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花,馬 銳
(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0)
政策性蔬菜保險實施績效評價
——基于農戶視角
黃玉花,馬 銳
(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0)
農戶作為政策性蔬菜保險的最終受益者,應該成為蔬菜保險的評價主體。本文在對蔬菜保險農戶滿意度內涵進行界定的基礎上,將美國顧客滿意度模型即ACSI模型加以改進和引申,提出了蔬菜保險農戶滿意度模型。以試點區域綿陽市游仙區為研究樣本,運用轉移矩陣方法,對蔬菜保險農戶滿意度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農戶對蔬菜保險的評價尚未達到滿意狀態,仍需加大對保險在保險費率、賠付時效、政府補貼、保險服務、受保障度等方面的改進。
政策性蔬菜保險;ACSI模型;農戶滿意度;轉移矩陣
蔬菜是居民日常消費的主要農產品,也是農戶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但低值易腐、種植投入資本高等特點決定了蔬菜種植的高風險性。政策性農業保險已成為我國規避農業風險的重要工具,在農業保險的發展中,糧食保險、生豬養殖保險等已趨于成熟,而蔬菜種植保險仍進展緩慢。保險公司“高風險、低收益”和農戶“高保費、低保額”供需兩難的尷尬境地,阻礙了蔬菜保險的可持續發展。
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仍然在農村。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意義重大。2017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三農”保險,創新支農惠農方式,為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明確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機遇,注入了新動力。
由于政策實際效用的不確定性,“先試點、后推廣”的方式成為我國治理實踐所特有的一種政策測試與創新機制。試點的績效一直是政府和民眾關注的焦點,更是政策選擇的基本依據。四川省綿陽市蔬菜保險始于2010年,至今已有7年時間,對其蔬菜保險實施績效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許多研究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實施績效進行了評價分析,孟德鋒[1]等從保障范圍和保險責任、保障程度和賠付金額、保費支出和補貼比例及保險公司理賠業務4個方面,對比農戶預期和實施滿意度,探討政策性農業保險供給和農戶需求之間的差異。朱陽生[2]認為農業保險中的支持政策最終都會實現社會效用的增加,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績效正逐漸體現;李軍[3]、才英[4]等認為農業保險穩定農戶家庭收入、增強農業抵御風險能力等方面確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聶榮[5]等認為政策性農業保險對于農戶具有顯著的平滑消費、規避農業風險的福利效應,有利于提高農戶個體的農業產出水平,具有反貧困的福利意義,具有滿足農戶消費需求的福利效用。而蔬菜保險作為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孫占剛[6]以上海市蔬菜價格保險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實施過程中的經驗與不足。張雯麗、龍文軍[7]對比分析了價格保險和生產保險的特點和運行機制,并從不同主體視角對兩種保險進行評價。
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蔬菜作為農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蔬菜保險已被納入農業保險試點范圍。蔬菜保險實現了從設施蔬菜保險到蔬菜種植保險的飛躍,上海市又首創蔬菜價格指數保險。但是,目前我國對蔬菜保險的研究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對蔬菜保險的實施績效評級甚少。因次,本文以綿陽市游仙區農戶為樣本,對試點區域蔬菜保險農戶滿意度進行實證分析。
蔬菜保險農戶滿意度的概念來源于顧客滿意度。所謂顧客滿意度[8],是對顧客“滿意”這種心理狀態的量化,客戶滿意是客戶忠誠的基本條件。對農戶滿意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農戶對于蔬菜保險的消費需求,促進蔬菜保險的持續發展。肖海峰[9]等分別對保險責任、出險獲賠狀況、所交保費金額等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認為農戶對農業保險的整體滿意度較高,但保障水平、保險責任等方面仍有待改善;張旭升[10]等采用關鍵績效指標法,建立了以財政補貼到位率、保險資金充足率、自助參保率、受保障度為主的評估體系。
農戶是通過參與政策性蔬菜保險來滿足其風險保障需要的,具有接受蔬菜保險服務的過程和滿足風險保障兩個方面。因此,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蔬菜保險農戶滿意度的內涵:一是農戶在接受保險服務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滿足;二是農戶對保險保障結果的滿足狀態。在借鑒國內學者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結合樣本農戶特征和實際調查,本文選取保險費率、賠付時效、政府補貼、保險服務、受保障度5個觀測變量,對試點區域蔬菜保險實施績效進行評價分析。
2.1.1 保險費率 是應繳納保險費與保險金額的比率,是保險商品的價格,反映了農戶接受蔬菜保險服務應付出的成本。
2.1.2 賠付時效 保險理賠是農戶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該指標反映了蔬菜保險服務的質量,包括及時性和高效性等。
2.1.3 政府補貼 蔬菜保險屬于政策性農業保險,該指標反映了政府對蔬菜保險的支持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小農戶參與保險服務的成本。
2.1.4 保險服務 是對整個保險過程的整體服務評價,包括信息服務、參與服務等。
2.1.5 受保障度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農戶在參加蔬菜保險前后,得到的相對經濟收益;反映當自然災害來臨時,由于保險的存在,使得農戶遭受的相對較小的損失,借此來反映蔬菜保險對農戶有沒有經濟價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保險費率、賠付時效、政府補貼、保險服務、受保障度任意一個指標的滿意度提高,農戶對于蔬菜保險的滿意度也會相應提高。
ACSI模型即美國滿意度指數模型,是由1994年美國密歇根大學商學院國家質量研究中心提出的一個以顧客滿意度為中心構建的經濟模型。在ACSI模型中總體滿意度被置于一個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因果互動系統中。該模型可解釋消費經過與整體滿意度之間的關系,并能指示出滿意度高低將帶來的后果,從而賦予了整體滿意度前向預期的特性。該模型共有6個結構變量(如圖1),顧客滿意度是最終所求的目標變量,預期質量、感知質量和感知價值是顧客滿意度的原因變量,顧客抱怨和顧客忠誠則是顧客滿意度的結果變量[11]。模型中6個結構變量的選取以顧客行為理論為基礎,每個結構變量又包含一個或多個觀測變量,而觀測變量則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得到。

