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心
排墳班是程家村程氏家族的祖傳習俗,就是按族支輩分輪流排出班次,每年清明節負責給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老祖墳掃墓。
德順爺爺年過八旬,德高望重,墳班的輪排都由他一個人說了算,雖然祖墳眾多,祭掃一遍費時費力絕非易事,但排上墳班的人從來沒誰和他說三道四。
程有志大學畢業后就去國外讀博士,后受聘于海外一家高端科技大公司,二十年里成果斐然。
一年前,他毅然放棄了海外的優越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回國創業,成了一名令人矚目的海歸企業家。這年清明節前兩個月他接到了德順爺爺的電話,通知他今年是他的墳班,讓他提前安排一下工作,按時回來祭掃祖墳。
程有志的父母走得早,他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多年來別說從沒有擔當過墳班,回鄉看望父老鄉親也沒有幾次,這正是個很好的機會,于是他就滿口答應了下來。然而不久,他接到了一個大公司朱總的電話,朱總說他們公司今年四月六日要搞一次大型的文化奠儀活動,懇請他這個赫赫有名的海歸學子大駕光臨。
程有志知道這些商人請他參加這種活動無非就是充門面,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可面子不能不給,再說了,這朱總不是尋常人物,門路極廣,自己的事業剛剛起步,面臨著種種困難,說不定日后有什么事有求于他,于是不假思索地就答應了下來。
放下電話,程有志習慣性地翻開了臺歷,猛然發現,四月六日正是清明節,是自己的墳班,可已經答應回鄉掃墓了,怎能再去參加朱總的文化奠儀活動呢?
沉思了一會后,他給德順爺爺打去了電話,懇求地說:“眼下工作太忙了,能不能把墳班做下調換,或者我找人代替一下。”
德順爺爺一聽就不高興了,說:“咱們程氏是個大家族,三十年四十年也排不上一次墳班的人大有人在。別人都把當墳班看成榮耀的事,你卻推三擋四,還找人替代,這話你也能說得出口?你就掂量著辦吧。”說著就把電話掛了。
這可難住了程有志,朱總財大氣粗,是當地的風云人物,不給面子日后難相處,可擔當墳班是族人的應盡義務,祖宗的恩德不能忘記,也不能讓父老鄉親失望,他陷入了兩難之中。正在這時,朱總又打來電話,他是擔心程有志不能“屆時光臨”,特意把回報條件挑明了:“參加奠儀活動的企業家都有特殊安排和贈予。還有,您個人,包括您的親屬如有什么困難,盡管說,在下愿效犬馬之勞。您放心,關里關外,上上下下還沒有我朱某人辦不成的事。”
程有志明白,這都是商人的一貫把戲,他根本沒有為之動心,甚至很厭惡,但朱總的話也從另一個方面提醒了他,叫他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之計。他想:程家村人人都有恩于我,可自己還沒有為家鄉做一件實事,心里一直覺得有愧,聽說村里現在還有一條路坑坑洼洼,因為缺錢一直沒有修上,我何不利用這個機會求朱總要一筆資金,為家鄉修一條路,也算是對家鄉的回報,德順爺爺和家鄉的族人也一定不會再計較自己墳班不墳班了,既不愧對家鄉親人,也不愧對列祖列宗。他為想出了這個主意而興奮不已,馬上打電話跟德順爺爺說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德順爺爺根本不領他的情,態度堅決地說:“村里修路的事用不著你操心,墳班不能商量,當了大老板也不能忘了祖宗,你要是不回來擔墳班,以后就別再回程家村了!”
話說到了這個分上,一點回旋余地都沒有了,程有志心里說,這個老頭真是個老古董,不進鹽醬,一條道走到黑,但也沒辦法,他只好把自己的難處和朱總說了,表示不能參加文化奠儀活動,很是抱歉。沒想到,朱總當時就毫不留情地回絕了他:“這事不能更改了,廣告已經打出去了,如果你言而無信的話,就要賠償我的損失!”
程有志又猶豫了,開始舉棋不定,左右為難。正當他焦頭爛額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忽然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是朱總身邊的一個人打來的,那個人說:“聽說你在利益誘惑和祖宗祭祀兩者之間選擇了后者,說明你是個有良知的商人,我十分敬佩你,看在這一點上,我告訴你一個真相,朱總搞什么文化奠儀是假,他是以此為幌子,締結一個地下聯盟,干見不得天日的勾當。我們無親無故,如果你和他沆瀣一氣的話,我是不會阻攔你的,是你的良知打動了我。”
雖然這個電話是真是假尚無可考證,但根據朱總的德行和口碑分析,程有志還是相信了那人的話,于是沒有再去理會朱總,清明節那天按時回到了程家村。
程有志受到了德順爺爺及所有程氏族人的熱情歡迎,因為怕耽誤了他的回程,德順爺爺早就安排了家族里一些年輕力壯的人來幫忙,沒用多長時間就把所有的祖墳祭掃了一遍。
德順爺爺說:“有志啊,咱們程家是個歷史上有名望的大家族,家譜一直保存著,每到牛年都要家祭續譜,很多事都記在家譜上。你一直沒參加過家祭,也就沒有看見過家譜,家族的事你都不知道,我就把家譜里記的事跟你說說——你看,那個最頂端的墳是咱們的始遷祖,嘉慶三年的進士,在京城做官四十多年,清正廉潔兩袖清風,是公認的好官。致仕后帶家眷二十人來到這里墾荒種糧,自食其力,至今已經十一代,枝繁葉茂。祖先給咱們留下了四個字的遺訓:‘氣正風清。氣是人生之氣,風是家族之風,這四個字在咱們家族里一直傳遞著。咱們的先人做什么的都有,有當官的,有從軍的,有經商的,有做學問的,不論干什么的,都清清正正,明明白白。咱們祖先有規矩,貪贓枉法不得善終的不能進這祖墳里……”
程有志的頭是點了又點,想不到這次回鄉擔當墳班,有了這意想不到的收獲。
還有件事也是沒想到的,沒多久,朱總因違法亂紀胡作非為被繩之以法,和朱總走得近的一些人都受到了牽連,包括參加過那個“文化奠儀”的企業家們,而和程有志卻沒有一點干系。
一想起這事程有志就有些后怕,如果那年不是回鄉擔墳班,說不定也上了賊船。
時光如流水,轉眼過了很多年,這年程有志又回程家村來看望鄉親父老,在路過村頭墓地時,看見了一塋新墳,石碑上雕刻著:程德順之墓。程有志走上前去,深深地鞠了三個躬,默默地站立了許久后,由衷地說:“德順爺爺,那年輪到我擔墳班,你高低逼我回家掃墓,當時對你非常不滿,可那個墳班不但讓我躲過了一劫,還敲響了警鐘,使我頭腦清醒了。可現在我還沒來得及說一聲謝謝,你就走了……”
在離開德順爺爺墳墓時,同族的一個哥哥走過來說:“其實,那年并不是你的墳班,是德順爺爺臨時安排給你的。”
“這是為什么?”程有志一頭霧水。
“自從你回國當了大老板后,德順爺爺就非常放心不下你,他說世態太險惡了,擔心你把持不住自己,誤入歧途,給程氏家族抹黑。為此他三令五申告誡我們,不管大事小事都不許找你辦,不許給你添亂。那年他得了一場大病,整整臥床半年多,他怕等不到排到你墳班那天,就把你的墳班往前挪了五年……”
程有志心頭一熱,淚水又一次涌了出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