本刊文章,請務必注明轉載自《中國記者》,包括期數、作者等要素。
《中國記者》微信公眾號:京原路8號。微信號:zgjzzzs,敬請關注、評論!

P10 沈乾坤 肖名焰 等
有那么一些新聞人,在職業生涯中的那么幾年,有機會在農村或其他基層的“廣闊天地”另有一番作為。不是誰都能做或做好“第一書記”的,機遇難得!零距離,看得更真切;真融入,做得更實在。復雜的現實,新聞的富礦。他們,在那里歷練成長;他們,在那里真正“讀懂中國”!這組文章的作者,真情實感、生動描摹,讓我們一起分享這些同行直抒胸臆的寶貴經驗與感悟!

P49 應曉燕 王學鋒
在深度融合轉型的同時,如何把握傳統主流媒體與新媒體的關系,如何認清新聞傳播業的走向?這些影響行業發展與個人選擇的話題,值得探討。具體而言,廣告下滑,是“新聞不行了”,還是“經營不行了?”數字時代,發行量和影響力還能簡單劃等號嗎?人員流動是“衰”還是“榮”?等等。許多問題,未必思考就有答案,但有意義。無論如何,不能自亂陣腳,將“專業選手”等同“業余選手”,放松社會責任。

P71 魏 驊 等
去年,人們為《紅色氣質》感動,此時,又被《無悔的誓言》吸引。新華社這部9分26秒微紀錄片,四位獨特人物采訪,以事抓人,以情動人,以一個個微細節、微創新、微突破的疊加和全新傳播手段,賦予老故事、老英雄新的生命力。“這個時代,我們記住了太多的動漫人物,而中國人更應該記住自己的英雄”。激情,靠優質傳播點燃!
(文璐)
“京原路8號”推送與評論反饋
8月,《中國記者》微信公眾號“京原路8號”推送的《“小仙女”陳子夏詳解新華社微信公眾號粉絲過千萬“秘訣”》一文,受到讀者好評,閱讀量過萬,點贊近百。讀者“大火山”評論說:“絕對的干貨!‘小仙女’‘小哥哥’從此我的偶像就是你們啦~”。讀者“寒梅”評論說:“仙女的氣質就在于共享。”讀者“anne”評論說:“作為一個新華粉,心底的謎底終于揭開:原來,‘小仙女’不是老臘肉,真是小仙女。不僅人漂亮,文字更漂亮!”讀者“南溪牛仔”評論說:“小仙女‘下凡’了! 接地氣,俺高興!”
同時,“京原路8號”推送的《新華社微信公號劉洪談“剛剛體”》《中青報微信公號是怎樣打造特色的?》 《第十三屆長江韜奮獎獲得者鄧兆安:是什么讓他心靈久久不能平靜?》等文章也受到讀者歡迎和好評。
歡迎加入本刊讀者交流群,也歡迎您在微信公眾號后臺提出您的觀點、意見、建議。《中國記者》微信公眾號:京原路8號,微信號:zgjzzzs,敬請關注!

陳星工作室交流研討會暨嶺南方言文化傳承保護中心啟動儀式舉行
該活動由廣東省記協、廣東廣播電視臺主辦,南方衛視承辦。每一種語言都蘊含著獨特的文化。擁嶺南文化之厚重,處中外文化交流前沿的廣東,是我國方言文化最豐富的區域。在廣東省委宣傳部大力支持下,廣東廣播電視臺以南方衛視陳星工作室為核心,鏈接專家學者和社會民間,成立嶺南方言文化傳承保護中心,致力于方言文化創造性轉化,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廣東的國際影響力。研討會還對陳星工作室打造的唯一方言娛樂節目《誰與爭鋒》進行了探討。
中國晚協第32屆年會在廣州舉行
8月31日,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第32屆年會在廣州舉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記協、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有關負責同志,全國各地近140家晚報媒體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中國記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百新出席并致辭。
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創新·創業——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之路”。會議期間,舉辦“有融為大——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高峰論壇、“創新·創業——全國百名社長總編廣東行”以及中國晚報無人機聯盟結盟倡議儀式等系列活動。
《新聞戰線》《中國記者》負責人應邀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