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勇
【摘要】 BIM信息化課程是現代建筑領域中的重要學科,本文對BIM信息化課程的概念與重要性進行了分析,提出在其課程體系構建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并針對其問題提出了課程體系構建的革新建議。
【關鍵詞】 BIM信息化 課程構建 革新途徑
一、BIM信息化課程的概念與重要性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簡稱,在建筑工程項目中作為統計相關信息數據的基礎模型,通過建立模型,能夠模擬仿真數字信息,在建筑物中的真實信息反饋。其具備了可視性、優化性、模擬性、協調性、出圖性的五大特點。在現代建筑工程項目中廣泛使用,是多種學科的整合,包括了幾何學與地理信息學,以及建筑構造等方面的信息整合,構建出全建筑周期的真實模擬建筑信息模型。而作為建筑專業的學生而言,掌握其核心技術應用到實際崗位中,必然能夠提升建筑企業在此方向上的結構內部優化,不僅能夠規劃建筑進程,更加能夠掌握生產環節的造價成本,因此在現代化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完善其課程體系指導實踐教學也尤為重要。
二、BIM信息化課程在構建中遇到的問題
2.1 BIM信息化課程教材單一,缺乏實際案例的指導
目前我國在BIM信息化課程的構建上仍為完善適應現代教育的系統化教材,亦然沿用《Revit Architecture官方標準教程》做好課堂教學的普遍內容。但是針對國外設計的基礎教材,在我國課堂中的實際應用,并不利于學生的綜合性培養,而且對于部分知識結構教師在進行講解時也需要附加更多的龐雜內容。而且針對BIM信息系統而言,也是應用到具體的建筑模型的構建中,也類似于CAD繪制等專業結合,但是CAD本身是單一技術操作課程體系,而BIM卻是團隊綜合產物。那么針對BIM教材的應用也需要相對綜合性與完整性的知識結構,那么也必然形成其學習過程涉及到多方面學科的內容整合,但是將多學科專業都融入一本教材中也存在現實困難,但是分專業進行信息整合也不能形成完整的匹配,因此也成為現階段BIM信息化課程教材單一的主要原因。而且對于其軟件學習的能力提升,必須配以相應的實際案例,否則并不利于學生理解與知識結構內化,但是現有的官方教程中對于實際案例的介紹相對過少,也導致BIM信息化課程的單一性。
2.2 BIM信息化課程特點,不利于專業學科融合
BIM信息化課程所涉及到的專業類型較多,其軟件設計的范圍也涉及到機電、結構、設計三方面的知識。那么針對性的學習內容并不容易明確,在學習中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知識而且也需要培養專業知識整合的綜合能力,才能在建筑模型和結構設計中完善操作能力的培養。但是在階段的BIM信息化課程教學過程中發現,多數學生在知識結構上的整合存在困擾,以建筑設計專業的學生為例,在機電管線的學習中掌握能力較差,而在識圖過程中也表現出學習效率的下降,多數學生存在看不懂圖紙的情況。雖然部分學生能夠將其管線繪制,但是在進行軟件操作的學習中,也并沒有產生對于前期知識點學習的理解融合,也就沒有產生教學內容的實質性提升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針對BIM信息化課程的構建與革新建議
3.1基于BIM信息化課程案例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
目前我國在BIM信息化課程中的教材過于單一,沒有實現BIM信息化課程的實踐應用方式,同時也在沿用《Revit Architecture官方標準教程》,雖然部分新版教材也逐步面世,但是在其內容的豐富性上也慮顯淡薄,針對具體的工具使用缺乏相應的實用性案例,因此目前解決其教材內容的實用性也是教學規劃的重點。天津國土學院對于BIM信息化課程的教材編寫進行了優化,提供了部分以真實案例為基礎的內容,包括廣州塔與空間網架的案例內容,而在BIM的實訓課程上結合了圖書館建筑案例,對于水暖電的搭建和模型搭建以及結構繪制提供了解答和數據支持,有助于學生在此方向上的設計理解。而對于類似方式的學習中也體現出了工程案例在實際教學中的基礎作用。通過了解建筑設計意圖,形成對于軟件操作能力的提升,也是我國在BIM信息化課程上的革新方向與構建基礎。然而在進行教材內容的拓展與完善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實際案例的收集,并且提出具有代表性與輻射面的經典案例,才能在教材中廣泛應用實際案例對其問題進行深度剖析,進而編寫出有利于建筑設計類專業進行技術能力提升的BIM信息化課程的教材
