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小顏 攝影/周小東 編輯/月兒
清邁印象(上)
文/寧小顏 攝影/周小東 編輯/月兒

寧小顏
新加坡《獅城潮音》專欄作家,編輯。先后在中國臺灣出版長篇武俠系列小說《寒月訣》,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少兒長篇小說《蝶狂》,湖北少兒出版社出版玄幻系列小說《龍炎傳奇》,并為國內數十家媒體撰寫稿件。2006年定居新加坡,長篇人物傳記小說《再借我一生》即將在獅城出版。



清邁是東南亞著名的避暑旅游勝地,是泰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也是泰國第二大城市。清邁距離泰國首都曼谷700千米,位于海拔300米的高原盆地,氣候涼爽,四周群山環抱,風光旖旎,古跡眾多,商業繁榮,素以“美女和玫瑰”享譽世界。清邁的手工藝品名聞全國,遠銷國外。
第一次聽到清邁這個名字是很久以前看鄧麗君的采訪,說清邁是她最喜歡的地方之一,據說她唱過的《小城故事》指的便是清邁。
臨近假期,選擇去哪里度假時,腦子里一下子蹦出這個名字。上網一看,鋪天蓋地的小清新圖片瞬間征服了我,當即決定訂票去清邁。
這幾年因為家里有小朋友,沒有跑太遠太偏的地方,大多選擇在東南亞周圍的小島嶼度假。這次正好換一個環境去山里住住,體驗一下舒適的溫度和不同的風景。
去清邁旅游的最佳時間是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氣候涼爽舒適,4月更有盛大的潑水節活動。5~10月是雨季,游客相對較少,但淡季食宿交通相對來說要便宜很多。國內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有直飛清邁的機票,提前預定的話可以買到相當優惠的票。
因為選擇在假期旅行,直飛的價格自然比平時貴了許多,我在網上查來查去,發現泰航在曼谷轉機的一個航班正在促銷,一家三口只要人民幣5000元。對泰航的印象一直很好,機型舒適,空姐和空少干凈漂亮、服務熱情,于是毫不猶豫訂下泰航,卻沒想到,這個轉機航班差點搞出一場烏龍事件。
在Booking訂好酒店,一切就緒,盼望的日子終于到了,收拾好行李,準備出發。






我們從獅城出發,航班在中午十二點半起飛,2個小時后準時到達曼谷機場,轉機時間為1個小時。下機后走幾分鐘便是飛往清邁等地的轉機入口。到了入口,工作人員看了一眼護照說沒有填入境單。之前在飛機上詢問泰航空姐入境單事宜,說到飛往清邁的飛機上再填寫,也就沒有在意,結果出現意外。先生趕緊拿了三張入境單,剛填完表,另外一個工作人員過來看了一眼說你們的護照沒有簽證,要去簽證窗口辦理好了才能登機。這幾年去泰國甲米、曼谷等地都是落地簽,我想當然認為是到了清邁后落地簽,沒想到節外生枝。于是先生趕緊跑去簽證處辦理,我帶著兒子拿著隨身行李繼續等,這時離起飛時間已經不到半個小時了。結果先生到了簽證處發現要我們三個人現場拍電子照,于是又跑回來叫我們。這時一個工作人員過來帶著我們趕緊小跑過去,簽證處離轉機口很遠,到了發現前面排著幾十個人,眼瞅著飛機不到十五分鐘就起飛了,我催工作人員讓我們提前辦理,工作人員還不慌不忙地說:“不急,不急,時間夠。”,當后來看只有七八分鐘就要起飛時,才帶著我們三個到另外一個窗口辦理。

當時我們已經做好改乘下一班飛機的準備,沒想到帶我們辦理簽證的小伙子一路用對講機聯絡,帶著我們往回狂奔,我們全家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家里的小朋友背著小書包以為要比賽跑步,一路咯咯大笑,簡直讓人抓狂。趕到入口蓋好章,一個空姐又帶著我們沖刺,總算是趕上了飛機,起飛時間晚點五分鐘,整個機上的客人都等著我們。
起飛后,廣播里機長向大伙抱歉遲飛了。先生說飛了這么多地方,生平第一次碰到這么烏龍的事,說咱們家這次旅行干脆起名叫泰國傳奇組合,看看是不是接下來幾天也玩一場“泰囧”。
我也是一頭霧水,怎么也想不通為什么不能在清邁落地簽呢。方才幾次問工作人員,對方支支吾吾,說那邊不能辦理。可是如果我訂的是直飛清邁的話,不也得下了飛機再落地簽嗎?
