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氮肥基追比對冬小麥土壤硝態氮變化及氮素利用的影響

2017-10-17 05:31:17宋文挺韓明明陳金龐黨偉楊東清金敏
山東農業科學 2017年9期

宋文挺,韓明明,陳金,龐黨偉,楊東清,金敏

(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 泰安 271018)

氮肥基追比對冬小麥土壤硝態氮變化及氮素利用的影響

宋文挺,韓明明,陳金,龐黨偉,楊東清,金敏

(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 泰安 271018)

為給我國黃淮海平原冬小麥生產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論依據,于2015—2016年小麥生長季,以山農8355和濟麥22為材料,設置4個氮肥基追比處理(T1:不施氮;T2、T3、T4施氮量均為 240 kg·hm-2,基追比依次為7∶3、5∶5、3∶7),研究氮肥不同基追比對冬小麥土壤硝態氮時空分布、小麥各生育時期氮素盈虧及氮素利用的影響。結果表明,在總施氮量相同條件下,T2處理增加了小麥生育前期硝態氮向深層土壤的淋洗,小麥生育后期0~60 cm土層中硝態氮積累量降低,導致小麥生育后期(需氮高峰期)土壤氮素供應不足;T4處理顯著降低小麥生育前期氮素總盈余量,減少小麥生育后期氮素的虧缺,氮素的利用效率和籽粒產量(山農8355為9 399 kg·hm-2,濟麥22為9 572 kg·hm-2)均達到最高。本試驗條件下,氮肥基追比3∶7是兼顧高產和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最優處理。

冬小麥;氮肥基追比;硝態氮;盈余量;利用效率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y basis for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n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 of China,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 topdressing ratios on time-space distribution of soil NO3-N, apparent budget of soil nitrogen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various growth stages of winter wheat were studied with Shannong 8355 and Jimai 22 as materials. The study were conducted in wheat growing season during 2015~2016, and four nitrogen treatments (without applying N fertilizer (T1); N application rate of 240 kg·hm-2with topdressing ratio as 7∶3 (T2), 5∶5 (T3) and 3∶7 (T4)) were set 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sam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condition, the NO3-N content in deep soil layers of T2 treatment in early growth stage was increased, so the NO3-N content was reduced in 0~60- cm soil layers at late growth stage, which could not meet the needs of wheat for nitrogen. The surplus amount of soil nitrogen of T4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early growth stage, which reduced the nitrogen deficiency at late growth stage, and th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nd grain yield (Shannong 8335 of 9 399 kg·hm-2, Jimai 22 of 9 572 kg·hm-2) of winter wheat both showed the highest value. In conclusion, the most appropriate nitrogen fertilizer topdressing ratio treatment was T4 treatment with the ratio as 3∶7 which gave consideration to high yield and high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KeywordsWinter wheat;Nitrogen fertilizer topdressing ratio;Nitrate nitrogen;Surplus amount;Nitrogen use efficiency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產國和消費國,氮肥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根據作物生長的環境條件和生長需求合理施用氮肥,是提高作物產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氮肥的不合理施用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也會造成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1-3]。當施氮過量時,土壤中的硝態氮大量累積、淋洗[4]。合理施肥應該是在考慮土壤供氮水平和作物氮素需求兩方面因素后,選用合適的施氮量,并且分階段施肥,在土壤肥力較高條件下,采取氮肥后移的施氮方式[5]。

石玉等[6]研究表明在起始無機氮含量較高農田中,少施基肥是減少播種至拔節期氮肥表觀損失量的有效措施。也有研究表明,當氮肥基追比例為5∶5,并且追肥在小麥花粉藥隔形成期和開花期分兩次施用,可以顯著增加植株氮素的積累量并提高小麥的氮肥利用率[7]。

