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翼
摘要:隨著計算機、智能手機日漸成為我國民眾標配,互聯互通這一互聯網思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基于此,本文就互聯互通作用對廣播主持人的影響展開分析,并對品牌建設、功能拓展、結合新興受眾習慣三方面結合互聯互通作用的廣播主持人轉型策略進行了詳細論述,希望由此能夠為相關業內人士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互聯互通;廣播主持人;轉型
前言:
隨著“互聯網+”影響力在我國各領域的不斷擴展,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思維早已與我國民眾的工作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我國廣播媒體的生存與發展也由此受到較為強烈的沖擊。在互聯網時代下的互聯互通作用中,我國廣播媒體的傳播方式和產業業態正處于不斷變化狀態,而為了保證廣播主持人能夠較好適應這一變化,正是本文就互聯互通作用下廣播主持人轉型思考展開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互聯互通作用對廣播主持人的影響
(一)話語優勢地位改變
在傳統廣播領域,主持人長期以來扮演著廣播傳媒的“把關人”角色,這就使得傳播節目內容是廣播主持人的主要工作,將信息傳遞給受眾是這一工作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見廣播主持人的話語地位源于具體的廣播節目。例如,傳統廣播媒體新聞節目多由播讀稿件、播放錄音、采訪嘉賓、綜合點評等內容組成,這種內容組成使得廣播媒體具備著絕對的“我說你聽”優勢特點。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真正到來,互聯互通作用下受眾已經不再是信息傳播的末端,而隨著各類替代類事物的出現,廣播媒體優勢正在不斷衰退,各類音樂軟件、新聞客戶端軟件都使得廣播媒體的競爭力不斷降低,廣播主持人的話語優勢由此也不復存在,由此可見互聯互通作用對廣播主持人的影響[1]。
(二)自身定位的改變
傳統廣播媒體的主持人被定義為“集社會性與人際性于一身的、具有親和力的傳播者”,但這一定位顯然已經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廣播媒體的發展需求,因此本文認為廣播主持人需要確定自身在互聯互通作用下的新定位,即權威內容發布者、碎片信息整合者、粉絲聽眾伴隨者,具體定位思路如下所示:(1)權威內容發布者。考慮到我國當下互聯網領域信息充斥著大量“偽知識”與謠言,為了滿足受眾對權威信息的追求,廣播主持人就需要塑造自身的權威信息發布者身份,這一身份的塑造需要結合廣播媒體長期以來積累的公信力。(2)碎片信息整合者。隨著各領域節目分眾化程度日漸提升,越來越多的受眾往往無法準確獲得自身需要的信息,基于此,廣播主持人便可以通過對某領域信息的選擇和梳理,滿足這類受眾的信息需求。例如,音樂類節目主持人可以結合目標受眾組成,有針對性的為其推薦各類音樂作品,由此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溝通也將大大加強。(3)粉絲聽眾伴隨者。傳統廣播媒體具備伴隨性特點,互聯互通作用下的廣播主持人轉型也必須把握好這一特點,只有受眾從主持人處獲得感情上的陪伴,這一轉型才能夠與互聯網時代實現較好契合[2]。
二、結合互聯互通作用的廣播主持人轉型策略
(一)品牌建設
為了適應互聯網時代帶來的諸多影響,廣播主持人轉型必須高度重視自身品牌的建設,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便需要廣播主持人為自身塑造個性鮮明的傳播形象。從汪涵、何炅、馬東、董卿等人近年來的發展不難發現,優秀主持人已經逐漸在互聯網時代具備明星效應,而這種效應帶來的持續性黏性就使得其各類傳播活動均將獲得較高的關注,而通過大力開展品牌建設,廣播主持人也將走上這一發展道路。在具體的品牌建設中,廣播主持人需要從聲音形象個性化、表達方式個性化、互動方式個性化等方面入手,同時適當結合IP運作也將真正將廣播主持人的形象打造成一種品牌,廣播節目乃至周邊產品的開發均將獲得較為有力支持。例如,擔任第七屆天貓家裝博覽會代言人的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江夏,便屬于廣播主持人品牌建設的典型,其通過廣播節目以及參加各類活動進行的自身IP打造便有著較高的借鑒價值。
(二)功能拓展
轉型與功能拓展之間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建國初期、改革開放后等時期廣播主持人發揮的不同功能便是這一認知的最好體現。結合羅蘭·巴特的“神話”符號學理論,本文認為互聯互通作用下的廣播主持人轉型必須進行功能拓展,而這一功能拓展的領域正是影響力不斷擴大的新媒體領域,廣播媒體可以通過落實全媒體戰略為主持人提供支持,而結合“媒體融合中心”類部門在我國廣播媒體領域廣泛涌現的現狀,廣播主持人就需要發揮自身全媒體產品運營功能,網絡社區互動服務功能、具體領域專項召集功能、專業型全媒體網絡主播功能等均值得相關廣播主持人借鑒,中國交通廣播主持人北辰受邀參加《問咖精英課》便屬于這一領域的典型。《問咖精英課》是一檔各領域大咖基于提問將經驗、見解、知識、技能分享給需要用戶的網絡節目,北辰參加這一節目發揮的便是專業型全媒體網絡主播功能,這種近乎“網紅”的打造模式,將成為我國未來廣播媒體發展的“主旋律”。
(三)結合新興受眾習慣
在互聯互通的作用下,越來越多廣播主持人的工作傾向于“聽眾中心”,設法提升受眾參與度已經成為廣播主持人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而為了能夠由此真正實現平臺式媒介的打造,廣播主持人就必須結合新興受眾習慣進行轉型,以此才能夠真正實現受眾應用互聯網工具的“張嘴說話”,這不僅意味著我國傳統的廣播節目收聽習慣被打破,越來越多的受眾也將由此養成新的收聽、參與習慣,這些對互聯網時代廣播媒體的發展將帶來有力支持,廣播主持人的轉型也將更加科學、合理。
結論:
綜上所述,互聯互通作用下我國廣播主持人存在著較高的轉型訴求。而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江夏、中國交通廣播主持人北辰等研究實例,則直觀證明了本文內容具備的較高實踐價值。因此,在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中,本文內容便可以發揮不俗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董超.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主持人的轉型發展[J].新媒體研究,2017,311:113-116.
[2]李藝晨.淺析媒介融合視域下廣播主持人的轉型之路[J].西部廣播電視,2017,06:139-1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