帶著一肚子疑問,一個多小時后飛機降落,出關時驀然發現出口就有辦理落地簽的柜臺,而且一個人也沒有,根本不用排隊,實在是想不通。后來回來后和朋友說起,大家分析八成那個工作人員當時心情不爽,故意找事。雖然這些年國人出境玩的越來越多,但時不時就會碰上海關的人有意無意地刁難一下。泰國相對還好,我在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就遇上過海關的工作人員明目張膽要小費才給蓋章的事。
出關取行李,在出租車窗口買票,把酒店地址給工作人員,開單,180銖(1泰銖約為0.198元人民幣)送到酒店。天氣預報說白天氣溫25℃,早晚15℃。落地時當地時間五點多,出門一股熱浪撲來,竟沒感覺到冬季的涼爽。
到了酒店,又是吃了一驚,號稱四星級,卻只有幾十個房間,我們訂的四樓的房間,沒有電梯,工作人員直接把行李扛上去。進去后發現床雖然夠大,但房間卻很小,我就奇怪這家酒店網上的評分怎么會那么高。帶著些許失望推開窗,外面花團錦簇,綠蔭之中幾座寺廟的金頂若隱若現,一派佛國風情。
接下來我又遇到了第二件烏龍事件,到洗手間發現沒有浴巾,打電話給前臺讓人給送上來。結果人家抱著浴巾上來,指著床上兩朵用毛巾折疊成的大花說:“這不是浴巾嗎?”
雖然一路風波不斷,但絲毫不影響我們度假的心情,休整一下,興沖沖直奔周六夜市。選擇這家酒店的一個原因就是位于老城,走路不到五分鐘,便到了夜市。
先到一片攤位上坐下,點了幾樣當地小吃,雖然份量很小,但價格便宜得出奇,一碗面、一杯鮮榨果汁、一份甜品、兩串燒烤,大多二三十銖的樣子。人民幣兌泰銖一比五左右,難怪滿街的老外在這兒晃了。
夜市里面藏著好多美食,也有售賣旅游紀念品、衣服等的攤位。長長的夜市擠滿了人,逛了兩個多小時還沒走一半,小朋友走累了嚷著要休息,找個出口,打了一輛當地流行的交通工具小三輪車回到酒店,放下東西,直奔對面的按摩店。泰式傳統按摩,一個小時只要一百六十銖,做完按摩,帶著滿身的輕松入夢,正式開始我們的清邁之旅。
自由行的最大好處就是不用跟團趕時間,睡到自然醒,點一杯咖啡,隨意安排自已的時間和行程。
酒店的早餐很簡單,無非是三明治、火腿、雞蛋、水果沙拉之類,我給自已特意點了一份健康早餐,一大碗酸奶泡麥片水果,還有全麥面包,真是超健康。從第二天起,我們就開始出去滿大街找當地人開的餐廳,改吃泰餐了。

今天的計劃是帶小朋友看看小老虎,然后去老城轉轉。包了個車來到虎園,里面的老虎分大中小三種套票,買了小老虎的票走進去,十幾只小老虎懶懶地躺在罩著鐵絲的大棚里,非常乖巧,任游客隨意撫摸和拍照,小朋友摸著這些可愛的小“貓”們開心地笑了。走了一圈,發現虎園里所有的老虎都沒精打采的,即便是兇猛的成年老虎也是乖得跟大絨毛玩偶一樣,任人撫摸。總覺得有點不對勁,何以所有的老虎都能被訓練的一點兒野性都沒有。
后來特意在網上查了一下,才知道虎園的人為了盈利,從小就給小老虎服用安眠類的藥物,使其喪失本性,性情溫順,每天昏昏沉沉,而長期服藥導致老虎的神經和內臟受到傷害,甚至短壽。看了這個報道心里很不舒服,很多美好可愛的東西背后卻是見不得光的黑暗,以后我們是不會再去類似的虎園了,如果真喜歡老虎還是去哈爾濱東北虎園,看那些在雪地里奔跑嬉鬧,生機勃勃圓圓滾滾的大“貓”們吧。
從虎園出來,在門口的自助餐廳用完午餐,準備回老城時意外地發現對面竟是清邁有名的四季酒店。四季酒店2011年初曾被《福克斯》評選為全球十大獨特奢侈的酒店之一。當年張國榮曾在四季買下了1號別墅。斯人已逝,但四季卻成為大家心中的一份懷舊的記憶。