我國黃淮海平原是小麥-玉米輪作的集中區,明確此地區小麥生育期土壤硝態氮時空動態變化規律,研究土壤的氮素盈虧和小麥的氮素利用效率,實施合理的氮肥運籌,對于實現小麥生產的高產高效和保護環境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試驗在大田條件下就不同氮肥基追比對冬小麥各生育時期土壤硝態氮含量變化、土壤氮素表觀盈虧量、小麥籽粒產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響進行研究,以期為我國黃淮海平原冬小麥生產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本試驗于2015—2016年在山東農業大學黃淮海試驗田進行。地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土壤類型為棕壤。播前0~20 cm土層有機質18.11 g·kg-1,全氮1.23 g·kg-1,速效磷17.05 mg·kg-1,速效鉀112.80 mg·kg-1。種植制度為小麥、玉米一年兩熟,收獲后秸稈全部還田。小麥品種為大穗型山農8355和多穗型濟麥22。

1.2試驗設計與田間管理

試驗采用裂區區組設計,重復3次,設4個氮基追比處理,各處理氮肥運籌如下:T1:不施氮;T2、T3、T4施氮量均為 240 kg·hm-2,基追比依次為7∶3、5∶5、3∶7。基肥于播前撒施,追肥于拔節期撒施。試驗用氮、磷、鉀肥分別為尿素、重過磷酸鈣、氯化鉀。磷、鉀肥均在播前一次性施入,施用磷肥(P2O5) 90 kg·hm-2,鉀肥(K2O)120 kg·hm-2。小麥于 2015年10月11日播種,播種密度為每公頃225 萬粒。小區面積為4 m×4 m=16 m2。

1.3田間取樣與測定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土壤硝態氮含量。在冬小麥越冬期、拔節期(追肥前)、開花期和成熟期,用土鉆取 0~120 cm 土層土樣,以20 cm為一層,重復3次,樣品取后立即裝入自封袋于-20℃冰凍保存。土樣解凍后,將其充分混勻,稱取5 g,加入2 moL·L-1CaCl225 mL浸提,振蕩30 min后過濾,取500 μL待測液,加入CaCl2浸提液(稀釋7倍) 3 mL,加入1∶9的硫酸溶液140 μL,振蕩混勻。浸提液用PERSEE公司產TU-1950紫外分光光度計在210 nm和275 nm比色,繪制標準曲線,同時測定土壤含水量,計算干土硝態氮含量。

結果計算:土壤中NO3-N(mg·kg-1)= C·V·ts·mdry-1。式中,ts為稀釋倍數,mdry為換算的干土重,C為由標準曲線計算得出的測定液質量濃度(μg·mL-1),V為待測液體積(mL)、CaCl2浸提液體積(mL)和硫酸溶液體積(mL)之和。

于小麥越冬期、拔節期取整株樣品,每處理取30株;開花期、成熟期每處理取30個單莖。鮮樣在105℃下殺青30 min后,70℃烘干至恒重稱重,計算地上部干物重。樣品粉碎后以H2SO4-H2O2聯合消煮,半微量凱氏定氮法測定植株全氮含量。成熟期于每處理取1 m2小麥脫粒,曬干后測定籽粒產量。

1.4計算方法

氮素(硝態氮)表觀盈虧量=(土壤硝態氮起始總量+施氮量+土壤氮素礦化量)-(土壤硝態氮殘留量+作物吸氮量+土壤中生物固定的化肥氮)=(土壤硝態氮起始總量+施氮量)-(土壤硝態氮殘留總量+作物吸氮量)[8];

土壤硝態氮積累量=土層厚度(cm)×土壤容重(g·cm-3)×土壤硝態氮含量(mg·kg-1)/10;

植株氮積累量(NAA)=植株干物重×植株含氮量[9];

氮素養分利用效率(NUE)=籽粒產量/植株地上部氮素積累量;

氮肥農學效率(NAE)=(施氮區籽粒產量-不施氮區籽粒產量)/施氮量;

氮肥表觀回收效率(NRE,%) =(施氮區氮素吸收量-無氮區氮素吸收量)/施氮量×100;

氮肥偏生產力(PFP) =施氮區產量/施氮量。

1.5數據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DPS 7.0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利用SigmaPlot 10.0軟件作圖。

2 結果與分析

2.1氮肥基追比對冬小麥各生育時期土壤硝態氮含量時空變化的影響

由圖1可知,兩品種各施氮處理土壤硝態氮含量時空變化表現出相同的變化趨勢,隨土層加深,總體呈降低趨勢。與不施氮處理T1相比,施用氮肥顯著提高各個土層土壤硝態氮含量,但不同生育時期,處理和土層間都存在差異。

