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柚
《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在北美上映期間,專業影評人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爛番茄網站93%新鮮度,MTC評分82分,是整個三部曲中評價最高的一部。近日國內上映三天也收獲了四億票房。
影片犧牲了表面上的“好看”,采用了一種相當古典的冷峻風格,拍出了一部寓言性極強、宗教意味濃厚,充滿隱喻與暗示的“圣經史詩”。用《華盛頓郵報》影評人的話來說,“《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看似動作片的身體之下,實際上住著藝術片的靈魂和政治驚悚片的智慧。”
一部寓言性極強、宗教意味濃厚,充滿隱喻與暗示的“圣經史詩”
不得不說,《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有一個非常具有欺騙性的片名。
經歷了前兩部“崛起”和“黎明”,不少人都以為三部曲的最后,會看到一場轟轟烈烈的人猿大決戰吧?
然而事實卻是,別說戰爭大場面,就連像樣的打斗都沒有幾場。甚至主角凱撒也不再是前兩部里,憑借一人之力扭轉乾坤的“英雄”,而成了背負著國仇家恨,大部分時間被敵人欺壓的“中年人”。
所以有人會覺得,這一部《猩球崛起》,有一股子《金剛狼3》的味道。而實際上,它更像一部帶著西部片、越戰片影子的猿族版“出埃及記”。
凱撒就像是圣經中的“摩西”,帶領著族人(以色列人)逃離人類(埃及人)的迫害追殺,一路歷經磨難,最終到達新家園(應許之地)。
這一部里,中(老)年凱撒身上的“英雄性”大減,幾乎沒有靠個人的力量做成過一件事情。相反,他身上卻顯示出了救世主的“神性”。
在人類的“集中營”里,凱撒為了族人而被懲罰,他被釘在X形架子上受刑的畫面,很難不讓人想起十字架上的耶穌。他因被復仇的欲望蒙蔽雙眼,做了錯誤的選擇導致族人被抓,卻又因為“慈悲”之心得到上天的眷顧。最終,人類因天罰“雪崩”毀滅,完全就是《出埃及記》中“神”使“紅海回填”,埃及兵葬身魚腹的翻版。
而影片中惡的化身——上校這一角色瘋狂的動機,始于對人類中出現的“失語癥”的恐懼。這是否也是一種暗示,語言帶來災難,人類與自己建造的巴別塔一同倒下?
不可否認,《猩球崛起3》“缺點”的確明顯。節奏慢、臺詞少、劇情有bug、凱撒之外的人物塑造也沒有前兩部出彩,整體上可以說是對普通觀眾挺不友好的。
但是,影片犧牲了表面上的“好看”(娛樂性),采用了一種相當古典的冷峻風格,拍出了一部寓言性極強、宗教意味濃厚,充滿隱喻與暗示的“圣經史詩”。
從野心的角度來說,無疑是三部曲中最大的。用《華盛頓郵報》影評人的話來說,“《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看似動作片的身體之下,實際上住著藝術片的靈魂和政治驚悚片的智慧。”
好萊塢商業科幻大片對人性的探討與啟示
1968年4月,一部叫《人猿星球》的科幻電影在全美公映。片中描述的未來星球上,猿族是統治者,人類不會說話,被人猿當作“野獸”捕殺。
這部改編自彼埃爾·布勒同名小說的電影,因為超前的科幻設定和深刻的社會諷刺被奉為神作。
作為這一系列的重啟版,《猩球崛起3》比前兩部更黑暗,也有更多對現實社會的映射。影片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對立與矛盾,各種矛盾疊加,在本質上,其實還是人性的斗爭。把猩猩換成人類,把人猿戰爭換成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次戰爭,也絲毫沒有違和。
早在《猩球崛起1》中,路遇寵物狗的凱撒,在意識上的萌動與覺醒,使他發生了之后一系列的變化。但無論如何成長,他內心都保持著始終如一的善良。反倒是人類,出爾反爾的“作死”,那些士兵身上沾滿了強權壓制的習性。
《猩球崛起3》中,士兵們用“Donkey(驢子)”來羞辱猩猩,毫無人性地奴役猩猩。從那位曾親手殺掉自己兒子的上校(伍迪·哈里森 飾)眼中,可以看出人類最基本的情感已消失殆盡。比起自由而無拘束的猩猩群體,人類士兵們是有嚴格的規章制度的,然而,這套所謂的規矩卻又如此反人性。