我們當即決定在四季走一圈,停下車,走進大門,拾級走下大廳,眼前頓時一亮。一花一木,別有洞天,山風吹拂,滿目青翠,幾個西方人悠閑地坐在樹蔭之中,享受著英式午茶和精致甜點,可以想象要一壺紅茶,在這里靜靜地消磨一個下午是多么愜意的事。





可惜剛剛吃完自助,實在沒辦法享受那些精美的甜點了。信步走下臺階,看到一家工藝品店,里面的各種雕刻工藝品非常精致細膩,當然價格也不便宜。
一路下來,路邊、草地、墻壁擺放和裝飾著各種獨具匠心的雕刻,難怪清邁的手工藝品享譽海外,這里的每一個石雕都令人跓足,真的不需要去那些作坊和村莊參觀了,在這里便可以領略到一種獨特的美。
四周花香鳥鳴,每一步都是一道風景,在這里真的不需要找角度,信手一拍,就是一幅明信片。酒店很大,走了一段路才繞到湖邊,問酒店侍應生張國榮所住的房子,侍應生帶我們下了臺階指著遠處一個別墅,說可以坐高爾夫球車帶我們前去參觀。這時已經快三點了,因為還要去參觀老城的幾處寺廟,所以不得不帶著微許遺憾離開。
清邁古城呈四方形狀,城外是城墻和護城河,這里是一個適合閑逛、發呆、追尋歲月痕跡的地方。你可以選擇一間文藝、清新的小咖啡屋靜靜地呆一個下午,可以去鄧麗君最愛的酒店追憶緬思佳人,或者去周末夜市瘋狂血拼,或騎著單車去美麗如畫的清邁大學追憶校園時光。這里面最吸引我們的就是游走在幽靜的小街道里,參觀泰國一座座古老的寺廟,細細品味泰國的佛教文化。
清邁古城歷史悠久,1296年孟萊王由清萊搬遷到這里,建立王朝之都,并在此地興建了很多佛寺,見證了王朝的顯赫歷史。如今,古城的大部分城墻已淹沒在歷史的風雨之中不復存在,只余下五個城門和四個角落的城墻遺跡。
古城的正門是東門——塔佩門,是老百姓出入往來的城門,也是最喧嘩熱鬧的城門;東南門——清邁門,是通往南幫的主要通道;西南門——松朋門是后建的第五道門,用作送往生者的門;西門——松達門,通往皇宮的后共園;北門——昌卜克門,古代是皇室專用的城門,是眾門之首。
古城里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寺廟,要想全部參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有幾座古廟絕不可錯過,那便是清曼寺、帕辛寺和契迪龍寺。

我們第一站參觀的是清曼寺,這座寺廟是當地最古老的寺廟之一,有720多年的歷史。據說當年孟萊王朝定都于此,與一只神鹿有關。很久以前,國王最喜歡來此狩獵,有一天,一只美麗的鹿吸引了他的視線,國王為了抓住它,在群山遍野中追逐了好久,卻始終無法捕捉到這頭鹿,最后國王才發現,原來這只美麗的鹿具有神性,因此放棄了捕鹿的念頭,并決定定都在此。
當年建都之時,曾動用九萬人力,耗費了四個月的時間,才砌成城墻。從城墻的正門進入,中央部分是孟萊王宮的正殿,右側有龍護衛,殿內供奉有釋迎牟尼佛像。除了佛陀像之外,清曼寺還供奉兩尊古老的佛像:一尊水晶佛像叫做菩歇藤塔瑪尼,是孟萊王由蘭坊帶來的,每年4月1日在慶祝儀式中被高抬著游街;另一尊是叫做菩希拉的浮雕石佛,據說來自8世紀的印度。
兩尊佛像在傳說中都有召雨的神力,如今被供奉在殿堂里的小金塔內,用鐵柵欄保護起來,透過玻璃窗能夠看見。殿堂四周的墻壁上繪有很多佛教故事。從小殿堂出來往后走,是一座小花園,樹上開著檸檬黃的花朵,貓兒們在路邊呼呼大睡。最后面就是著名的古塔,塔的底座由群象馱負,塔身歷經風雨,石頭已經發黑,透著一股滄桑,塔頂金光燦爛,印證著以往的光輝歲月。
清邁的寺廟氛圍都很舒適,不用買票,沒有人逼迫你買香,可以靜靜地坐著,也可以慢慢逛逛,閑適自在。