P:越冬前(12月10日);G:拔節期(4月3日);A:開花期(4月28日);M:成熟期(6月10日),下圖同。

圖1不同氮肥基追比對冬小麥各生育時期0~120 cm土層硝態氮含量的影響

越冬期,0~120 cm土層硝態氮含量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T2處理在各個土層的硝態氮含量均高于其它處理。拔節期,植株開始大量吸收氮素,各施氮處理0~120 cm土層的硝態氮含量均比冬前顯著降低,T1處理的硝態氮含量與越冬期無顯著差異;開花期,由于拔節期追施氮肥,以及環境溫度升高土壤微生物活動加劇,各施氮處理0~120 cm土層的硝態氮含量均升高,在0~60 cm土層,硝態氮含量隨追施氮肥量的增加而增加,T2處理硝態氮向下層淋洗較多,所以在開花期其硝態氮含量在60~120 cm土層要高于T4處理。成熟期各施氮處理0~60 cm土層硝態氮含量較開花期均降低,各處理間在0~60 cm土層硝態氮含量隨著追施氮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這說明T4處理主要提高了成熟期淺層土壤的硝態氮含量;由于硝態氮的淋洗,60~80 cm土層硝態氮含量較開花期略有升高,T2處理在60~120 cm土層硝態氮含量要顯著高于T3和T4處理。

兩品種間比較,在小麥各生育時期,種植濟麥22的土壤硝態氮含量要高于山農8355,這說明兩品種的吸氮能力不同,也與不同地塊的土壤理化性質以及田間管理措施差異有關。

2.2氮肥基追比對冬小麥各生育時期土壤硝態氮積累量的影響

由圖2可以看出,在小麥各個生育時期,濟麥22土壤硝態氮的積累量要高于山農8355。越冬期,土壤硝態氮積累量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T2在各個土層的硝態氮含量均高于其它處理。拔節期,各施氮處理硝態氮積累量均比越冬期顯著降低,并且T2處理在此期硝態氮積累量的下降幅度要高于其它處理,各處理間硝態氮積累量差異變小,這是由拔節期植株開始大量吸收氮素所造成,T1處理的硝態氮積累量與越冬期無顯著差異。開花期,由于拔節期追施氮肥,各施氮處理硝態氮積累量均升高,并且隨著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各施氮處理硝態氮積累量較開花期均降低,追肥量較多的T4處理,硝態氮的積累量下降幅度較大。

圖2不同氮肥基追比對小麥各生育時期土壤硝態氮積累量的影響

2.3氮肥基追比對冬小麥各生育時期土壤氮素表觀盈虧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與T1相比,各施氮處理均顯著增加了植株氮素積累量、0~120 cm 土層硝態氮殘留量及土壤氮素盈余量(拔節期至開花期除外)。不施氮處理在各生育階段均出現氮素表觀虧缺,這是因為土壤氮素無法滿足小麥整個生育期的氮素需求量。播種至拔節期,不施氮肥的T1和施用基肥較少的T4均存在氮素的表觀虧缺,基施氮肥較多的T2和T3處理存在氮素的表觀盈余,基施氮肥越多,導致表觀盈余量越高,而盈余的氮素會向深層土壤淋洗。

拔節期追施氮肥,顯著提高了開花期0~120 cm土層土壤硝態氮的積累量,但各處理均存在氮素的表觀虧缺;開花期到成熟期,植株氮素的積累量及土壤硝態氮的積累量均隨追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除追氮量較高的T4處理外,其余處理均出現氮素表觀虧缺,且虧缺量和追肥施氮量成反比。這表明開花到成熟期是小麥氮素的吸收高峰期,T4處理可以滿足小麥對氮素的需求。

在相同處理下,山農8355氮素盈余總量要小于濟麥22,這與山農8355是大穗型品種,并且莖稈粗壯、葉片較大、比濟麥22在各個生育時期吸氮量更多有關。

表1

氮肥基追比對冬小麥不同生育階段

0~120 cm土層氮素表觀盈虧量的影響

(kg·hm-2)

