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蘇二
適度維生素C益處多多
編輯/蘇二
1928年,匈牙利化學家喬吉爾成功地從檸檬中分離出能遠離“壞血病”的“抗壞血酸”,即維生素C。對合成維生素的攝入超過標準,必然只能適得其反。那么,在正常攝入范圍內,維生素C對人的健康有哪些好處?我們又該怎樣補充維生素C?

一項刊登于國際著名雜志《科學》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等處的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高水平的維生素C或可殺滅小鼠機體及細胞培養物中的特定類型的結直腸癌細胞,相關研究或可幫助科學家們利用維生素C開發治療結直腸癌的新型靶向療法。
結直腸癌在美國是第三大常見的癌癥,每年大約有93090位新發病例,而且大約一半的患者機體都會攜帶KRAS和BRAF突變基因,而且這些形式的疾病往往也是相當惡性的,其對當前的療法或化療方法并沒有任何反應。
這項研究中,研究者通過聯合研究發現,高劑量的維生素C(相當于300只桔子中的含量)可以有效抑制小鼠機體中攜帶KRAS和BRAF突變基因的結直腸腫瘤,而該研究或可幫助研究人員利用維生素C來治療KRAS和BRAF突變的結直腸癌;在富氧環境中,比如人類動脈中,維生素C會被氧化并且轉化成為名為去氫抗壞血酸(DHA)的化合物,葡萄糖載體GLUT1的特殊膜蛋白可以使得葡萄糖和DHA進入到細胞中。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則表示,DHA可以扮演一種木馬的角色,一旦進入細胞中后,癌細胞內部的天然抗氧化劑就會試圖將DHA轉化回抗壞血酸,而在這一過程中,這些抗氧化劑就會耗盡,同時細胞也會死于氧化性壓力。
研究者坎特利教授指出,由于許多正常細胞可以表達GLUT1,因此KRAS和BRAF突變的癌細胞一般會含有較高水平的GLUT1,因為其需要進行高比例的葡萄糖攝取來生存并且生長;而且KRAS及BRAF突變的細胞相比正常細胞而言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從而需要更多的抗氧化劑來生存,這種特性組合使得癌細胞相比正常細胞而言對DHA更加敏感。

最后研究者表示,本文研究或為后期通過開發新型生物標志物來幫助醫生們確定哪種療法對患者最有益提供幫助和思路,后期研究者還需要進行深入地研究來理解當前的研究結論,如今基于這一研究結果,研究者們將會進行后期研究效應的預測。
一項小規模臨床試驗表明,跟僅接受化療的卵巢癌患者相比,注射大劑量維生素C的患者出現因化療導致的不良發應的幾率更低。
該研究論文發表于《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由于該實驗規模過小,研究人員無法評估化療和維生素C的組合療法是否比單一化療更有效。但以小鼠為研究對象的輔助研究表明,這兩種治療方案可以相互補充。
長期以來,科學界一直存在這樣的爭論:維生素C是否有助于對抗癌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化學家萊納斯· 鮑林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維生素C有助于對抗腫瘤。但大型臨床試驗卻未能證實這一觀點。
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梅勒妮· 麥康奈爾說:“因此,維生素C在癌癥治療方面的作用成為很多科學家及醫生有些忌諱的話題。”
美國堪薩斯城堪薩斯大學醫院整合醫學醫生珍妮·德里斯科表示,盡管存在很大爭議,但癌癥患者非常關注這種療法。德里斯科和同事決定弄清維生素C是否具備傳說的神奇效果。他們發現,高濃度的維生素C會損傷DNA,促進卵巢癌細胞死亡。研究人員給被植入人類卵巢癌細胞的小鼠靜脈注射維生素C并結合常規化療,結果顯示,這些小鼠體內腫瘤的生長速度要比僅接受化療的小鼠慢。
并未參與該研究的麥康奈爾指出,這種療法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類型的癌癥。但她認可現在有必要進行大規模試驗以確定該療法是否有價值。麥康奈爾說:“在打消各種猜疑之前,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該療法療效顯著,那么皆大歡喜。如果它弊大于利,我們也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研究人員發現,女性在確診乳腺癌后,維生素C補充劑可以讓死亡的風險降低。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也有助于降低風險。
據《每天接收》報道,營養流行病學專家哈里斯博士領導進行了這項研究,她和研究小組分析了10項研究,涉及17696例乳腺癌患者。其中6項研究觀察了維生素C補充劑和乳癌患者存活率之間的具體關聯;另外幾項研究則針對膳食維生素C是否也具有相同的關聯。
確診乳腺癌后,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比不服用的患者,降低了19%的死亡風險;乳腺癌特異性死亡的風險則降低了15%。
相較于低量飲食維生素的女性,膳食中大量攝入維生素的患者因乳腺癌特異性死亡的風險降低了23%。
當乳腺癌患者每天的飲食中增加100毫克維生素C,死亡的風險可以比之前降低27%;乳腺癌特異性死亡的風險則下降了22%。
哈里斯說,他們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為他們分析的是來自別人的研究,并且在研究過程當中,他們沒有考慮其他的影響因素,譬如體重。
同時,哈里斯還認為,那些主動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的患者,本身應該比其他的乳腺癌患者更具有健康意識,從而會影響到最終的生存率。
最后,哈里斯總結說:“總之,補充維生素C,對乳腺癌患者生存不會產生任何負面的影響,而且極有可能降低死亡風險。膳食維生素的攝入也可能大大降低總死亡率和乳腺癌特異性死亡率。”
韓國蔚山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維生素C攝入不足會加劇心臟衰竭患者發病的嚴重性。研究顯示,維生素C攝入不足的患者體內炎性蛋白的含量較高,是維生素C攝入量正常患者的2.4倍,其心臟病發作后果也會更加嚴重。
研究人員在1年時間里跟蹤心臟患者患者,在剔除年齡、性別等因素之外,發現維生素C攝入量不足的心臟患者更容易再次發病,甚至發生死亡。維生素C攝入量不足會加劇發炎癥狀,從而導致更嚴重的心臟病。研究人員建議患者每天應吃5次水果和蔬菜,以保證足夠的維生素C攝入量。
眼睛里面的液體富含維生素C,可以防止晶狀體氧化,預防其變渾濁。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眼科學》的研究稱,富含維生素C的飲食可潛在地預防白內障進展。
研究者對324對女性雙胞胎進行隨訪,分別通過眼底檢查和問卷調查獲取參與者晶狀體渾濁和飲食中維生素C攝入情況。
研究數據顯示,維生素C攝入更高的人群,白內障進展風險可降低33%(相比低攝入人群),而維生素C攝入較少的群體,10年后晶狀體渾濁度較高(相比高攝入人群)。
糖尿病和營養科學研究部門的克莉絲·哈蒙德教授說:“隨著全球老齡化的加劇,這項研究的結果具有重大意義,通過簡單的飲食改變如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就將有助于防止白內障的發生。雖然我們不能避免人老去,糖尿病和吸煙也是白內障的危險因素,但是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還是能減少必須手術的白內障的風險。”
美國《內科學文獻》雜志介紹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攝入維生素C可降低男性痛風危險。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博士對美國46994名男性參試者進行研究。參試者起初無一人有痛風病史,他們每4年接受一次維生素C攝入情況調查。研究結束時,共發現1317例痛風病例,對比分析結果證實,維生素C攝入量升高,痛風幾率隨之下降。

