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誠誠
摘 要: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重構需要從超學科化、文本回歸和觀照現實三個前提出發,其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理解“重構”。文章主要從狹義和廣義的重新構建的角度進行分析,注重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重構基本問題,從而得知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以歷史科學為基礎的體系,更是一種動態發展的變化體系。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重構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重構的基本問題
從解釋學觀點來說,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重構問題的重點就是“重構”,其主要有兩個基本問題。第一個基本問題是重構的重點,是“重視”,還是“重新”,又或者“重構”;也就是說在談及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重構的時候,對于“重”涵蓋的內容不清楚,這也就造成是重新審視,還是重新再現,又或者是重新構建的結果。比如,如果是審視,那么對其理論的理解只注重表面的觀察;如果是再現,那么將會產生很多的分支需要分析;如果是構建,那么將可能在原有的基礎之上,重新構建新的理論體系。第二個基本問題是“重”和“構”。“重”的主體是什么?是指馬克思主義理論原始創始人,還是后代繼承人?另外,針對的對象是什么?是重理論還是重整體性?此外,是什么形式的“構”?是繼承者以整體性來理解馬克思主義,還是接近原始人的理解?從意義上來說,整體性應該包含創始人及其思想理論,不管是重新構建還是重新審視,都需要以原始作為基礎;從本質上來說,馬克思主義的重構就是重新解構、再建構。總的來說,“構”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之上重新審視、理解、再現。
二、內向性和外衍性重構和整體性建構
“重構”也就是在事物的本質上重新構件。從狹義的角度來說就是復現重構,也就是說,重構其整體性的時候需要從五個角度出發:第一個是明確初始的核心內容,也就是確實能夠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內容是新唯物主義;第二個是淡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本”和“科學”兩個內向度;第三個是確保歷史、辯證和實踐三種唯物主義統籌到整體性當中;第四個是馬克思主義思想主題要凸顯出來,也就是無產階級革命和全人民的解放;第五個是馬克思主義需要有一個科學體系為參照。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就是重新建構,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狹義的理論需要結合廣義的理論,其主要涉及的內容有:第一,從基礎導向來看,確保歷史整體性。也就是明確了解馬克思主義提出所在的外部史和內在史,也就是時代史、發展史、思想史和理論史。第二,從內在向度來看,確保邏輯的整體性。也就是理論形成的外部邏輯和理論自身的內部邏輯,也就是內在的思想變化、批判推進、實踐開展,以及思想領域和真實實踐、批判階層和革命隊伍、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國家改造和社會改造、私有制和公有制等邏輯關系。第三,從外延向度來看,確保詮釋整體性。詮釋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的內在東西、內在屬性和衍生理論。第四,確保“三位一體”的整體性。也就是從歷史角度、邏輯方向和詮釋角度三位一體的方向,整體性的統一起來。首先,我們要明確知道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的了解就是在原有的理論基礎之上重現構建,也就是從狹義的角度出發,在廣義上重新詮釋馬克思主義理論,構建一種全新的整體性重構。在這“三位一體”的框架當中,需要有一個譜系分延的總體觀,比如,原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并沒有“人本”和“科學”的相對,換句話說是內涵和邏輯上的矛盾,也稱為廣義分延譜系。從新框架的整體性來說,“人本”和“科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最為基本的兩大向度,也就是原有的馬克思主義是存在科學傾向的,但是在西方,以法蘭克福學派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過多地強化人本方向,這也是廣義上最為沖突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采用“三位一體”的模式去解釋,單純的人本主義訴求并不會改變原有社會的本質,還需要有一定的革命精神,因此,需要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融入歷史發展中,只有這樣才能詮釋這種對立關系。
總而言之,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重構需要從歷史、邏輯和詮釋上構建,只有這樣才能在原有理論基礎之上,遵照現實,發展未來,再現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精神。
參考文獻:
[1] 何友鵬,鐘明華.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重構的基本問題及其框架[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6(6).
[2]肖映勝.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體系重構的三個維度[J].天府新論,2014(2):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