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進朝,李 鵬
?
新中國成立以來排球類書籍綜述
谷進朝,李 鵬
河南大學,河南開封,475001。
對1933年至2015年間314本具有代表性的排球類書籍進行對比與分析,結果發現:隨著人們對排球運動認識的不斷深入,以及各個時期不同的歷史背景與特點,排球書籍的種類越來越多,基本可以滿足人們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有些地方還需要改進與提高。建議在出版的數量與種類上,繼續豐富;在教材的更新上,縮短更新年限,有規律的進行更新。
新中國;排球;書籍;種類
“書籍是知識傳遞、擴散、儲藏、累積的主要載體。相比較于期刊,書籍是作者思想更為深刻和謹慎的積淀與凝練,流傳時間更長,影響力可以滲透到其它專業領域乃至學術圈之外。因此,對一學科學術發展狀況的了解,可以通過分析該學科的書籍出版來獲得”[1]。
自從1905年排球傳入中國,已有百余年歷史。中國人對排球的看法、認識,隨著時代的不同而不斷變化。任何一種體育運動的發展及實施,都要遵循相應的規則或條文,以此來約束參與者,或制定相應的內容引導人們學習,充實其內容,提高人們的積極性,推動此項運動的發展。書籍作為一種“媒介”,在傳播文明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排球書籍的出版對排球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自從美國人威廉?摩根19世紀末發明了排球,相應的排球規則也應運而生。國外很早以前就有了排球書籍的出版,而中國的排球類書籍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出現。本文搜集了從1933年到2015年間的有關排球類書籍314本。研究旨在發現其中的現象與發展歷程,不同類別排球類書籍出版的狀況與特點,找出出版規律,在以后的排球類書籍出版的過程中,做出相應的改革或提高,為排球書籍的科學化發行提供可循的依據。
2.1 研究對象
以搜集到的314本排球類書籍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利用中國知網檢索到有關體育類圖書的科研文獻6篇,通過讀秀在線搜索到130本,圖書館借書55本,孔夫子舊書網購買139本。
2.2.2 邏輯分析法 對所得的資料進行對比分類,然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觀點。
3.1 國內排球書籍出版的基本概況

圖1 ??
1933年至2015年,共搜集到排球類書籍314本,1938年至1947年間沒有排球書籍的出版,從圖1可以看出:(1)排球書籍出版的數量有著顯著的提高,但是其中一些特殊時期的提高曲線并不穩定,最為明顯的就是20世紀60年代初到20世紀70年代初,出版數量明顯下滑,10年間(1962—1972)僅僅出版14本。1983至1987年出現了第2次下滑,5年間共出版6本。2007年至2015年出現了第3次明顯的下滑。(2)1933年至1937年共出有2本排球類書籍出版。建國初期,出版數量出現了第一次高潮,1953年至1957年間出版15本。1973年至1987年間,基本處于穩定狀態,期間15年,共出版32本。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也是處于一個相當穩定的狀態,但較之前有明顯提高,共出版排球類書籍44本。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出版數量急劇上升,最明顯的是2003年至2007年,5年間,共出版排球書籍85本。
3.2 不同類別排球書籍的發展概況

圖2 ??