注:同一小麥品種同行數據后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達 5%顯著水平。

2.4氮肥基追比對冬小麥籽粒產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響

由表2可知,兩品種籽粒產量、氮肥農學效率和氮肥偏生產力均隨著氮肥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這說明適當增施追肥能顯著促進小麥開花到成熟期籽粒對氮素的吸收。在不同生育階段氮肥表觀回收率表現趨勢存在差異,播種至拔節期,基肥表觀回收率隨著基施氮肥量的增加而下降;拔節至成熟期,追肥表觀回收率隨著追氮量的增加

表2氮肥基追比對冬小麥籽粒產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響

注:同一小麥品種同列數據后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達 5%顯著水平。

而下降,在整個生育期,氮肥表觀回收率隨著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綜上所述,適當加大追氮量,促進小麥的氮素吸收,提高氮肥農學效率、氮肥偏生產力和產量。兩品種間比較濟麥22的產量要高于山農8355,后者的氮肥表觀回收率要高于濟麥22。

3 討論與結論

3.1氮肥基追比對土壤硝態氮時空分布的影響

前人研究表明,農田施用氮肥后對0~100 cm土層硝態氮分布影響顯著[10]。周順利等[8]指出,即使在氮肥水平較低的地塊,仍然存在著深層土壤硝態氮的淋洗現象。土壤中硝態氮的累積量和施氮量呈正相關,施氮量過高會引起土壤中硝態氮的大量累積[11]。土壤中大量積累的硝態氮不能被作物吸收,會隨土壤水分的運移而淋洗,導致地下水源污染[12]。馬興華等[5]研究認為,不同的基追比會影響土壤剖面中硝態氮的分布,土壤硝態氮的時空分布影響著土壤的供氮能力和土壤氮庫的平衡。石玉等[6]研究認為分期施肥是促進小麥氮素吸收利用、減少損失的有效措施,當基施氮量大于84 kg·hm-2或追施氮量大于160 kg·hm-2時,小麥生育期存在著明顯的硝態氮累積高峰。有學者認為,追施氮肥雖使作物生育后期土壤氮素得到補充,但也導致作物收獲后的土壤硝態氮殘留增加,增加了淋洗可能[13]??梢姡叭擞捎谑艿匚談恿W、土壤理化性質和田間管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研究結果不盡一致。本試驗對0~120 cm土層的研究表明,施氮顯著提土壤各土層硝態氮含量。在施氮量為240 kg·hm-2時,拔節前土壤硝態氮含量隨基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提高拔節期追肥比例,能顯著提高開花至成熟期淺層土壤硝態氮含量,因而利于小麥吸收利用。不同的基追比例會影響土壤剖面中硝態氮的時空分布,基肥比例較大,導致小麥生育前期氮素向深層淋洗,增加氮素在深層土壤的積累,使小麥生育后期土壤0~60 cm土層硝態氮積累量較少,不能滿足小麥生育后期氮素需求,增加追肥占比可減少拔節之前的氮素損失,并保證拔節到成熟期小麥氮素需求高峰期土壤氮素的供應。

3.2氮肥基追比對土壤氮素表觀盈虧的影響

研究表明,小麥生長季內土壤氮素通過氨揮發、淋洗等多種途徑損失,麥田土壤的氮素表觀損失量和施氮量呈正相關[14]。周順利等[8]研究表明即使不施用氮肥的處理在小麥拔節期追肥之前也存在著氮素表觀盈余,此期小麥對氮素的需求量較少,應適當減少施用。由于作物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素的需求量不同,土壤氮素盈虧具有明顯的階段性[15]。本研究表明,土壤氮素表觀盈虧與氮肥基追比例顯著相關。播種至拔節期,土壤氮素的盈余量隨著基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不施氮肥和基肥比例較小的處理存在著氮素的少量虧缺,這一階段小麥植株吸氮量較小,土壤起始無機氮素可滿足小麥對氮素的需求,并且氮素的少量虧缺可以控制無效分蘗發生,優化群體質量;而基肥過多會增加土壤氮素的盈余量,導致生育前期氮素向深層土壤淋洗,因此對于起始氮素含量較高的土壤,要適當減少基肥比例,從而減少播種至拔節期氮肥的表觀損失量。開花至成熟期,除了基追比為3∶7的處理氮素存在少量盈余外,其它處理均存在氮素虧缺,這個階段是小麥生殖生長階段,對氮素的需求量高,應該適當加大追施氮量,降低氮素的虧缺量,使土壤氮素供應充分,有利于氮素的吸收運轉,提高氮肥農學利用率,確保小麥實現高產高效。并且追肥氮素在小麥收獲后主要累積在淺層(0~40 cm)土壤,使其保持較高土壤肥力水平,可以被后季作物吸收利用。因而,本試驗以基追比例3∶7為最優處理。