圖1 結構變量圖
根據上面對ACSI模型的介紹可以看出,該模型僅僅是從宏觀層面將影響顧客滿意度的因素歸納為顧客感知質量而產生的感知價值,而針對蔬菜保險績效來講,則可以將這種抽象的影響用戶滿意度的感知質量具體到保險費率、賠付時效、政府補貼、保險服務、受保障度等因素。而在ACSI模型導出的結論用戶抱怨和用戶忠誠也可以細化到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5個等級。所以,在對ACSI模型引申的基礎上,就可以得到蔬菜保險用戶滿意度模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

圖2 用戶滿意結構圖
根據以上對蔬菜保險績效評價結構的分析,在結合現實情況的基礎上可以做出如下假設:
(1)假設蔬菜保險產品影響農戶滿意度的主要指標為5個,分別為:保險費率、賠付時效、政府補貼、保險服務、受保障度,那么這五個指標用向量表示為V=(V1,V2,V3,V4,V5)=(保險費率,賠付時效,政府補貼,保險服務,受保障度)。
(2)假設(1)中每個指標的評價等級為5個等級,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把每個指標的等級用向量表示為Q=(Q1,Q2,Q3,Q4,Q5)=(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3)根據調查詢問經驗總結、農戶的實際偏好以及專家意見,對以上每個指標給出相應的權重W,其中
在模型假設的基礎上加以調查獲得農戶對指標的評價隸屬矩陣:

本文以綿陽市游仙區農戶為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實地調研。經篩選分析,最終采用的有效樣本為100戶。問卷調查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農戶基本信息、農業風險概況、參保意愿調查、蔬菜保險認知情況、蔬菜保險滿意度調查等。2010年,綿陽市出臺《綿陽市蔬菜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開展蔬菜保險。蔬菜保險以大災(如暴雨、洪水、內澇、風災、雹災、凍災、旱災)為保險責任,保險金額為每季600元/667m2,承保期限為1年,1年承保兩季,投保戶承擔保險費的25%,政府財政補貼75%。其中,2010、2011、2012年蔬菜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45萬元、189萬元、178.11萬元。
被調查農戶中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占比高達81%,有5%為本科及以上。蔬菜種植大部分為中等規模,0.13~0.27hm2所占比重為43%,大規模種植的主要為涉農類中小企業,占比11%。農戶蔬菜種植收入水平在5~10萬元的占比最多,占調查人數的52%,其次為3~5萬元。

表1 樣本農戶基本特征
從表2可以看出,59%的農戶認為自然災害對農業影響程度比較大,是農業生產急需防范的風險,說明蔬菜保險的潛在消費需求較高;對比表3,農戶可以選擇多種途徑來規避農業風險,樣本中選擇“儲蓄存款”的農戶占比58%,“向銀行、親友借款”的農戶占19%。雖然蔬菜保險的潛在消費需求較高,但其有效需求卻不高,這與農戶選擇傳統方式規避風險有關系。“購買蔬菜保險”的農戶占52%,表明蔬菜保險也在逐漸成為農戶規避風險的選擇之一,但仍需改進和完善。

表2 樣本農戶認為自然災害對蔬菜種植的影響

表3 樣本農戶的風險防范措施
農戶獲取蔬菜保險信息的來源主要為鄉村干部和親戚朋友,而通過保險公司宣傳人員獲知的概率僅為5%,保險公司應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使農戶更加熟悉蔬菜保險的性質和作用,增強農戶科學規避風險的意識,提高保險認知程度和參保積極性。孟陽、穆英月也曾采用實證分析研究了農戶對北京市政策性蔬菜保險需求得到影響因素,認為建立農戶對保險公司的信任是蔬菜保險進一步推廣的重中之重。

