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曦
為燃起創客們的“夢想之火”,近年來,山東省內各大高校紛紛創建“眾創空間”,并憑借大學里的“導師資源”,一步一步地扶植著每一個創業項目的落地生根。
一堂生動的創業培訓課
為響應在大學里推行“大眾創新 萬眾創業”的國家政策,山東省各大高校紛紛成立了“眾創空間”,開始創辦從初創引導、創業服務、創業培訓、創業孵化一體化的創業創新模式,并不斷搭建學校+社會的創業橋梁。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眾創空間的建筑外形看上去如同一座“金字塔”,據了解,在這里,已有很多大學生創客在筑夢他們的“創意空間”。
為了更好的扶植大學生創業,9月21日,山東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分會場活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優佰訓練營在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培訓教室召開。
21日下午14:00,在簡短的開幕儀式之后,“專家培訓”正式開始,臺下坐著的是會計學院的學生,臺上來自普華永道的兩位高級經理張天與程瑩開始了講解。
據介紹,普華永道會計和薪資外包服務組高級經理張天帶來的是“商業計劃書和財務管理”的導訓,另一位普華永道中國稅務及商業咨詢服務組經理程瑩則帶來了“如何創業融資和財務流程優化”的經驗分享。
一些本土的孵化器企業也來到了現場。大家共同聆聽了兩位高級經理與初創企業的故事,“有一個做分享單車的創業人在融到第一筆資金100萬后,全部買成脈動去做活動,招攬第一批原始用戶。創投公司得知后,沒有再繼續給予第二筆創投資金。”張天說,因為在創投公司看來,第一批原始用戶并不是因為要使用產品而來到的平臺,而是因為活動飲料——脈動。所以這樣的創業賺取虛假客戶群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張天還特別指出,創業人要做好財務管理,融資得來的錢該如何用,要有審慎的財務計劃,畢竟“第一個‘創投公司是非常寶貴的,好的財務計劃會讓它走得更遠。”
一座創業產業園的集聚效應
早在國家推進“大眾創新 萬眾創業”之前,2013年,歷下區政府與山東財經大學決定合作共建“濟南市歷下區山東財經大學創業園”。2014年該創業園正式啟動,由東西南北四座單體建筑組成,分別是創業苗圃、孵化苑、創展苑、綜合服務中心,承擔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創業服務、創業拓展,提供一站式、一體化的創業服務。
為了讓創業園不只是一座概念產業園,雙方聯合成立“創業園管理委員會”,采取“管委會”管理、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社會化管理的運營模式。創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就業指導處處長蘇洪志介紹,“創業園為創客們提供企業注冊、政策認定、年檢年審等政策性服務;還提供投融資、創業培訓、人力資源、市場推廣、財務代理、專業中介、項目申報、評選評優等服務,這些服務覆蓋企業成長的全過程,涵蓋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
為了吸引更多的創客們在這里就業,該產業園給出了近乎于“零成本”的創業支持,“在這里創業不僅省下房租、水電費,還可以得到十萬元的無息貸款。”政策紅利讓創客們欣喜。
一個創業項目的商業化運作,離不開資本的杠桿作用。此后,創業園與齊魯股權交易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園區中小微企業的孵化、融資、掛牌提供了規范操作的平臺,發揮了區域股權市場的金融杠桿作用。馬宏博就是受益人之一。依托“金牌車服”項目首批入駐創業園,如今馬宏博的項目已經有了15萬平臺流量,創辦的山東拓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齊魯股權交易中心實現區域四板掛牌上市,成為登陸四板的最年輕企業。
“企業成功掛牌四板后,在齊魯股權交易中心發起第二輪股權眾籌,旨在全面啟動‘三體工程打造金牌車服的核心商業模式,并完整建立線上、線下、社區三位一體的創新服務體系。”馬宏博也因此獲山東省“雙創之星”榮譽稱號。
“創業導師在創業園建設、管理、運營和發展各個環節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這是區別于其他創業園的一大特點,這在全省乃至全國也是首例。”蘇洪志說,創業園開設的創業導師室、創新實驗室和創業加油站、創業學院,為入駐的初創企業提供創業咨詢和后期創業輔導,提高創業成功率。陳愛萍經輔導員周廣春老師牽線認識了一位在澳洲做本土品牌實體店生意的供貨商,并正式上線“澳有網”。她說:“聽了王洪海老師《電子商務案例分析》課程,我就把好的電商企業案例進行細致分析,學到很多間接經驗,這些經驗正是自己創業初期的寶貴財富。”
創業服務的濟南生態
就在9月18日,由濟南市人民政府主辦,濟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承辦的2017中國(濟南)服務技術論壇,在高新區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創業廣場舉行。此次論壇的主題是“創聚泉城 技術發展服務未來”。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巡視員柴海山在論壇上表示,這次人社部在山東濟南舉辦首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目的就是要全方位呈現我國創業就業服務的嶄新面貌,搭建普通大眾與創業大咖之間深度交流平臺,進一步營造創業創新的濃厚氛圍,深度激發大眾創業創新的熱情和活力。
在論壇現場,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陳淮就經濟形勢如何創業等系列問題發表了題為《中國為什么要創業》的主旨演講;中國混序部落的創始人李文博士、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發表主題為《新世代的消費力革命》的主旨演講;韓都衣舍創始人趙迎光,發表了題為《互聯網品牌創業創新實踐》的主旨演講,給到場的眾多初創企業分享了創業經驗,給予了創業服務等方面的指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7日,“2017年山東省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計劃”(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山東地方賽)組織報名,濟南高新區124家企業報名參賽,占濟南報名企業的66%。經過網絡評審、層層選拔,高新區共67家企業進入“競技行動”山東地方決賽,占全市77%;經過總決賽推薦入圍企業公示,濟南共有13家企業參加全國決賽,這些企業全部來自高新區,占全省推薦全國賽的29%。
這些創業成果,得益于山東省“創業創新服務”生態圈的構建。近些年來,山東省、濟南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創業就業工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創業政策,不斷提升創新創業環境。特別是濟南市各級人社部門不斷健全完善“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初創企業服務+產業園區發展”的綜合孵化模式,為創業者們搭建了一座“有靠”的創業家園。
濟南市高新區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如今已成濟南創業就業的理想新高地,為每一位創業者與入駐企業開展保姆式服務。
“一個地區匯聚人才,這個地區的創新創業才有希望。人才需要有好的工作環境、好的待遇、好的人文環境。”濟南市委常委、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濟南綜合保稅區管委會主任徐群表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