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浩明 編輯/易可
黃金投資:你應該知道的三件事
文/桂浩明 編輯/易可

桂浩明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分析師,市場研究總監。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黃金飾品已進入千家萬戶,不再是什么稀罕物了。不過,對于黃金投資,恐怕不少人還是陌生的。其實,國家很早就開放了黃金投資市場,這幾年來實物金、紙黃金、黃金合約以及黃金ETF(絕大部分基金財產以黃金為基礎資產進行投資,緊密跟蹤黃金價格,并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開放式基金)等各類黃金產品也層出不窮。由此,一些敏感的投資者開始把黃金投資納入了投資考察范圍。

筆者認為,如果要進行黃金交易,投資者必須先明白這樣幾件事。
在現代社會中,黃金盡管被視為一般等價物,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承認的硬通貨,并且絕大多數國家也都堅持進行黃金儲備,但是由于經濟環境的變化,特別是經濟體量的增加,黃金的地位與作用已經大不如從前了。特別是黃金的支付保值功能,客觀上是下降的,其增值功能也不如以前。
在1980年的時候,國際黃金價格曾經達到過800美元/盎司,但此后就一直下跌,直到2006年才重返這個價位。再過了5年以后的2011年,國際金價上漲到1900美元/盎司以上,但這之后又是一路下跌,在2015年居然跌到不到1050美元/盎司。今年以來,國際黃金價格基本上是在1150~1300美元/盎司之間波動。由此可見,從長線投資的角度來說,黃金可能是各種商品中漲幅最小的品種之一,而就短線走勢而言,其波動性不但弱于很多金融產品,同時也比多數大宗商品小。因此說,從純粹的投資角度而言,黃金并不是最佳的標的。2012年的時候,國際金價跌到1500美元/盎司,國內一些投資者以為底部到了,大舉出手買入各種類型的黃金產品,一時“中國大媽”的購買力震驚了世界??墒菄H金價僅僅是短暫反彈了一下,隨后就繼續下跌。當時這些單邊買黃金的投資者,到現在仍然被深套。所以,對于有意投資黃金的人來說,搞清楚黃金的走勢,端正思路是十分必要的。至少,現在投資黃金不存在獲取暴利的可能。
黃金畢竟不同于一般的投資品,它是貴金屬,同時又兼具金融的屬性,在一些特定的場合,能夠扮演一種很特殊的角色。譬如說,當世界發生戰亂,或者經濟在運行中出現較大風險時,人們就會選擇黃金避險,這個時候黃金往往就會大漲。20世紀黃金價格首次突破800美元/盎司,就是在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時候。正因為黃金有避險作用,因此也就部分地補償了它增值性有限的缺陷,一些國家儲備黃金是用來“壓箱底”的。同樣,一些個人購買黃金,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增值,而是保有一部分價值相對穩定的資產。另外,從人的心理層面來說,如果持有實物黃金的話,也容易產生富足、安全的感受。從這個角度來說,買黃金就不僅僅是一種投資行為,它還是人們尋求心理滿足與平安的一種表現。以前人們說“亂世藏金,盛世藏玉”,雖然現在大環境變了,但是在人們心目中這種偏好仍然是存在的。事實上,包括當初大舉購買黃金的“中國大媽”在內,不少人投資黃金,在考慮增值的同時,也是為了分散投資、抗拒風險做些準備。所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適度進行黃金投資也是必要的。
現在投資黃金的渠道很多,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選擇。買賣實物黃金,能夠讓人直接感受黃金的份量,最大程度地提升心理的愉悅感。但由于實物黃金存在加工成本等因素,價格相對較高,而且賣出也比較麻煩,因此適合收藏。而如果是單純進行投資的話,比較簡單的是參與銀行的紙黃金交易,另外也可以通過黃金交易所的平臺,參與黃金合約交易。要是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還可以參與黃金T+D交易,也就是先交納保證金,在一段時間以后再付清全部資金,這實際上就是使用杠桿了。當然,如果是不太有能力進行短線交易,但又希望投資黃金的,那么也可以在證券交易所平臺買賣黃金ETF,這種交易非常簡單,成本也最低,它實際上是一種證券化的黃金資產,但這樣一來也使得投資黃金與買賣股票、債券基金一樣,恐怕不會有一種交易實物黃金所特有的心理感受了。
不同的黃金品種,適合不同的投資者,人們在買賣黃金時,這個問題也是要搞清楚的。
當然,要成為一個成熟的黃金投資者,只了解以上者三件事情還是不夠的。成功的投資需要了解黃金價格波動的內在規律與外在原因,還需要掌握國際金價變化的一般特點,同時知曉我國的黃金政策。關于這些問題,留在下次再和大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