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國春 編輯/南溪
天價彩禮該不該返還?
文/徐國春 編輯/南溪

徐國春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律師,同時持有教師資格證和基金從業資格證;服務領域:精于房產、婚姻、勞動案件。
微信號:13386103566
2017年1月10日黃昏,安陽湯陰縣東師莊村,喝完了喜酒的村民們帶著醉意,三三兩兩回到家中酣睡。地面上散落著鞭炮的碎屑,空氣中彌散著酒精的味道和新婚的喜氣。凌晨一點,新婚房內,一頓激烈的大吵過后,留下一把帶血的錘子和一具軟軟的尸體。一樁殺人案打破了午夜的寧靜,正值洞房花燭夜,新郎竟殺死了自己的新婚妻子!
這起殺妻案追因是女方索要天價彩禮!結婚本是大喜事,但過高的彩禮讓不少人感到煩厭而棘手。哎!都是彩禮惹的禍,令人不禁扼腕嘆息。對農村適齡男性來說,逐年攀升的彩禮似揮之不去的陰影?!皟鹤尤善?,爹娘脫層皮。家財皆散盡,老病無所依”。動輒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彩禮,給本應喜慶的婚事,蒙上了一層陰影。
西周以來,我國的婚俗一直遵循“六禮”之儀,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俗稱“彩禮”?!傲Y”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 、請期、親迎。“納征”即送聘禮,就相當于現在所講的“彩禮”。這種風俗直到民國時期都有延續。在買賣婚姻中,彩禮表示女子的身價,有的地區和民族稱之為身價禮。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禮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經濟狀況而定。

彩禮曾作為舊時陋習,在移風易俗時幾次被掃除,隨著改革開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后,印象中遠去的彩禮又卷土重來,卷動一起又一起婚嫁風波。如果彩禮數額的提升還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么天價彩禮則脫離了正常軌道。
從現實情況來看,彩禮的數額可與經濟發展水平成正比,按一定的比例漸續提升。但是,盲目攀比則超出了社會發展的正常趨勢。
那么,一旦感情破裂,婚前談崩或婚后離婚,能否要回彩禮呢?
2016年4月,28歲的凝香在常州有緣遇上單位新聘的張令狐,交往后兩人感覺你情我意,年末著手準備結婚。這時凝香母親提出:婚房必備之外,還需付給女方38萬元彩禮。張家不是大富之家,但想到即將能與相愛的人步入婚姻殿堂,甜蜜大過焦慮,還是東拼西湊,把錢交到凝香母親手中。臨近婚期時,凝香的遠房舅舅回家省親,他是一位風水先生,掐指一算,認為準新人八字相沖。凝香母親是個信命的人,聽信了哥哥的話,在母親“開導下”,凝香表示不與令狐結婚了。張令狐曉之以理,極力科普,仍沒有挽回這段感情,便找凝香協商退還彩禮一事,卻遭到拒絕,于是起訴到法院。
2017年頒布的《民法總則》第8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彩禮錢,法律中對于“彩禮錢”這部分財產并沒有直接的規定。但是依據《民法總則》的規定,沒有法律規定時,可以適用當地的習慣,但是有一個限制性條件,就是不可以違背國家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這就是說,如果當地有“離婚退彩禮”的習慣,那么法律上也會給予支持。
從法律角度上講,給付彩禮的行為可以視為以結婚為生效條件的附條件贈與行為,而不是一般的無償贈與。如雙方締結婚姻關系,贈與行為發生法律效力,彩禮屬受贈人所有。如果結婚不成,結婚的目的并未實現,贈與行為則失去法律效力,彩禮應該返還給贈與人。對于日常往來的小禮品、衣物等,則一般按無償贈與來處理。
我國《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10條也明確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由婚姻法解釋可知,如果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可以要回給付女方的彩禮;對于已經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但雙方領取結婚證后未共同在一起生活,或者男方給女方彩禮后導致生活困難,這兩種情況下,也可以向女方要回彩禮。據此,張令狐的訴訟請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根據《婚姻法解釋》第10條第3款規定,判決返還彩禮應當以給付人因給付彩禮造成生活困難為前提。確實生活困難應當考慮以下因素:(1)給付人為締結婚姻,全家共同舉債,致使家庭背負債務較多;(2)家庭成員沒有固定收入;(3)家庭成員中重大疾病;(4)其他突發事件致使家庭生活困難。按照舉證責任分配原則,給付人對自己生活困難的事由負有舉證責任。返還額度的認定:(1)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一般應當全額返還;(2)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未共同生活的,一般應當全額返還;(3)根據給付人的困難程度,酌定返還額度;(4)根據結婚時間長短確定返還額度。結婚時間應以實際共同生活時間為標準。實際共同生活在兩年以內提出離婚的,彩禮可在半數以上酌定返還額度;超過兩年的一般不予返還;(5)根據導致感情破裂的過錯責任確定返還額度。由于給付人的過錯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一般不予返還。確系因為給付彩禮造成絕對生活困難的,可酌情在半數以下酌定數額。因接受人的過錯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可相應酌定增加返還的數額。
一般來說,彩禮問題主要大量存在于我國廣大的農村和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人們迎親嫁娶,多是按民風、習俗形成的慣例。如果當地沒有此種風俗存在,就談不上給付彩禮的問題。對于不能認定為彩禮的、屬于男女交往間所為的給付財物如何處理,要視其具體情況及性質,由法院依法作出處理。
結合實踐,具體總結以下幾種不應當予以返還的情形:
已經登記結婚并同居生活兩年以上的;男女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而同居生活時間較長的,一般應當以兩年以上;男女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而同居生活期間生育子女的;男女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而同居生活,所接受的彩禮確已用于共同生活的;在婚約存續期間,婚約當事人死亡的。
彩禮的返還適用普通的訴訟時效,即3年。訴訟時效的起算,根據《民法通則》規定,權利受到侵害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開始。法律規定對彩禮返還作出限制性規定,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外,還應遵循當地風俗習慣、照顧無過錯方及公平原則。
上世紀70年代,彩禮是“四大件”: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和收音機。90年代,彩禮是新“四大件”:冰箱、彩電、空調、洗衣機。今天的彩禮蛻變成斂財的手段,讓貧苦人生畏的羈絆,讓純潔的婚姻變了味、蒙了塵、添了悶、傷了心;讓甜蜜多了苦澀,讓心靈長出溝壑,讓雙方引起爭端,讓雙親淚眼婆娑;給未來生活留下了隱患,無形壓抑讓人苦不堪言。
愛情是心靈與情感的碰撞,
婚姻是物質與利益的考量。
愛是夯實婚姻小屋的基礎,
沒有愛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物質是吸附情感的潤滑劑,
情感總要經受物質的洗禮。
沒有物質的情感亦顯蒼白,
營養澆灌愛情之花朵朵開!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婚嫁早已摒棄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陋習,現今早已沒有多少積極意義的彩禮也該從此廢止吧!
當結婚成為一種奢侈,難道我們不應該捫心反思嗎?愛情珍貴,但婚姻不該“真貴”,不要讓巨額彩禮“綁架”婚姻,不要讓巨額彩禮“埋葬”真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