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竹
我的弟弟,13個月大。頭發烏黑光亮,濃濃的眉毛下面長著一雙黑葡萄似的大眼睛,扁平的鼻子下是一張小巧的嘴巴。他一看到人就咧開嘴傻笑,特別是看到美女哦。別人逗他,他就害羞地躲到媽媽的肩上。
弟弟現在開始學走路了,走路的樣子很可愛。他有時扶著墻,有時扶著桌子,卻不肯邁出一步。我們把一個好玩又新鮮的玩具放到墻角,逗他走過來。弟弟看了真高興,拍著小手興奮得直跺腳呢!只見他緊緊地抓住墻,小心翼翼地走了過來,然后蹲下身子,用食指去鉤那個玩具,鉤呀鉤呀,一點點鉤過來了。慢慢地,他不怕了,可以穩穩當當地扶著墻走了,后來很快就可以扶著桌子、凳子或其他東西走了。
爸爸媽媽要訓練他不扶著墻走。爸爸先牽著弟弟的手,叫我在另一邊引誘弟弟。我伸開雙手,準備接住弟弟。弟弟以為我要抱他,就顫顫巍巍、屁顛屁顛地往我這邊走,可是剛走出第三步,就跪倒在地了,膝蓋都紅了呢,但是弟弟沒有哭!他爬到媽媽身邊,拽住媽媽的裙角,站了起來。他又一次走過來,但還是沒有驚人的表現,就這樣,弟弟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摔倒,爬起……終于,他成功了!他學會了走路。
弟弟真勇敢,在一次次摔跤中學會了走路。
老師評說
習作中的很多動詞都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比如“躲”體現出弟弟的害羞可愛,再比如“抓住墻”中的“抓”,體現出弟弟的害怕心理,“鉤”“跺腳”“拽住”等,準確又傳神地寫出了弟弟學走路的經過。 (李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