對搜集到的314本排球類書籍進行整理分類,分為教學訓練類、人文類、裁判法則類、其他類等,由圖2的可以對比看出,教學訓練類書籍占到總量的70%,裁判法則類、人文類,占的比例均為12%,其他類為6%。表現出了教學訓練類占到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對排球的教學與訓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2.1 教學訓練類書籍 教學訓練類書籍是一個比較籠統的定義,因為排球教學中涉及教學與訓練。而且教學訓練類書籍占總書籍量的70%,這是相當龐大的一類書籍。單獨分析此類書籍時,認為還可以將其分為教材類書籍與訓練類書籍。
(1)教材是個比較大的定義,他是指供學習使用的資料,“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各時代的教材均帶有時代烙印。排球學科知識在其發展歷史上,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這同排球運動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2]排球類書籍中,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統編教材;二是其他類教材。自從1961年國家體委編寫的第一部排球講義的誕生以后,中國的排球教材陸陸續續出版有幾十本,這些書籍的出版為排球在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排球教育的發展更是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整體來看,各類教材中,影響比較大的就是人民體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占據了教材的主導地位。選取了10本具有代表性教材進行對比。發現兩個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各自有著自己的出版規律,有自己的內容修正與補充的現象。由表1可以看出,各個版本教材的基本信息,單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5個版本的教材,可以發現1987版本的,無論在章節內容上,還是在字數與頁碼上,都與1997版本的有一定的差距。其中,第2章內容基本無變化,都是介紹排球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二者除了教學與訓練、裁判與規則、比賽、以及場地等內容之外,1997版的第8章涉及到了沙灘排球的內容,以及第9章的有關排球運動科學研究的方法學基礎,這是1997版與1987版明顯改進的地方。1997版與2000版的對比,基本內容沒有大的變化,后者對排球的技戰術理論單獨成章,進行了較為明確的定義。將2000版與2006版的比較發現,2006版的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心理技能訓練等方面的內容,將心理訓練比較深入的進行了研究。在此版本中,有關軟式排球的技戰術以及排球游戲,都是比較有明顯進步的地方。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幾個版本的教材,經歷幾十年的修正與發展,直到2009版的發行,排球教材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排球教材框架體系。人民體育出版社的教材更新也基本符合上述的規律。二是其他類教材,通過統計可以發現,教材類中除了國家統編教材之外,還有其他版本的教材,它們也是在基于合理的排球教學框架與理論下編寫的,在教學中同樣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例如,陳小榮主編的《排球》黃輔周等人編著的《排球》,趙子健主編的《排球》,陳鐵成主編的《排球》等。
(2)訓練類書籍也占相當大的比例,訓練類書籍與教學類書籍一樣,是具有很強針對性的一類書籍。訓練是基于在教學的基礎上產生的,其主要領域就是競技體育,當然在教學中也有應用。排球訓練類書籍對排球運動隊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小到青少年的排球訓練方案,大到國家隊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其出版的數量,也不斷增多,種類也是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3.2.2 人文類書籍 人文類書籍在排球運動中的影響不可忽略,由于中國的排球事業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女排在世界舞臺上的光輝榮耀,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分析人文類書籍可以發現:(1)由于20世紀80年代女排取得的輝煌成績,這一時期是人文類書籍出版的高峰期;(2)2000年以后,人文類書籍的出版也是基本處于一個穩定的出版狀態。這是由于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文化的不斷繁榮,出版社的不斷增加,還有2004年女排再次取得世界第一的好成績,這些因素都是人文類書籍出版的良好因素;(3)文類書籍中關于中國女排的書籍占了大多數,基本是描寫女排的運動隊生活以及運動成績的。這是因為中國女排的發展運動史為排球人文類書籍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與背景;(4)縱觀整體排球人文類書籍,可以發現很多書的作者都是高水平排球隊員或是排球教練員,因為這些人有著豐富的場上經驗與訓練經驗,教練員撰寫的書籍真實的反映了運動隊的生活與執教感觸。具有代表性的有郎平、袁偉民、陳忠和等。例如,袁偉民、張彩珍主持編寫的《中國排球運動史》,郎平與陸星兒主持編寫的《激情歲月—郎平自述》以及袁偉民的《我的執教之道》等,他們所著的書,將排球隊員的訓練與生活展現的淋漓盡致。人文類書籍的意義與教學訓練類書籍有著明顯的不同,后者注重排球的技術與理論,屬于實用性較強的書籍,但人文類書籍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帶有較厚的文化氣息,更多的側重對人的思想與品格的培養與熏陶,此類書籍應該繼續挖掘,繼續深入的編寫與出版。

表1 不同版本排球教材基本信息
3.2.3 裁判法則類書籍 裁判法則類書籍是伴隨著排球書籍的出版而產生的,主要包括各個版本的裁判法則,排球各類競賽規則,以此來約束教練員裁判員以及運動員的行為和語言等,使排球比賽順利有序的的進行。最早的裁判法可以追溯到1934年,由吳邦偉所著的并由勤奮書局出版的《排球裁判法》,這是中國可以查到的第一本裁判法書籍。排球競賽規則出現的相對較晚,直到建國初期1954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委員會主持編寫了《排球競賽規則》,從此以后各個版本的裁判法與競賽規則不斷修訂與出版。本文所搜集到的書籍中,排球各類規則書籍共39本,其中包含沙灘排球、軟式排球、氣排球3類規則6本。這些規則對排球的發展,特別是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的行為規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規則體現出,越來越多的人性化、公平化。研究發現,規則類書籍出版的特點呈現出兩大特點:(1)團體出版占有主導地位,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委員會。(2)人民體育出版社是主要的出版單位,這些都體現出規則類書籍權威性,和大家認可性。
