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琳
(珠海市建筑設計院武漢分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使用后評價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及意義分析
萬 琳
(珠海市建筑設計院武漢分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使用后評價是建筑設計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系統性評價方法,能夠使建筑設計工作的實用性得到回歸。使用后評價實質上就是在建筑設計的工作中引入建筑使用性能的綜合性評價,從而有效提高建筑設計的整體水平,這對我國建筑設計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性意義。基于此,本文將以使用后評價理論作為研究的切入點,結合建筑設計實踐工作的內容分析其對建筑設計工作產生的影響和意義,以期能夠推動使用后評價這一個現代化的建筑設計工作方法在我國得到更好地應用。
使用后評價;建筑設計;空間評論
伴隨著人們對建筑設計要求復雜化、多樣化發展,為了降低主觀建筑評價對建筑設計產生的不利影響,20世紀的60年代開始,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關注建筑與使用者心理、環境等要素的關系。在經歷了70年代的擴展性發展以后,80年代開始,該研究內容已經在眾多的西方國家成為一門專業性的學科理論并被廣泛得到應用。由此可見,使用后評價對建筑設計的現代化發展進程是具有共通性的,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和作用。
使用后評價,簡稱為 POE,就是指在建筑設計工作完成以后,建筑的使用者成為評價主體,在一段時間的建筑使用后對建筑設計本身及其使用情況進行綜合比較評價[1]。因此,使用后評價注重評價的內容是建筑的實際使用效果與建筑設計之間的“差別”,是建筑設計人員改進設計工作、得到信息反饋的有效方法,并能夠進一步為建筑設計工作創造行業參考價值。從其具體的內容上看,使用后評價就是要檢測評價建筑的功能、性能等方面,從而推動建筑設計工作回歸到建筑使用性能上,這與現代化的綠色建筑、人文建筑等理念是不謀而合的。
從使用后評價的概念中可以分析出,這個方法評價的對象應該是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就是對建筑的客觀物理性、技術性內容進行的評價,這種評價一般可以通過儀器檢測等手段就能夠完成,如建筑門窗類型設計對室內干濕度的影響;其二是主觀性的評價,主要是利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手段得到使用者對建筑主觀體驗的評價結果,如使用者對樓梯和出口直線距離的評價。
基于以上的內容,使用后評價的方法應該包括陳述式后評價、調查式后評價和診斷式后評價三個類型(如圖1)[2]。陳述式后評價就是要直接描述建筑的優點和不足,用時比較短,可以使用文件檔案評價、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完成。而調查式后評價就是在陳述式后評價發現不足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對這些問題進行補充研究,并精準表達出來,形成專業化的建議。而診斷式后評價相較于前兩種方法更加全面、深入,成本也比較高,涉及到的方法也很多。這種評價的方法一般持續幾個月以上,是對建筑設計等進行的全面深入的調查,形成的評價結果具有行業性的參考價值。

圖1 使用后評價的方法步驟與內容
長期以來,建筑的設計工作都是以設計師的主觀理念作為設計的標準和要求,在設計方法多樣化發展的背景下,建筑設計的美學要求及其使用性能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這種以少數人的審美美標準的建筑設計工作往往不能滿足建筑使用者的需要,從而引起建筑效率降低。但是,使用后評價是一種建筑設計人員的評價方法,通過搜集信息并對結果進行的分析以提出改進的建議明顯就是在提高建筑的實用要求。在使用后評價特有的方法基礎上,實證性的評價結果是具有很高的可信度的,因此,建設設計者就會在更多的設計中將實證性的結果內容融入到工作之中,從而解決了設計與實踐之間的矛盾關系。
使用后的評價無論是采用哪種類型的方法,都是一種信息反饋的評價機制。在信息反饋中,設計人員能夠實現對建筑的設計工作的高效管理,從而令建筑設計工作進一步得到發展。在傳統的建筑設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設計人員都是按照專業化的理論經驗進行設計,往往導致建筑成果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但是利用使用后評價的信息反饋方式能夠實現行業內的結果對比,從而提高建筑的效益,建筑設計的管理工作就會結合實踐走向科學化[3]。
無論是建筑設計還是使用后評價,都是由建筑師負責具體實際的工作內容的。因此對于建筑設計來說,使用后評價能夠影響建筑設計的人員,利用特有的信息搜集和比較分析來拓展設計工作的思路,對設計工作產生影響。
以往的建筑設計都是以建筑目標為對象的,就是對建筑這個單一的主體進行設計,因此忽視了建筑本身以外的其他重要性因素對建筑與設計產生了影響,導致建筑設計的成果模式化、結構化。但是使用后評價的方法能夠對建筑進行進一步的設計和改造,豐富相關的理論依據,在關注建筑本身以外因素的過程中將會有效拓展設計的思路,從而將會令建筑設計工作更加合理而又不失創意。
通過建筑的評價回訪,建筑設計人員能夠對設計工作本身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深入參與到建筑的使用進程中去,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建筑設計工作進程的民主化發展,對于我國建筑設計工作的人文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使用后評價將建筑使用者的人文感知作為分析研究的對象,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中將建筑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協調性、使用者的舒適度等進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標志著我國建筑設計工作開始向著民主化方向發展。
我國的建筑設計發展進程中,長期以來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建筑的老化快、建筑隨意改動造成安全隱患或者是建筑的直接棄用(如圖2和圖3)等,導致資源浪費,而這也凸顯了建筑使用后評價在我國建筑設計中的現實性意義。
使用后評價能夠有效改善這些問題,從而推動我國建筑設計工作的科學發展[4]。例如,在針對我國公共基礎建筑棄用的情況利用使用后評價,相關的設計工作人員對建筑棄用的原因和城市建設環境進行診斷式的評價,以圖2為對象,設計師發現在我國造成地下人行通道被棄用的原因包括建筑位置安排不合理、建筑給行人帶來的行動負擔較大等,因而在建筑設計中,就對這些問題進行綜合改善,防止產生建筑棄用問題。在對圖3等類似的建筑采用陳述式方法進行使用后的評價發現,建筑設計導致可用面積過小,因此,在民居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就需要考慮建筑的實際使用面積。由此可見,使用后評價能夠有效提高我國建筑設計的科學可持續發展。

圖2 某市交通道路人行地下通道建筑棄用

圖3 某城區一民房建筑隨意改動
綜上所述,使用后評價是建筑設計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有效方式,能夠有效實現建筑設計建筑使用中理論與實踐的對接,是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建筑設計性能的方法。使用后評價包含著三種具體類型的方法,即陳述式后評價、調查式后評價和診斷式后評價。因此,從其本身來說,使用后評價能夠影響建筑設計工作的表現是提高管理的水平、拓展設計思路和提高建筑實證性三個方面。它對我國建筑設計發展的意義在于其標志著建筑設計的民主化進程,從而進一步推動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陳曉唐.建筑師使用后評價(POE)的重要性與迫切性[J].南方建筑,2015,12(06):61-65.
[2]酒淼,宋凌.綠色建筑使用后評價方法研究思路[J].建筑科學,2015,01(12):113-121.
[3]田芳,翟輝.完成建筑全生命周期循環——使用后評價[J].華中建筑,2013,09(09):59-61.
[4]黃翼.我國建成環境使用后評價研究發展趨勢探析[J].新建筑,2016,06(06):124-128.
TU7
B
1007-6344(2017)10-0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