維生素C日攝入量每增加500毫克,痛風危險就會下降17%。與每天補充維生素C不足250毫克的參試者相比,每天補充至少1500毫克維生素C的參試男子痛風危險降低45%。研究表明,補充維生素C有助于預防痛風,也可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葡萄等。
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完成的一項研究發現,補充維生素C有助于降低血壓。
研究對29項不同的臨床試驗結果進行的詳細梳理分析,這些研究涉及1400多名22~74歲的參試者。試驗中,在為期8周的時間中,參試者每天補充500毫克維生素C。結果發現,高血壓參試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了5%和1.7%。研究負責人埃德加·R.米勒博士表示,研究結果表明,適當補充維生素C有助于降低血壓。
多項其他研究表明,通過食物或補劑攝入較多維生素C的人,其血壓水平相對較低。綜合分析發現,每天補充500毫克維生素C,兩個月之后,參試者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可降低4個點和1.5個點。
美國國家科學院國立醫學研究院建議,成年女性每天應攝入75毫克維生素C,成年男性每天攝入90毫克維生素C。成年男女維生素C的最大安全日攝入量為2000毫克。科學家表示,水果、蔬菜,尤其是紅辣椒、橙子、葡萄柚和獼猴桃是維生素C的最好食物來源。
科學家表示,由于一些研究的樣本及規模相對較小,一些研究中維生素C是降壓藥的補充。因此,新研究目前尚不建議以維生素C取代降壓藥。這項研究結果只有得到更大規模研究證實之后,方可給大眾更具體的維生素C補充劑量等相關建議。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的一項研究建議,經常吃魚、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和堅果,有助于防止精子衰老。
早期研究發現,男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精子DNA斷裂和染色體重排的危險就越大,導致不育或后代出生缺陷的幾率大增。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微量元素鋅和葉酸的飲食,能對精子起到關鍵的保護作用,特別是對40歲以上的男人來說。經常從橙子、草莓、西蘭花和土豆等食物中補充維生素C的男性,精子受損幾率比不吃這些食物的同齡男性低20%左右。魚類和貝類中的鋅,堅果中的維生素E以及綠葉蔬菜中的葉酸等營養物質,也有類似效果。

美國“卡利生育組織”執行董事、胚胎學教授西蒙·費舍爾提醒,正在努力“造人”的男士,尤其不可低估飲食對生育的影響力。維生素C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防止細胞遭受損害;鋅等微量元素在保證精子的完整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肉類等食物中的類雌激素物質,則可能影響精子的發育。
英國列斯大學前不久對215名進行過人工受孕的女性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在那些曾服用多種維生素的女性中,她們卵子四周的液體中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這些液體負責給予卵子養分,而其中的維生素則對卵子的受精機會起重要作用。
研究報告顯示,每天服用維生素的女性,懷孕的機會較沒有服用的高40%。這是由于維生素C和維生素E均有抗氧化的作用,能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同時它們也能催生膠原蛋白,加速健康組織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