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劉 周志軍 于肖飛
土家族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毗連的武陵山地區。張家界作為武陵山區的核心部分,其土家族文化在遠古巴楚文明的歷史積淀中應運而生。經過不斷的發展演變和吸收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土家族逐漸形成了一種相互交融而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現代設計也緊跟潮流而不斷變化。如今,在現代圖案設計中,如何繼承傳統與融合創新是尤為重要的。中國歷史文化璀璨,傳統的藝術作品具有很多豐富的圖案設計。“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設計理念已越發受到重視,成為設計永不過時的風向標。這種依托傳統文化資源的設計具有很大的發展性。筆者身處武陵山區——湖南省張家界,在張家界工作生活中發現,土家族傳統手工藝的織錦圖案——西蘭卡普,其花樣繁多、構圖極其復雜,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同時又具有鮮明的民族感。
一、西蘭卡普概述
據《大明一統志》載:“土民喜服五色斑衣。”“土民”即指的是土家族先民,其衣著多色彩艷目。“五色斑衣”即土家族織錦“溪布”,而“西蘭卡普”是“溪布”最上乘的織錦,為朝廷貢品,圖案紋樣多達200種。
西蘭卡普是一種土家族織錦。在土家族語言里,“西蘭”是“鋪蓋”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蘭卡普”意為“土家族人的花鋪蓋”(土家族人民在“花鋪蓋”前冠以“土”字以標示其民族特點)。“西蘭卡普”極受土家族人民的喜愛,被土家族人視為智慧、技藝的結晶,被稱為“土家之花”。按照土家族先民傳下來的習俗,每一個土家族阿妹在出嫁時,都要親手在織布的機臺上創作出美麗的“西蘭卡普”,即土花鋪蓋。這也是檢驗土家族阿妹是否勤勞能干、心靈手巧的標準。
西蘭卡普以繁復飽滿的紋樣和鮮明熱烈的色彩等醒目的藝術特征,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效果。其圖案紋樣包括自然物象圖案、文字圖案、幾何圖案等類別,其共同的特點:幾何圖案占有較大的比例,因為為了適應織錦,聰明的土家族人民把那些描寫性較強的圖案統一轉化成由方形、三角形、直線等圖形和線條所組成的幾何圖形。
二、西蘭卡普的應用前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與影響下,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呈現文化大融合是必然趨勢。土家織錦(西蘭卡普)作為土家族民間藝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美術形式,其蘊含土家族人民的智慧與民族文化精神。它獨具特色的制造工藝,融入了張家界土家族的自然景觀、民族習俗、本土環境和藝術風格等人文意蘊。因為西蘭卡普反映張家界土家族的藝術、生活、審美等特征,在對外的文化交流和經濟交往中,人們要大力發展“西蘭卡普”這一文化品牌,積極貫徹“西蘭卡普屬于張家界,張家界屬于全世界”這一文化戰略,提升張家界國際旅游城市的形象。
武陵山區土家族聚居密度高,但地理環境特殊導致經濟交通落后。近年來,張家界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加大對旅游經濟的開發。隨著張家界旅游業的發展,土家族地區經濟增長迅猛,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卻出現民間文化盲從主流的趨勢。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得其本民族文化得不到重視,導致民族文化的再開發、創新相對被動。在這種情況下,對土家族織錦藝術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及展望是很有必要的。
鑒于此,筆者對張家界土家織錦(西蘭卡普)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調查與研究。筆者多次到武陵山區的村寨尋訪織錦藝人,并查閱相關研究資料,對其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分析:一是了解張家界土家族織錦文化的歷史背景、自然生活環境與現存狀況,分析其產生的過程和社會經濟制度對其興衰的影響;二是了解土家族織錦工藝的制作過程及其蘊含的情感;三是總結其主要的造型特點及藝術規律,收集圖案紋樣并分析表達的情感;四是對織錦題材的內容、造型和色彩進行全面統計。經過對張家界土家族織錦的系統分析,筆者發現其傳承中所存在的缺陷,對其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提出整合意見。
三、西蘭卡普在設計中的應用
如果人們將張家界西蘭卡普圖案運用到現代設計中會不會取得好的效果呢?人們應當理解張家界西蘭卡普圖案的紋樣特征。張家界西蘭卡普的藝術造型具有明顯的可視性,這樣就使得其紋樣和圖案成為織錦文化中最直觀和普及的形式之一。張家界西蘭卡普具體分為兩種:(1)具象紋類。它包括張家界民俗故事圖案、動物圖案、植物圖案、器具圖案、名勝風景,主要是表現自然界的各種植物與動物的圖案。(2)純抽象幾何紋類。如果人們將這些紋樣圖案和符號運用到設計中,將其當作一個核心的設計概念,加以拆分、組合和重構,能夠創作出極佳的陳設作品。因為這些文案和符號本身就是一個設計信息的載體,可以為人感知,并向人傳達出復雜的情感意義。這些紋樣的運用實際上就是抓住受眾的情感特征,因為在受眾心中這些運用于設計的傳統圖形符號,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代名詞,它給受眾的符號刺激與受眾頭腦中原有的文化背景和符號形象相吻合,受眾能馬上對其產生熟悉感和親切感。因此,面向年輕人群的陳設設計作品,借鑒了張家界西蘭卡普常用的艷麗明亮用色,非常契合年輕人追求新奇與自由的心理。
隨著張家界國際旅游城市的打造,開展各種文化節活動,邀請湘西各少數民族服飾來張家界及其武陵源景區進行展演,包括花垣苗族服飾等,使得張家界西蘭卡普與花垣苗服借此平臺進一步得到交流與融合,也拖寬了張家界西蘭卡普現代設計的發展應用。
如今,作為具有土家特色的工藝,張家界西蘭卡普的裝飾性和功能性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可以被用在很多地方。人們采用張家界西蘭卡普的傳統工藝和紋樣圖案,制作成具有土家特色的工藝品,它們被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既發揮了其裝飾性與功能性,又承載了土家族的民族傳統精神。
(1.吉首大學美術學院;2.湖南商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吉首大學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張家界土家族傳統圖形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2017年湖南省民族宗教問題研究項目“精準扶貧下的花垣苗族服飾文化產業協同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7-HNMY-0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