猩猩想要的很簡單,人類不再主動入侵,各自安穩生活,在前作中出現的“trust(信任)”,不僅是他們的態度,也是他們很純粹的愿望。但人類卻不會停止滿足,所以,凱撒變成了第二個充滿了仇恨的科巴,為妻子和兒子復仇之心一旦燃起,便有了“一去不復返”的打算。
雖然也曾被怨怒沖昏頭腦脫離部隊,但筋疲力盡的凱撒,最終卻仍做到小家與大家兼顧,未曾辜負領頭者的使命。而人類與猿類本因屬性相近而產生聯系的兩種群體,最終卻勢不兩立,留下的都是對人性的探討與啟示。
“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同情心、同理心,用人類做一個類比來反映人類,通過猿類的視角來看人類的世界。”
“如果我們失去了對其他的文化、其他物種的同理心之后會怎么樣?如果我們不能再有這樣的同理心,如果把別的種族當成威脅,那么也會導致自我的毀滅。”主演安迪·瑟金斯說。
有位豆瓣網友說得好,“三部電影,視角慢慢從人轉到了猿人,但永遠是更接近人性的一方。”
猿族的勝利,實際上還是人性的勝利。
個人英雄史詩之后,猿族的故事并沒有結束
有人說,《猩球崛起》三部曲,也可以看成是“凱撒”這一角色的個人英雄史詩。
《猩球崛起》系列最成功的,是把觀眾帶入到凱撒的視角,即使他是一只猩猩,你還是會因他的悲傷而悲傷,因他的痛苦而痛苦,氣憤他遭受背叛,心疼他失去家人。
能達到這一效果,主演安迪·瑟金斯可以說功不可沒。
這位動作捕捉界當之無愧的第一人,演過《魔戒》的咕嚕,彼得·杰克遜版《金剛》的金剛。通過《猩球崛起》三部曲對凱撒的塑造,他真正證明了動作捕捉也是表演的一種——而且是配得上奧斯卡的演技。
除他之外,片中其他猿人的扮演者也相當出色。由于主要角色多為猿人,影片臺詞很少,主要靠肢體語言和表情敘事,沒有他們恰當的演繹和CG技術的配合,別說拍出“史詩感”,稍不注意就會出戲吧。
拍攝前,猿人形態的動作教練和技術指導泰瑞·諾塔瑞組織演員進入猿人集中營訓練,這個集中營教大家學習猿人的姿態動作和步伐節奏,第三部中由于猿族的不斷進化,它們的形態進一步接近人類,也站立得更加筆直,由此,演員需要不斷練習猿人跑步的方式,熟悉穿過溪澗和巖石,讓動作在電影里展現起來更加栩栩如生。
“沒有真人表演,什么都沒有。人的表演是關鍵,例如我們可以把你變成猩猩,但你不是瑟金斯,你就演不出凱撒。”維塔數碼視效總監安德斯·朗蘭斯提到,猿人的表演百分之百要基于演員的表演,但是我們把演員的表演直接轉到猿的表演,還需要動畫團隊人員的辛勤工作,我們要分析這些表演,每一幀拍攝背后的意圖是什么,非常深層次地去了解人的生理和猿的生理,這樣才能無縫的進行轉接。
《猩球崛起》的特效是目前電影工業中,最具革命性也是最復雜的。其系列的前兩部全都提名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而這大量前沿的技術,都得歸功于全球頂級特效公司維塔工作室。
導演馬特·里夫斯還透露,為了創造出更為復雜的猩猩角色,第三部中的特效幾乎到了變態的地步。整片的特效共有1440場,足足占了全片的95%。
安德斯·朗蘭斯透露:為了得到更逼真的“猩猩”效果,工作室動用了998名技術人員參與到幕后制作中,甚至出現過400多人同時為一個特效畫面工作的場景。片中每只猩猩都做了500多萬根毛發的特效,而這樣的猩猩有幾百只。
說到與老版的聯系,《猩球崛起》三部曲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對老版的致敬。比如這一部里出現的小蘿莉Nova(意為“新星”),就與老版《人猿星球》中人類女主角同名(她也不會說話)。而凱撒小兒子的名字Cornelius,則是老版中凱撒父親的名字。
《猩球崛起3》的結尾,也幾乎和1968年版《人猿星球》的開頭接上,猿族最后到達的那一片沙漠,可能就是老版開頭他們生活的禁區。
根據制片人彼得·謝爾尼和主演安迪·瑟金斯的說法,雖然凱撒的故事到此為止了,但猿族的故事并沒有結束,所以我們還有看到這一系列其他作品的可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