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曉英
山色空濛雨亦奇
——論楊樹玉畫意下的禪境
文/劉曉英


楊樹玉 山水清音 45cm×70cm
禪靜,空明,淡泊是我對楊老師書畫的感悟,一個人崇尚的信仰與他表現出來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或許楊老師就屬于這種,看楊老師的生活軌跡與畫作,感覺他是個淡然的人,以氣定神閑的姿態,筆墨癡心悠游于歲月中。不慕浮華,用蓮的高潔姿態,以超然物外的態度、靜觀水流花開的閑適看待萬物。
楊老師的畫色彩明亮,設色淡雅,是一種靜謐的美,宛如你靜靜走到寧靜的山村,山無聲,萬種生物都有一種寧靜的生命力,從山水樹木中生發出一種寂靜的肅穆。“落葉滿空山,何處尋其跡”在畫境中品味禪境之美,以出塵之心融入自然山水。用墨巧于用色,或濃或淡,意境恬淡,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美。善于描繪,在規范中求統一,以佛心觀照山水,因緣際會,將中國文化與禪道文化,佛家的無為而治交相輝映。

楊樹玉 空余鐘磐音 136cm×68cm
早期楊老師學習書法,以書法入畫。文人都講“書畫同源”自古書畫就是一家,在尺寸碾墨間揮灑豪情。以禪心入境,“上下之方謂為宇,古往今來謂為宙”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錯中找尋精神家園,以心的鏡象觀照萬物,一切在形與意之間去尋找精神的契合點,物與人和,從寂靜的水墨中,解讀生命的意義。“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堤”以此尋求所謂的境外之境,象外之象,以一顆質樸的心,闡述生命的本質, 從而在山水畫的表現力與“自性”內心追求的開掘層面上真正地獲得了屬于自己內心世相的藝術語言。楊老師的創作是建立在心境的領悟上,從他畫筆下的禪語,山巒、樹木,江水碧波可以感覺出他對佛的洞悉與領悟,畫境流露出心“既隨物婉轉,物亦與心徘徊”建構在他深厚的文學修養和細膩的情感上。雖然畫意傳達的是古典的情懷,但我們還是被他獨特的筆墨表現力所吸引,從而進行心的皈依,心的修行,心的歸隱,心靈的沉寂。

楊樹玉 山居隨想 136cm×68cm

楊樹玉 佛山有佳氣 136cm×68cm
“陶鈞文思,貴在虛靜”以自我的心性體悟,其繪畫飽含禪意,境界高遠,其潑墨山水,筆跡勁爽。其繪畫不拘泥于古法,全力抒發自我的心靈感受,使其畫面空靈,高遠淡泊,清塵脫俗的意境,含不盡之情于畫外,以此達到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
中國畫境的升華,有賴于畫理的清晰,生性豁達,而畫意清澈明朗。真正的大美為心靜,楊老師的畫有一種寧靜的畫意,畫面清新韻雅,以佛家的漸悟到頓悟來完成對繪畫追求的完美境界,時刻追尋自我生命的涅槃重生,以寄托“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情懷。
正如蘇軾詩中“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感覺,楊老師的作品無焦躁之習氣,它們靜靜地存在著,設色明快,以此找尋筆墨隱藏在其中的詩意,頓時感覺一股清新之氣。中國文人強調“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楊老師既有文人的風骨與氣節,又有隱士的逍遙與淡泊,加上自我內心的修養,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參悟佛理,將這份感悟融入到書畫中,將自我與大自然合二為一,一筆一畫都是他心靈的反映,正所謂“畫中有禪,禪中有畫”。

楊樹玉 得空圖 136cm×68cm

楊樹玉 禪心 136cm×68cm

楊樹玉
楊樹玉,又名楊一, 1974年生,民革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藝術創作院書法院常務副院長,先后研修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畫院,中國文藝家書畫院專職畫家,《中國書畫收藏鑒賞投資行情》雜志編委,中國美術市場報藝術總監。
書法作品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三屆隸書展,趙孟頫書法展,第三屆蘭亭獎,第四屆新人展,第六屆楹聯展,第三屆扇面展,永樂宮第二、三、四屆國際書畫大賽優秀獎,首屆烏雞白鳳杯全國書法大賽二等獎,孔子文明杯銅獎,首屆甲骨文全國大賽三等獎,全國“國藝杯”書法大賽三等獎,黃庭堅獎獲獎提名,首屆千字文全國書法大賽二等獎,河南省統戰部書畫展一等獎,首屆王羲之行草書展,九成功全國書法大賽優秀獎,“墨舞神州”、“北蘭亭”、全國書法電視大獎賽。獲二、三屆建文杯,展鵬杯,商鼎杯,車祖奚仲,吳道子杯及中日議員杯等大賽優秀獎。
國畫《童年記事》獲2015年全國中國畫優秀獎(中國美術家協會);國畫《佛山蠢動》入選國際永樂宮大賽(中國美術家協會); 國畫《春酣》入選“中國陶都,陶醉中國”吳冠中藝術展(中國美術家協會); 國畫《常樂無極》入選全國“八大山人”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 國畫《彝家吉日》入選“美麗新思路,定西翰墨情”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 國畫《山水清音》入選“水墨彭城”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 國畫《童年記憶》入選“朝圣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國畫《秋韻》入選全國第二屆丹青揚州花鳥畫展(中國美術家協會)。
先后在北京國藝館、商務印書館、河南博物院等多次舉辦個人書畫藝術展。作品被公安部、河南博物院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