3.2.4 其他類書籍 正如以上所說的,在排球類書籍的分類中,教學訓練類占了主要的地位,人文類與裁判法則類書籍也有一定的比例,除此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排球類書籍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如李洪濱,潘慶成編的《排球運動小知識》,肖德生主編的《軟式排球游戲100例》以及《運動醫學手冊:排球》,各個版本的《排球游戲》等。此類書籍的發展概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排球文化的氛圍不斷濃厚,出版量還是保持在穩定發展的趨勢。
3.3 沙排、軟排、氣排球書籍的發展
排球的文化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產物,沙灘排球、氣排球、軟式排球都是排球運動發展帶來的副產物,他們是對排球文化的擴充與豐富,使排球開展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內容更加豐富,觀賞性與趣味性也有所提高,參與的人群也越來越多。國外開展沙灘排球與軟式排球早于中國,直到20世紀末,才得以在中國發展,并迅速得到大家的喜愛。最早可查到有關的書籍就是20世紀末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沙灘排球競賽規則》與《軟式排球競賽規則》,2000年以后,沙排與軟排的書籍發行量明顯提升,共查到出版20余本。氣排球是由中國創造的,是老年人體協五大競技項目之一,深受老年人的喜愛,但是有關氣排球的書籍卻比較缺乏,是廣大體育編寫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3.4 “公園排球”類書籍的現狀
公園排球作為一種新興項目,作為排球副產物,與排球深厚的群眾基礎是無法對比的,公園排球的基礎十分薄弱,2013年才舉辦了第一次比賽。據有關調查顯示,首屆公園排球公開賽只有38支隊伍152名隊員參加了比賽,所以公園排球還處于推廣階段,有關專門的“公園排球”類書籍還沒查到,也許是以后排球類書籍發展的方向之一。
(1)不同類別的書籍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論在內容的廣度上,質量上都在進步。教學訓練類書籍在內容上更加豐富,出版數量逐步增加。人文類書籍對排球的影響逐步加深,排球的文化氣息更加濃厚。裁判法則類書籍的各項制度與規則更加清晰明了。其他類書籍出版的方向更加多樣,參考價值越來越高。不同類別的書籍都有其自身的意義,建議人文類書籍應該繼續挖深,充分發揮其人文氣息。
(2)軟式排球、沙灘排球、氣排球等方面的書籍都有所發展,規模有很大的擴展,內容在不斷更新與修正。應繼續鼓勵發展此類書籍,豐富排球文化與人們日常的業余體育生活。
[1] 周 巖.中國大陸傳播學書籍出版與傳播學發展探討[J].新聞界,2012(02):30~33.
[2] 陳雅玲. 建國以來(1950-2002年)體育圖書史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
[3] 陳鐵成.對我國體育教育專業《排球》教材體系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1999,35(03):19~20.
[4] 史友寬,屈東華,周屹嵩.中國排球運動發展研究[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4.
[5] 排球教材編寫組.球類運動—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6] 吳中亮,李安格.球類運動—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7] 黃漢升.球類運動—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黃漢升.球類運動—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 黃漢升.球類運動—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0] 排球編寫組.排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9.
[11] 排球編寫組.排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4.
[12] 排球編寫組.排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2.
[13] 虞重干.排球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14] 虞重干.排球運動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
Summary of Volleyball Book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GU Jinchao, LI Pe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China.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314 representative volleyball books from 1933 to 2015, results found that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volleyball unceasingly, a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eriod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olleyball, volleyball has more and more kinds of books, to meet the basic needs of the people on the learn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some places still need improvement. Recommend continuing to enrich in the number and type of publication, shortening the update period and updating regularly in the teaching.
New China;Volleyball; Books; Species
1007―6891(2017)03―0027―03
10.13932/j.cnki.sctykx.2017.03.08
G842
A
2016-10-21
20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