3.3氮肥基追比對小麥氮素利用效率的影響

氮肥利用效率是衡量氮肥運籌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指標,氮肥基追比例顯著影響著氮肥利用效率。研究表明,增加拔節期追肥比例可提高氮肥農學利用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16]。小麥植株對追肥氮的利用率顯著大于對基肥氮的利用率;在施氮量相同時,不同基追比例可調節小麥植株在不同生育階段的氮肥利用率[17]。但也有學者提出氮肥后移技術在實際生產中應根據地力水平具體分析,在施肥不足或土壤肥力較低情況下,前期氮肥施用量過少,會造成小麥減產[18]。有研究認為,在冬小麥季,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去向不同,基施氮肥的利用率和收獲后殘留率顯著低于追施氮肥[19]??傊驶繁葘π←湹匚招?、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偏生產力、氮肥回收效率、氮肥農學效率等定量指標具有顯著影響。本研究表明,小麥氮素利用效率的各定量指標均隨著拔節期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這說明小麥植株對追肥氮的利用率顯著大于對底肥氮的利用率;基追比例為3∶7的處理氮肥利用效率最高,在小麥高產栽培過程中應適當減少肥力較高地塊的基肥比例,增加追施氮比例,以確保在高產穩產的同時獲得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

3.4氮肥基追比對小麥籽粒產量的影響

王月福等[18]研究表明,施氮量為240 kg·hm-2、氮肥基追比按5∶5施用時小麥產量達到最高;Sieling等[20]認為,小麥穗密度低和千粒重小是小麥產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增加氮肥用量可以增加每平方米的小麥穗數,降低產量損失。戴廷波等[21]以弱筋小麥揚麥9號和寧麥9號為試驗材料研究表明,在較高肥力土壤和提高作物施氮量的基礎上,基追比為34∶66時可以獲得最高的籽粒產量,達6 365.1 kg·hm-2。本試驗結果表明,適當增加氮肥追施比例,可顯著提高籽粒產量,這說明提高氮肥追施比例保證了小麥幼穗分化后期、開花結實以及籽粒灌漿的氮素需求,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最終提高產量。本試驗中,當氮肥基追比為3∶7時產量達到最高。

[1] 巨曉棠,劉學軍,張福鎖. 冬小麥與夏玉米輪作體系中氮肥效應及氮素平衡研究[J]. 中國農業科學, 2002,35(11):1361-1368.

[2] 黃化剛,張錫洲,李廷軒,等. 典型設施栽培地區養分平衡及其環境風險[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7,26(2):676-682.

[3] Robertson G P,Paul E A,Harwood R R. Greenhouse gases in intensive agriculture:contributions of individual gases to the radiative forcing of the atmosphere[J]. Science, 2000,289: 1922-1925.

[4] 王平生,馬忠民,韓宏,等.施氮量對北方梯田旱地玉米產量、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態氮含量的影響[J]. 土壤與作物,2016,5(3):150-158.

[5] 馬興華,于振文,梁曉芳,等. 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對小麥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態氮含量的影響[J]. 水土保持學報,2006,20(5):95-98.

[6] 石玉,于振文. 施氮量及基追比例對小麥產量、土壤硝態氮含量和氮平衡的影響[J]. 生態學報,2006,26(11):3661-3669.