3.2解決跨學科問題優化專業培養方案的革新思路
綜合能力的提升是BIM信息化課程的重點,而且也是迎合現代企業的專業化需求。那么在理論課程中具備指導實踐作業的綜合性知識的構建,也是完善BIM信息化課程的核心。只有促進建筑設計專業化培養方案中規避單一性的專業知識結構,才能滿足BIM技術在企業中實際崗位的能力需求。那么其課程內容是設置應當將水暖管線內容在后期進行調整,對于大一學生開設建筑設備概論的內容,也是便于后期進行此類軟件學習的基礎和知識儲備。
在進行BIM信息化課程中對于模型內容的學習中,應當重視建筑信息模型在整體結構中的位置,也是其數據信息發揮出節能設計、水暖電設計、整體結構設計等多方面優勢的重要性,不僅在結構設計中應當完善信息建立的基礎能力,而且對于水暖電和節能設計的內容也要進行完善,才能優化建筑信息以及信息模型的教學素材。而且只有將水暖電、節能、結構等重要內容進行信息的交換以及不斷的修改,才能將知識結構進行反復融合,從而體現出教學規劃的全面性與基礎性,進而避免在BIM信息化課程中產生跨學科問題的阻礙,保持此課程的綜合性與系統性。
3.3加強軟件學習目的性延伸,保障綜合能力有效提升
BIM信息化課程的重點在于學習BIM軟件的操作,促進學生能夠掌握在施工前期的設計階段,以及中期施工與后期維護管理中的實踐能力提升,從而在實際工程項目上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也是體現學生對于BIM軟件的實際掌握能力。那么在進行BIM信息化課程構建時就要考慮其知識重點與綜合效能的發揮。可以采用SPC學習法,針對重點知識進行理論學習,再通過實踐內容豐富操作能力,同時以參加競賽的方式磨煉其操作能力的提升,進而完成基于BIM信息化課程教學目標的體系構建。首先,大一學生可以進行理論學習階段的重點培養,將BIM技術的作用和發展方向進行介紹,通過識別軟件性質與初步接觸的操作方式等,促進形成與多專業相互結合的思維構建,產生對于數據信息的標準對接思維導向。同時一IFC對接標準進行教學規劃,形成對于建筑信息交換和數據表示的掌握。然后,在大二階段就要針對BIM信息化課程進行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的協和教學,通過建立建筑信息模型的方式,提供教學資源和學習素材,并且全面掌握建筑信息在創建模型過程中所應用到的各科專業與課外知識的融合。而針對這一時期的軟件操作能力培養,也可以與實際小型建筑項目結合,作為鞏固知識重點月檢驗學習成果的方式。部分熟練操作BIM軟件的學生可以由教師引導差距應用設計方向上的競賽,進一步提升其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技術價值。最后,大三學生已經完成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系統學習,而只有經過不斷的再次總結理論與實際工程項目的結合反復進行循環學習,才能提升其信息模型建立的流程步驟清晰,進而形成對于BIM技術在建筑工程項目中的全面知識掌握與能力提升。并且在這一階段中要加強與企業間的聯系,形成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建立在企業需求之上,才能培養出符合實際應用的BIM技術人才。
參 考 文 獻
[1]張鶴. 基于BIM的建筑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J]. 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14,02:37-40.
[2]傅竹松. 談建筑信息化BIM與高職建筑CAD課程的改革[J]. 山西建筑,2015,35:240-242.
[3]楊勇,李友彬. 國外BIM的發展及其對我國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啟示[J]. 高等建筑教育,2016,03:46-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