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科學家利用先進的熒光顯微鏡技術,首次對人體活細胞內細胞核的形狀變化進行了動態研究,發現細胞核表現出快速波動性。

之前的相關研究,只能將發育到生命周期某個點的細胞提取后進行研究,提取出來的細胞已經處于停止分裂,即“死亡”狀態。紐約大學物理系副教授亞歷山德拉·茲多伐斯卡及其同事利用熒光顯微鏡技術,觀察到了活細胞內細胞核形狀在各個時間點快速而細微的改變。他們發現,在熒光顯微鏡下,核被膜每隔幾秒就會閃爍熒光,意味著其大小每隔幾秒就會波動。更重要的是,這種形狀波動的幅度在整個細胞周期內呈現遞減趨勢。
茲多伐斯卡解釋道,核被膜是細胞核的最外層結構,既可保護核內DNA分子免受損傷,又是物質交換的通道。這次的發現標志著人類首次找到表征細胞周期改變的物理特性,為理解生命物質構成和疾病成因提供了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