表4 農戶獲知蔬菜保險的渠道
在對蔬菜保險評價為“滿意”的農戶中,不同農戶特征的人數占比如下表。由此可得,蔬菜保險總體滿意狀況為“滿意”的農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分別為:文化程度“初中”,種植規模“0.13~0.27hm2”,收入水平“5~10萬”。諸多研究表明,文化程度、種植規模、收入水平等是影響農戶購買農業保險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樣本數據限制等,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水平”的農戶是統計樣本的主體,所以評價為“滿意”的農戶也主要集中在“初中”。分析“種植規模”和“收入水平”,兩者基本呈現一致性,滿意程度較高的主要為“中大規模、中高收入”,對于小規模和低收入群體而言,蔬菜保險的意義相對較小。

表5 不同農戶特征總體滿意狀況調查
在100戶有效樣本中,將農戶對蔬菜保險評價的各主要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得到農戶對不同指標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的人數占比,如表6。
由表6可知,農戶對各指標評價的隸屬矩陣為:

表6 農戶對蔬菜保險各主要因素評分等級的人數

綜合評價向量M=W×A=(0.058,0.235,0.238,0.354,0.114)
蔬菜保險的農戶滿意等級為:
因此,農戶對蔬菜保險的評價尚未達到滿意狀態。
由于政策性蔬菜保險實施時間較短,為深度分析農戶滿意度的狀態變化,本文在進一步調查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預測。對相同的農戶在不同時間內進行同樣的調查,將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得:農戶對蔬菜保險某些主要評價指標的滿意度評分在發生變化。(見表7)如:對于保險費率指標,t0~t1時期,滿意度評分由“非常滿意”轉移到“滿意”的概率為0.23,“非常滿意”轉移為“一般”的概率為0.21。

表7 “保險費率”指標滿意度評分等級中農戶數的轉移概率
則,保險費率指標的2步轉移矩陣為:
則,保險費率滿意度評分將變為:



故,綜合評價向量為M2=W·A′=
(0.195 0.206 0.211 0.212 0.174)
農戶滿意等級為U2=Max(0.195 0.206 0.211 0.212 0.174)=0.212 因此,農戶對蔬菜保險的評價尚未達到滿意狀態,仍需在保險費率、賠付時效、政府補貼、保險服務、受保障度等方面加以改進。
蔬菜保險作為針對農戶實施的優惠政策,其對落實情況是否滿意反映了農民對蔬菜保險的需求程度以及政策的實施績效。經過模型的應用,不僅可以大概測出農戶對蔬菜保險的評價狀況,而且能夠得出影響農戶評價狀況的各個因素所占的比重。通過實證分析,農戶對蔬菜保險實施狀況的初始評價是“不滿意”狀態,分別對保險費率、賠付時效、政府補貼、保險服務、受保障度5個指標的轉移矩陣進行兩次轉移,預測農戶對蔬菜保險的評價等級仍是“不滿意”。


蔬菜保險作為一種政策性農業保險,有著明顯的公共利益取向,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不容忽視的是,蔬菜保險仍以市場化經驗為依托,農戶和保險公司才應成為蔬菜保險的“主體”。為此,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①研究開發多元化的蔬菜保險產品。由于生產環境、農戶特征等的差異,不同農戶會對蔬菜保險的需求有所差異,保險公司可根據實際情況,開發不同保險品種,設立不同層次的保險費率、保障金額和保障水平,以滿足大多數農戶的風險規避需要。②蔬菜保險的持續發展要求其必須具有科學性,合理的保險費率需要風險的準確預測。政府在完善其補貼制度的同時,可協助保險公司建立農業災害數據庫,使得農業災害損失的測量更加科學化、規范化。③進一步提高保險服務水平,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保險公司可借助有關媒體向農戶普及農業保險知識。結合具體賠付案例,進一步增強農戶主動規避風險的意識提高其參保積極性。
[1]孟德鋒,李長越.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農戶需求與滿足程度調查研究[J].經濟縱橫,2011(10):73-76.
[2]朱陽生.湖南省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運行中的績效研究[J].北京農業,2011(15):225—226.
[3]李軍.農業保險的性質、立法原則和發展思路[J].中國農村經濟,1996(9):45-50.
[4]才英.基于農戶視角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績效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1.
[5]聶榮等.政策性農業保險福利績效研究——基于遼寧省微觀數據的證據[J].農業技術經濟,2013(4).
[6]孫占剛.2011年上海蔬菜價格保險的調查及思考[J].中國蔬菜,2012(1).
[7]張雯麗,龍文軍.蔬菜價格保險和生產保險的探索與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4,35(1).
[8]孫香玉,鐘甫寧.對農業保險補貼的福利經濟學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8(2):4-11.
[9]肖海峰.試點地區政策性農業保險運行績效評價——基于吉林、江蘇兩省農戶的問卷調查[J].調研世界,2009(6).
[10]張旭.升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績效評估與實證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年,2013(18):7992-7995.
[11]杜璿等零售業顧客滿意度測評模型的構建和應用——基于ACSI模型的引申[J].統計與決策,2007(10):113-115.
2017-07-09
黃玉花(1992-),女,漢族,碩士。主要從事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