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一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將目光投向數百萬年前的宇宙,對一段名為“宇宙黎明”的時期展開研究。借助位于智利的美國國家光學天文臺暗能量相機直徑4米的布蘭科望遠鏡,研究人員瞄準了23個年輕的星系。它們均形成于宇宙大爆炸8億年之后,當時的宇宙剛剛開始從黑暗的初生狀態轉變。

在此期間,宇宙經歷了“二次電離”過程。第一批形成的星系和恒星發出的能量輻射照亮了周圍宇宙,從而“吹散”了籠罩新生星系的“濃霧”。專家估計,這一過程發生在宇宙誕生后的3億至10億年間。“在二次電離之前,這些星系很難被觀測到,因為它們的光線被星系之間的氣體掩蓋,就像大霧天的車燈一樣。”桑吉塔·瑪霍特拉指出,“但隨著星系達到足夠數量,驅散了‘霧氣,它們就更容易被看見了。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判斷早期宇宙中任何時期‘霧氣含量的方法。”
據研究人員稱,這些統一收集的樣本是目前規模最大的,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宇宙黎明時期的情況,幫助我們進一步弄清早期宇宙的時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