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萍
光緒九年(1883)底,胡雪巖破產了。
這年12月6日,兼管順天府事務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畢道遠和順天府尹周家楣,聯名上了《阜康商號關閉現將號伙訊究各折片》,告知朝廷京城阜康銀號倒閉,這是目前在清宮檔案中查到關于胡雪巖破產的最早記錄。奏折說阜康銀號伙計汪惟賢前來自首,供認銀號已經倒閉,負責人已經棄店逃跑。
銀號的老板即鼎鼎大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
蠶絲生意導致破產
一種說法,阜康銀號鼎盛時期的資產和存銀高達2000萬兩,幾乎相當于當時清廷財政總收入的一半。堪稱富可敵國的胡雪巖居然破產,事出突然。
1882年5月,時為兩江總督的左宗棠,動議修復從鹽城至海門綿亙六百余里護海長堤“范堤”,讓海濱以曬鹽、捕魚為生的居民免受海潮席卷。工程用銀10.5萬多兩,其中,胡雪巖就捐了3.1萬多兩,占了工程花費的三分之一左右。1883年五六月間,山東遭水災,朝廷下旨讓兩江撥款救濟。由于此前剛剛撥過40萬兩,一時難以再湊。無奈之下,左宗棠寫信向胡雪巖借銀20萬兩運往山東賑災。這年九月下旬,左宗棠第二次到上海檢閱海防,兩度同胡雪巖見面。數事之中,完全看不到胡雪巖的緊張心情和經濟拮據。
破產的一種說法,受李鴻章指示,盛宣懷讓時為上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