清曼寺的門口有一家冷飲小店,店主是一個洋妞,來清邁玩時愛上這里,便嫁給當地的一個小伙子,在寺廟門口開家小店度日。有時候真的挺佩服西方人的勇氣,愛上一個人,就義無反顧地留下來,不擔心彼此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就這樣定居、安家、度日,故國歲月山河便這樣沉淀在舊日的回憶里了。
第二站是帕辛寺,在素可泰王朝時期,泰國北部建立了強大的蘭那王國,長達600年,而帕辛寺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蘭納王朝寺廟建筑,根據當地的傳說,釋迦牟尼佛曾經來過此處。
帕辛寺在清邁眾多的寺廟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香火最旺,游人最多,等級最高。像很多香火旺盛的寺廟一樣,帕辛寺給人的感覺太過金碧輝煌,太新太美了。寺院正中有一座高約20米的金頂白塔,建于16世紀,寺內有東西南北4座佛殿,分別有長廊相連,成四方形,每座殿內供有一尊金身大佛,正殿萊甘堂內供奉有被視為泰北最具靈性的三尊佛像。
每年的浴佛節,帕辛寺是清邁舉辦慶祝活動的重要據點,來自各地虔誠的佛教徒涌入寺廟祭拜,聆聽師父講解佛教教義,在佛像上灑驅除惡運的圣水,祈福頂禮,盛況空前。



第三站的契迪龍寺是一座絕對不容錯過的寺廟。契迪龍寺創建于1411年,佛塔建于 1441年,建成時高達85.4米。1545年清邁發生一次大地震和大風災,佛塔的尖頂一夜之間塌毀,露出塔內的金身佛像。
契迪龍寺最令人震憾和感動是大殿后面的殘缺佛塔、塔身的象頭雕刻,土黃的色調透著濃重的歷史感。站在這里,有一種跨越時空的感覺,只有身臨其境方能感受。
頹垣斷壁之中,那伽高昂著頭,靜靜守望衛著佛塔。微風拂面,耳邊傳來風鈴之聲,伴著低沉的誦經聲音,那一瞬間,心若止水。這樣的時光只想停駐腳步,聆聽歲月靜靜地流淌,不知今夕何夕。
泰國料理以酸、辣、甜為主要特色,作為亞熱帶國家,泰國氣候炎熱,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當地盛產各種綠色蔬菜、海鮮和水果。因此泰式料理的用料主要以這些原材料為主。泰式料理的招牌菜有:冬陰功湯、青木瓜沙拉、各式綠咖喱、芒果糯米飯等。
泰國菜有四大菜系,分別為泰北菜、泰東北菜、泰中菜與泰南菜,清邁屬于北部山區,當地居民不像中部居民喜愛香軟米飯,而是喜歡各種糯米飯,他們會將糯米飯用手揉成小圓形,再搭配各種醬汁的菜吃。受緬甸菜的影響,當地居民喜食一種加有姜和羅望子及姜黃等做成的豬肉咖喱,或用雞蛋面及肉,上面加上切碎的青蔥和萊姆片做成的咖喱湯。
清邁最有名的是勘托傳統餐,甚力(Khan)指的是碗,托(Tok)是一種小圓桌,讓客人席地用餐。
來清邁旅行,除了觀光之外,不妨報名參加一次當地的烹飪學校,學做兩道地道的泰餐。清邁的泰式料理課程分早上和下午,費用是800泰銖,包含老城區內的酒店和民宿接送、食材費、瀏覽當地市場、免費飲料。
泰式料理的課程選擇有五個分類,分別是前菜、炒類、湯、甜點、咖哩醬,游客可以根據自已的喜好自由選擇。
報名交費以后,早上有車將居住在各家酒店的客人依次接上,然后出發來到當地的自由市場,里面擺滿了各種蔬菜、水果和香料,非常新鮮。有些食材是東南亞特有的,像一種綠色水茄子,只有杏子大小,可以放在綠色咖喱之類的料理之中。還有一種香菜,散發著一種特殊的香氣,這里的姜通常采用的是南姜,切開里面是紅色的。像泰菜里有名的冬陰功湯,就是由香茅、檸檬葉、南姜片等組成,可以說是湯味的靈魂伴侶。
