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
【摘要】 本文將就我國煙草企業的信息安全問題做出闡述,通過探析信息安全的風險與控制策略來提高我國煙草企業信息系統的安全與穩定。研究發現我國煙草企業信息安全的風險主要包括企業外因素與企業內因素,強調企業管理層應該正視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加大對信息安全系統建設和維護的投入,以及加強相關人才的培訓與引進等。
【關鍵詞】 煙草企業 信息安全 風險控制
近年來,煙草企業為了響應國家對于企業信息化發展的號召,企業信息化水平日益增加,目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已由原先簡單的單機文件處理、內部業務辦理發展到了覆蓋全球的互聯網信息共享和業務處理,然而隨著不斷曝光的網絡信息安全事件嚴重威脅著我國煙草企業乃至全球各行各業的信息安全,因此有必要就此問題進行一定的研究。本文將從信息安全風險與控制策略兩個方面闡述我國煙草企業的信息安全問題,大致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對信息安全的相關理論概述,其次是我國煙草行業信息安全的風險分析,最后是相關的控制策略。
一、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就是對信息的保護,信息在現代商業活動中的價值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企業來說,對信息進行有效的保護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筆財富。信息安全的內容包括安全管理與安全技術,安全管理重在管理,指在國家和行業的法律范疇內,企業根據自身需要建立安全組織以監督安全政策的實施以及對安全政策效果進行評價等;安全技術則強調各種用于有效保護信息安全的相關技術。
二、我國煙草企業信息安全的風險分析
1、企業信息安全管理政策不夠完善。企業信息安全管理本就屬于企業管理的范疇,我國煙草企業在這方面也沒能表現出積極的態勢。一方面,煙草企業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存在著漏洞,目前大多數煙草企業均使用混合型結構,十分復雜,而且存在著大量的重疊,這不僅僅降低了信息安全管理效率,也會使得某些不安全因素的侵害范圍進一步增加,從而不易防御和排查;另外一方面,企業對于信息安全人員的職業素養與道德素質并沒有形成有效地評估與監管,而內部安全人員的隱患往往是造成企業嚴重企業信息安全事件的罪魁禍首。管理體系與內部人員的管理政策欠缺使得我國煙草企業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2、企業管理層缺乏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識。我國大多數的煙草企業都存在著管理層的信息安全意識薄弱的問題。管理者們對于經濟效益的追求遠大于其對企業信息安全的保護意識,他們應該意識到一旦自身企業的信息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損失的經濟價值將是巨大的,特別是重要的商業機密因為信息安全系統的漏洞而被他人竊取時,這樣的結果將會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甚至是“當頭一棒”。在這種權衡利弊的方式下,企業管理層不應忽視自身的信息安全問題。
3、信息安全技術還較為薄弱。雖然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迅猛,但是配套的信息安全技術卻沒能迎頭趕上。就我國煙草企業的整體狀況來說,有些煙草企業還仍然使用著較為落后的信息安全系統,諸如IPS入侵防御系統等更加高級和安全的信息安全系統的普及狀況不太樂觀。然而近些年來,各種新型電腦網絡病毒不斷產生,我國煙草企業脆弱的信息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三、針對我國煙草企業信息安全的控制策略
1、加大對信息安全管理的力度。煙草企業不僅僅需要完善自身的管理政策,還要積極組織對相關員工的培訓。前者旨在提高企業信息安全管理的效率,應該根據自身要求簡化原先的混合型結構,將存在著大量重疊的部分進行精簡,后者則需要企業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去實現,員工的培訓除了要求其要具備必備的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員工職業道德修養的教育,培訓的考核也應該納入員工的個人檔案,成績優異者可給予一定的獎勵,而對于不合格者則要對其進行一定的再教育。制度和人力是信息安全管理兩個重要的因素。
2、企業管理層應該重視信息安全。管理層的信息安全意識應有所提高。不能一味地追求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信息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種高價值商品,特別是某些商業機密更是決定著一家企業未來的發展,一旦被同行業的某家企業竊取到,那對于這家企業的損失將是無法估量的。
3、提高企業的信息安全技術。提高信息安全系統需要企業能夠對從物理安全、軟件安全以及運維安全三個方面做出努力,企業應當對信息安全系統的硬件進行定期檢查,在此基礎上,通過有效的訪問控制技術來提高軟件安全,同時還要對信息系統定期維護以支撐其長期運行的安全性;人才的引進則是從側面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整體業務能力,大量高級信息安全技術人才的聚集會更有利于更新甚至開發出更有效的信息安全系統,從而提高企業的信息安全。
結論:信息安全是一家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保護傘”。我國煙草企業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表現不太樂觀,隨著國際互聯網病毒的不斷更新,企業在信息安全建設還需要下更多的功夫。我國煙草企業只有切實保障和提高了其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才能取得長足的經濟效益。
參 考 文 獻
[1]竇光芒.煙草行業信息安全風險的控制策略[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06):211.
[2]游太宇.煙草行業信息安全風險與控制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6,(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