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目前,我國對各個方面的標準和要求也要不斷的增加。國家對于如何投資理財也進行了探討,投入了大量了人力、物力和財力來進行研究。希望在改革的這個大的背景下,能夠解決投資理財發展的供需矛盾。接下來筆者將和大家一起分析我國銀行業投資理財歷史和現狀,并且找出他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供給側改革的思維在未來該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構建更為科學地客戶理財體系。
關健詞:銀行業;投資理財;改革;供給側
市場環境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客戶的投資數額、銀行能夠提供的理財產品等都在或多或少的發生著變化。這和我們的市場環境、經濟水平、消費水平、生活習慣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可能在以前比較暢銷的理財產品,現在就變得無人問津。而且供需水平也存在著相對不均衡的狀態,經常會出現供需錯位的現象。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我國面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在此環境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思路。作為商業銀行,更是應該響應國家的號召,根據大的政策進行銀行內部的結構性改革,對于它所提供的一些理財產品,則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商業銀行更好更快的發展。
一、我國銀行投資理財業務發展脈絡
從最初客戶相對單一的投資理財需求,銀行業處于理財供給的“賣方市場”,到客戶理財需求升級,國內銀行業效仿國外銀行的投資理財業務,再到如今發展迅猛的互聯網金融,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應運而生。
互聯網在近幾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它現在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隨之而來的是,它在帶動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同時,給了我們用戶提供了更多的投資理財的選擇。互聯網金融相對于其它行業來說有一些優勢,那就是它的投資的門檻比較低,這也就使得萬眾理財成為一種趨勢。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也迫使銀行業來進行改革,使自己的投資理財的平臺具有互聯網的特色。另外,我們理財業務的組織機構也是在不斷的突破和完善。可以供我們理財的平臺有很多,各種理財平臺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而在我國經濟下行的環境下,產能過剩,收入下降等問題使得金融活動的需求相對減少,供需矛盾激化。一般來說,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都是呈同方向變化的,因此,銀行業如何通過有效的改革減少客戶投資的風險,改善供需不均衡的矛盾,已經成為一種迫切的需求。
二、新常態下商業銀行投資理財業務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投資理財產品收益下行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在2015年上半年,金融行業對GDP的貢獻量達到了30%。而到了2015年下半年的時候,我們國有企業的債務居然達到了78萬多億元,這占了我們GDP比重的很大一部分。這一些數據也從側面表明,我們銀行這種利用存款、貸款而獲得利潤的模式也即將走向終點。從去年開始,與議價能力提高的優質資產相比,我國各類理財產品難以獲得相對穩健的資產,投資回報率呈下降趨勢,對我國銀行業的發展構成了障礙,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構成一定影響。
(二)宏觀經濟下行導致金融需求縮減
面對最近幾年國際經濟持續下滑的壓力,很多國家都釋放了流動性,究其原因,就是為了使經濟能夠平穩的運行。但是這樣做也帶來了一定的不好的影響,大量的資金并沒有進入實體的經濟,最終導致房地產價格不斷的上漲,一些民眾的買房壓力不斷的上升,社會環境越發不穩定。對于證券市場來說,超發的貨幣使其的產生了大幅度的波動。經濟下行通過企業表現出來就是:企業經營不善,使其進入了一個瓶頸期。而且企業經營最大的目的就是利潤,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的銷售價格不斷的下降,最終使企業的經濟效益不斷的下降,員工的收入也會隨之減少,使得一些以這個行業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人員的生活水平下降,消費能力減弱。
(三)商業銀行不能迅速適應市場變化
市場環境變化的是非常快的,但是我國商業銀行由于其自身組織架構限制、知識資產匱乏等短板不能適應其變化,最終使得銀行業投資理財業務的問題越來越明顯。首先,我們商業銀行大力支持國家的政策,在策略管理方面,僅僅是以國家的政策為主要的追隨目標,多家銀行的選擇基本上都是一樣,使得競爭也越發的激烈。其次就是它們的管理模式,在整個管理的過程當中,仍然是以產品和業務為主要的內容。另外,他們把規模和業績作為評判其發展成果的唯一標準,而忽視了一些其他的內容。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商業銀行管理的主要方法就是以物質進行激勵,這也讓相應的工作人員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如果哪天缺少了激勵,員工便會失去工作的積極性,如此以來,銀行員工的潛能便沒有被完完全全的激發出來。在風險管理方面,還是按照傳統的方法,沒有進行創新。這幾個問題也告訴我們,中國銀行業要想更好的發展,就必須進一步的進行改革,來適應這個大環境的變化。
三、用供給側的思維構建客戶投資理財體系
供給側改革標志著我國經濟管理重心由需求調控轉向供給調控,供給側改革也逐漸深入到經濟管理和政策制定的諸多方面。如何以供給側為改革突破口,全面推進我國經濟結構性改革已經迫在眉睫。我們應該在制度層面,構建新型金融、產業、財稅等制度體系,放松各類管制,打破行業壟斷,釋放民間資本活力;通過教育制度改革,實現人力資本的跨越,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實現共享發展;通過營造激勵創新的生態,實現創新驅動。在金融改革方面,商業銀行更應該按照去杠桿的要求,以新的經營理念來改革傳統經營模式,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以創新改革推進結構調整,擴大金融產品的有效供給,構建科學合理的投資理財體系,全方位地滿足投資理財客戶的需求。從構建適應市場變化的組織架構入手,為客戶建立系統性、專業性、人性化的理財平臺,其應該具有以下幾項核心服務功能:
(一)在搜集經濟市場信息的基礎上搭建大數據模型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注意隨時收集各種信息,對于遇到的一些問題,也要定期的進行整理。只有收集了各類信息,才能更有效地對市場環境的變化進行更好的分析。而現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給我們收集各類信息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它不像人工收集信息一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它可以通過植入大數據架構,建立一個模型,使其能夠自主的進行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利用這個方法,不僅可以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還可以提高它的精確性,減小誤差。
(二)善用人工智能系統
現在我們國家對于投資理財人員的素質要求都非常的高,在其正式的進行工作之前,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在考核通過之后,才能去進行工作。并且他們的工資成本都比較高,基于這兩個方面,就必須引入我們的人工智能系統。首先,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飛速發展,它可以很快地去適應。其次,這個系統可以自主的進行學習,并且可以自主的進行經驗的積累。最后,它可以提高我們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三)跨平臺進行產品整合
國家對于金融業改革在不斷的深化,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出現混業經營的現象。所以我們的商業銀行應該建立一個控股平臺,并且成立多個子公司。在集團內部,有一些資源信息等也要及時的進行分享。對于一些理財體系的設計,也要不斷的進行創新。
(四)實現與客戶互動及智能銷售的功能
如今互聯網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受到越來越多的人應用和喜愛,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與銀行的相關平臺進行互動。所以,銀行也要定期的根據大數據模型分析客戶的需求,為客戶定制一些理財個性化的理財產品供其選擇。客戶也可以在線自行選擇其認可的理財產品,真正地實現理財產品智能銷售。
(五)具備系統性的風險評估體系
在銀行自身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構建一套科學性、全面性、發展性的理財業務風險評估體系,從而能夠比較客觀真實地反映金融業務的風險狀況,面對風險事件時,能夠迅速地作出響應,不僅有利于商業銀行提高自身風險管理水平和加強內部控制,也可以切實保障客戶的投資利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