從市場采購結束以后,來到料理教室,進門后映入眼簾的是用翠竹和芭蕉搭配的餐桌和用餐區,配著濃郁東南亞風情的布簾和坐墊,頗有度假村的風格。
烹飪老師將大家集合在一起,根據每個學員學做的料理,分配給各種不同的食材,然后依次講解各種食材的特點以及烹飪的先后順序。雖然每個學員選擇的料理不同,但是講解時是大家一起傾聽,所以順便也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料理怎么搭配。
擺放好食材后,老師先親自示范,然后學員們再依樣學習,按照順序切、拌、煎、炸、炒等,雖然是不同的菜同時進行,但老師卻能夠游刃有余地同時指導幾個學生。
當一盤顏色清新的青木瓜沙拉親手制做完成后,那種爽脆鮮香的味道令人頗有成就感。
參加泰式料理烹飪課,不但可以親自體會學習做一道泰式料理的過程,還可以和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游客們交流,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清邁有很多料理烹飪教室,良莠不齊,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網上搜尋一下排名,選擇一家適合的料理店,系上圍裙,學做一道正宗的泰國菜。
就像女人天生喜歡料理烹飪一樣,男人骨子里天生迷戀熱血和戰斗。泰國另一個令男人心馳神往的恐怕就是泰拳了。
清邁的泰拳很有名,有不少教泰拳的學校,其中最有名的是lanna、muay、thai泰拳館,有很多世界拳擊冠軍都在這里訓練,據說王寶強也曾在這里學習泰拳。
學泰拳的以老外居多,這幾年國內也有不少年輕人報名參加半月的泰拳班,據說訓練過程相當苦,上課時間一般是早上六點半到九點,下午四點到七點。
泰拳的訓練課程包括跑步、跳繩、纏繃帶,戴拳套、打沙包和教練對打等,每天周而復始。高強度的訓練自然會造成不可避免的碰撞和拉傷,沒有相當的毅力是堅持不下來的。
泰拳作為泰國國粹,是一門傳奇的格斗技藝,也是一項以力量和敏捷著稱的運動。主要運用人體的拳、腿、膝、肘之四肢八體,作為八種武器攻擊,發力流暢順達,展現充沛的能量與猛銳的攻擊力。
清邁經常有固定和不定期的泰拳比賽和表演,也舉辦種種泰拳拳擊錦標賽和泰北泰拳格斗比賽,吸引了四方游客。
先生以前看電影泰拳,覺得里面的功夫很酷,這次來清邁之前就提出去看一次泰拳表演。咨詢了一下旅行社,說當天正好有每周一次的表演,原本想全家一起去,被我婉言謝絕。雖然我也迷戀讀武俠小說,看武俠電影,但要看一對一真實的打斗卻是另外一回事了。
表演場地在夜市附近的一個地方,晚上八點開始。先生買好了票興沖沖地去了,我帶小朋友在酒店休息,結果不到十點他就跑回來,大呼上當。
問起來才知道里面的表演和他的想象大相徑庭,整個表演場地的觀眾多以洋人和青少年為主,每個洋人幾乎都帶著一個泰國姑娘,幾乎人手一煙,搞得里面烏煙瘴氣。
表演過程當中四周的觀眾不停地尖叫喝彩。幾輪打斗結束后,接下來是一個瘦瘦小小的泰國女孩子和一個人高馬大的西方姑娘對打,這時場內氣氛熱烈起來,大家紛紛開始賭博押注,據說勝者的獎金高達數萬銖,他覺得氣氛不對,趕緊撤了出來。
出來后覺得跑這一趟太不值,就在夜市上挑了一對可愛的瓷制小象,總算有了點收獲。
看來泰拳這種重口味的活動還是要謹慎,這種地方魚龍混雜,三教九流,雖然說清邁的治安挺不錯的,但是作為游客還是盡量不要踏足這些地方,以免招惹上什么麻煩。不管怎樣,出行在外,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