[7] Zhao R F,Chen X P,Zhang F S,et al. Fertilization and nitrogen balance in a wheat-maize rotation system in North China[J]. Agronomy Journal (USA),2006,98:938-945.

[8] 周順利,張福鎖,王興仁. 土壤硝態氮時空變異與土壤氮素表觀盈虧研究 Ⅰ.冬小麥[J].生態學報,2001,21(11):1782-1789.

[9] 趙俊華,于振文. 高產條件下施氮量對冬小麥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的影響[J]. 作物學報,2006,32(4):484-490.

[10] 南鎮武,劉樹堂,袁銘章,等. 長期定位施肥土壤硝態氮和銨態氮積累特征及其與玉米產量的關系[J]. 華北農學報,2016,31(2):176-181.

[11] 熊淑萍,姬興杰,李春明,等. 不同肥料處理對土壤銨態氮時空變化影響的研究[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8,27(3):978-983.

[12] 馬忠明,孫景玲,楊蕊菊,等. 不同施氮情況下小麥玉米間作土壤硝態氮的動態變化 [J]. 核農學報,2010,24(5):1056-1061.

[13] Fabek S,Toth N,Redovnikovic'I R,et al. The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a tion on nitrate accumulation,and the content of minerals and glucosinolates in broccoli cultivars[J]. Food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12,50(2):183-191.

[14] 巨曉棠,張福鎖. 關于氮肥利用率的思考[J]. 生態環境,2003,12(2):192-197.

[15] 王啟現,王璞,申麗霞,等. 施氮時期對玉米土壤硝態氮含量變化及氮盈虧的影響[J]. 生態學報,2004,24(8):1582-1588.

[16] 馬興華,于振文,梁曉芳,等. 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對小麥氮素吸收利用及子粒產量和蛋白質含量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6,12(2):150-155.

[17] 石玉,于振文,王東,等. 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對小麥氮素吸收轉運及產量的影響[J]. 作物學報,2006,32(12):1860-1866.

[18] 王月福,姜東,于振文,等. 高低土壤肥力下小麥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產效應[J]. 作物學報,2003,29(7):491-495.

[19] 歐陽揚,李敘勇.干濕交替頻率對不同土壤CO2和NO2釋放的影響[J]. 生態學報,2013,33(4):1251-1259.

[20] Sieling K,Stahl C,Winkelmann C,et al. Growth and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 the first 3 years of a monoculture under varying N fertilization in NW Germany[J]. Eur. J. Agron.,2005,22(1):71-84.

[21] 戴廷波,孫傳范,荊奇,等. 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對小麥籽粒品質形成的調控[J]. 作物學報,2005,31(2):248-253.

EffectsofNitrogenFertilizerTopdressingRatioonChangesofSoilNitrateNitrogenandNitrogenUseEfficiencyinWinterWheat

Song Wenting, Han Mingming, Chen Jin, Pang Dangwei, Yang Dongqing, Jin Min

(CollegeofAgronomy,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tateKeyLaboratoryofCropBiology,Taian271018,China)

10.14083/j.issn.1001-4942.2017.09.017

2017-04-2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31271661);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201203100,201203029);山東省現代農業技術體系項目

宋文挺(1990—),男,甘肅平涼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作物高產生理生態研究。E-mail:windyuji1019@163.com

金敏(1982—),女,山東濟南人,碩士,實驗師,主要從事作物高產生理生態研究。E-mail: cobra911@163.com

S512.106.2

A

1001-4942(2017)09-0088-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91美女视频在线| 亚洲午夜综合网| 67194亚洲无码| 丁香综合在线|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色噜噜综合网|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青青极品在线| av在线5g无码天天| 亚洲av无码人妻|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国产白浆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欧美在线导航|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无码福利视频| 国产免费a级片| 五月婷婷欧美|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亚洲天堂.com|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国产拍在线| 久草视频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av在线手机播放| 婷婷综合亚洲|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国产亚洲精品91|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国产区在线看| 亚洲综合狠狠|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中国精品自拍|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本亚洲精品网站|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无码aaa视频| 狠狠色综合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69av在线| 日韩色图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高h视频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