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燕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增強民族產業發展實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構建和諧社會以及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基礎性工程。近年來,隨著大量財政專項資金投入中等職業教育領域,如何規范、科學、有效地使用好中央、省市專項資金,提升資金使用效益,成為當前中職院校財務管理面臨的重要課題,同時也是教育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文章通過對常州市教育內審部門開展的“國示范”專項資金審計(調查)工作進行研究,旨在達到通過專項審計來提升學校財務管理水平,加強資金使用效益,從而達到提升教育內涵發展之目的。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內涵發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9207
1研究背景
11中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需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統籌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職業教育投入”。
“十二五”期間,教育部和財政部啟動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計劃,在全國遴選1000所中等職業學校進行重點建設,對每所建設學校投入專項資金1000萬元,同時各省、市也進行配套投入;“十三五”期間,江蘇省將大力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構建,在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建設基礎上,擬再建100所左右的現代化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隨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大量的教育專項資金投放到中等職業教育建設中。
12職業學校財務管理提升的需要
2015年8月,教育部印發了《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旨在聚焦職業院校管理,提升學校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和科學化水平。依據行動計劃,職業學校應進一步規范學校的財務行為,嚴格執行國家財經紀律法規,增強績效意識,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加強對專項資金的過程控制,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13教育內部審計工作轉型的需要
江蘇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見》(蘇教審〔2014〕1號文)中指出“要圍繞教育系統經濟活動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開展專項資金審計和審計調查,揭示經濟活動中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從完善體制和健全機制入手,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據此,教育內部審計工作的重心應從單純的財務收支審計轉化為:關注重點資金(專項資金),開展專項審計,促進教育經費的規范管理,提高教育資金使用效益,不斷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2研究目的
以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學校的“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以下簡稱“國示范”)項目審計(調查)為例,研究在教育系統內部開展專項資金審計的目的在于:積極推動學校科學、高效使用財政專項資金,完成項目建設任務;通過分解項目建設要點,研究資金使用與項目建設的匹配度,提升專項資金過程管理水平;考核項目建設成果和資金使用效益,提升學校內涵發展;優化設計專項資金審計的規范與流程,以期在教育系統內審工作中進行推廣。
3研究過程
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是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學校于2011年10月20日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第二批立項建設單位。常州市教育內審部門于2014年7月開始對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國示范”項目進行了專項資金審計(調查)。
31開展前期調研
為了做好專項資金的內部審計和調查工作,通過審前與學校溝通、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了大量的調研準備工作。
第一,研讀中央、省市文件,明確“國示范”項目建設是為提高學校辦學規范化、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完成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完善內部管理的建設目標和任務。
第二,研究項目《建設方案》和《任務書》,明確劉國鈞高職校“國示范”項目建設內容是“4+2”,即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四個重點專業建設和校園文化、信息化建設兩個特色項目;項目資金總預算為2205萬元,其中:中央資金1100萬元,省市財政配套850萬元,其他資金255萬元。
第三,了解項目建設過程管理中的配套制度建設。學校成立“國示范”項目創建機構,并先后制定與完善56個項目管理和內涵建設制度,對于整個項目推進與完成、資金規范使用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32制訂計劃和配備人員
專項資金審計和調查工作不同于一般的財務收支審計工作,它不僅僅局限于賬面收支憑證是否合理、合法、合規,財務核算是否準確無誤,更注重于對實際項目管理、項目建設過程和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情況。
據此,在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國示范”專項資金審計和調查中,除了配備專業財務審計人員以外,還相應地聘請了教育主管部門分管業務處室領導、職業教育專家、高職院校的專業負責人共同參與,分工協助,以期完成專項項目資金審計(調查)目標。
33項目實施過程中關注管理與績效
本次專項資金審計和調查工作,除了關注專項資金的撥付、核算、支出外,更加注重建設項目的立項與學校發展規劃、項目建設的頂層設計和過程管理、項目的績效考核、項目成果等。
34結果反饋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審計組依據專項資金審計(調查)工作,形成審計報告,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第一,在項目管理方面,審計組提出“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尤其是早期階段,如何制定有效的激勵措施,激發工作熱情是必須進行頂層設計和有力推進的”。
第二,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審計組提出“部分專業教師‘雙師素質還不是太高,還不能滿足基本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需要。建議通過進行教師培訓,積極提升教學水平和技能水平,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引進”。endprint
第三,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審計組提出“積極推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針對審計組報告中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學校在后期教育教學管理活動和專項項目建設中,進行吸收并加以完善,以此來推進學校內涵發展。2014—2016年,學校在創建“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過程中,加強頂層設計,形成協同推進機制,注重過程管理,實施全程績效考核,保質保量完成了項目建設;學校通過實施“師德”強化、學歷晉級、“雙師”素質提高、團隊建設、名師培育、能力提升六大培養計劃,分層推進教師團隊建設,全面提升教師職業能力;在人才培養方面,學校構建三級階梯的漸進式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新興趣,提高創新能力,目前已建成5個創新工作室,在省級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近200篇,學生創新作品獲省賽一等獎2項、市賽獎勵多項。
4研究成效
41隊伍鍛煉
通過開展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國示范”項目專項資金審計(調查),鍛煉了教育內審人員的教育教學專項審計能力,樹立了“不就數據摳數據,跳出數據看實質”的理念,拓展會計和審計視角,從而更加重視和探究資金背后的實際管理與績效,并以此為契機,切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環節,提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的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水平。
42創新模式
創新了項目資金審計新模式。
首先,將審計與調查相結合,通過對賬務資金收支的審計,促進項目建設學校按照批準的項目和用途合理使用專項資金,最大限度發揮專項資金功效,推動學校構建“加強頂層設計,注重過程管理”模式,在提升建設項目質效的同時,促進資金的使用績效。
其次,在本次審計(調查)中,不再僅僅圍繞財務數據、賬冊,而是更多地通過座談、訪談、實地了解等形式,與項目負責人、專業教師和學生溝通,深入課堂、實訓基地現場獲取一手資料,保證了項目審計(調查)結果的有效性。
43拓展推廣
通過本次項目專項資金審計(調查),一方面,常州市教育內審部門在專項資金審計和調查方面,積累了經驗,同時應用到其他職業院校和中小學項目建設資金審計過程中。另一方面,市教育內審部門積極前移專項審計關口,在一些學校項目建設前、項目建設中,開展專項資金規范使用、項目建設績效管理指導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推動教育部門項目建設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小娟高校資金效益審計探析[J].教育審計,2011(2):60-62
[2]李紅民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08(6):19-22
王立潔:新環保法下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與建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