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明
[摘要]隨著近些年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民宿的發展也是伴隨著鄉村旅游而慢慢發展起來。民宿作為鄉村旅游發展的標志,近幾年慢慢成熟起來,它是作為人們情感交流、感受城鄉不同文化的一種方式。為了吸引鄉村旅游的游客,提高游客的滿意度,使游客完成鄉村旅游的深度體驗,筆者有必要基于現階段民宿發展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研究,在一些必要條件的基礎上,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建議,根據現有的宿舍、庭院、廚房、衛生間等打造一些具有特色風格的鄉村旅游民宿。
[關鍵詞]浙江;鄉村旅游;民宿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9239
1民宿的概念
民宿最早起源于日本,后來逐漸傳入我國的臺灣。臺灣學者郭永杰認為民宿是私人住宅的房間出租給一部分游客供其暫時居住,民宿作為一種副業經營的方式,其主體功能與普通的旅店和賓館是相似的,但是在其居住的體驗上,民宿加入了文化的概念,游客不僅能夠滿足鄉村旅游的體驗,還可以享受到當地文化所帶來獨有的住宿體驗,讓其有一種在家的感覺。另一名臺灣學者蔣慧娟認為民宿的定義是,在海邊、山區的村莊或旅游或觀光,取得住宿的特許經營許可,可供不特定的游客居住,能夠提供當地特色家常菜,具有家庭的氛圍,主要勞動力是以家庭勞動力為主,客戶進行自我服務為主的這樣一種模式。綜上所述,民宿可以這樣定義,利用住宅上的空間并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等自然資源,本身作為一種家庭副業進行經營,并能夠為旅客提供宿舍住宿的地方。其性質與普通的旅館或酒店大體相似,但是增加了旅館或酒店所沒有的文化概念,民宿的游客可以享受房東提供的具有本地口味的飯菜和具有當地特色的家庭氛圍,同時還能夠進行農業生產體驗,還原生態生活等感受。
2浙江省鄉村旅游民宿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浙江省鄉村旅游民宿發展現狀
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浙江省是一個經濟大省,GDP總量不僅在全國排名前列,而且鄉村旅游發展程度也十分發達,在全國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浙江經濟發展模式,特色小鎮在浙江發展也是十分迅速,民宿模式的發展作為浙江省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近些年在浙江的各個城市也迅猛發展起來。
2010年以后,浙江省鄉村旅游民宿逐漸在全省范圍內慢慢展開,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浙江省的鄉村旅游點已經達到3300個,經營這些旅游點的農戶人數達到了14830戶,能夠實現接待能力的床位具有20多萬張。2015年,浙江省全省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8億人次,較上年同比增長252%,直接營收達到143億元,直接從事鄉村旅游的人員達到了15萬余人。同時,浙江省每個地區都在試圖打造屬于自己的民宿專有文化或品牌,鄉愁文化、農耕文化逐漸成為浙江省鄉村旅游的鮮明標簽。
22浙江省鄉村旅游民宿發展存在的問題
221經營許可申請困難
截至目前,民宿還是作為一種民居的住宿形式存在,主要還是建筑的所有者和租用者之間的一種臨時居住關系。如果民宿的所有者和暫時居住的游客之間出現了交易的行為,從目前的法律意義上來看,還是不合法的。除了一些個別地區,出臺了對于民宿的一些初步規范或是暫行辦法,除此之外目前在市面經營的民宿在法律意義上講都是非法的。
根據相關調研顯示,2011年年底,在發展勢頭迅猛的西塘,大部分的民宿是沒有營業執照的,也就是說,在法律意義上西塘的民宿經營是不合法的。但是也在實地走訪中發現,許多民宿的經營者其實不是故意不去申請合法證照的,而是不知道去哪個主管部門申請合法經營執照。分析個中原因不難發現,既有經營者本身的問題,也有政府對于市場經濟現象缺乏必要的關注的原因,因此也就導致了經營者不知向誰去申請。同時根據民宿住宅當前沒有任何政策法律法規管制的狀態來看,大部分建筑是缺乏安全方面的保障的,比如安全消防方面的驗收就是無法通過的。對于政府部門來說,目前就沒有部門敢對于民宿的消防安全問題作出保證和負責。因此,民宿現階段快速發展,政府部門無法解決其合法性的問題,但又無法阻止其快速發展的勢頭,因此通常的態度就是默許其經營。但是對于民宿業的發展來說,這種放任自流的態度是極其不利于其發展的,或許將來有一天這種目前并不合法的經營,就面臨著“非法經營”的境地,業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挫傷,整個浙江省民宿也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222民宿發展標準界定困難
民宿發展的第二個問題是民宿發展的界定較為困難。在浙江省只有少一部分民宿在酒店業協會經過注冊,還有極大一部分還是沒有注冊過的,缺乏相關部門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約束,使得民宿業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制約,因此也就缺少了標準界定的困難。
標準的界定困難不在于與房間數量或是房屋面積有關的困難,而是對于本身用來經營的民宿概念界定上的困難,不知道怎樣去界定民宿,如何去經營。首先,對于民宿的賣點是這樣定義的,民宿以其資源的獨特性而著稱,而不是面積大、裝修豪華為賣點,消費者可能愿意花費上千元去民宿消費一晚也不愿幾百元住在一間裝修豪華卻本身沒有特色的房間中,所以對于民宿的發展,一味地去追求裝修豪華就不是一條好的發展之路,難以真正促進民宿業的發展。對于民宿的界定,首先是民居,主要是居民自主。什么樣的住宿可以被定義為民宿?國際標準和國內標準也各不相同,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本身就沒有標準。國際上,日本對于民宿可供出租的間數是定在10間,而臺灣定在不超過5間,那么對于我們來說,定在多少間較為合適呢,目前還沒有一個定論。另一個對于民宿界定標準困難的是民宿的消防安全、衛生環保等問題,民宿作為一種重要的經營行為,無論是經營業者還是使用的游客都希望在這一方面得到切實的保障,因此這一方面也是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223日常執法困難
在浙江,民宿在個別地區相對比較集中,但是總體上來說,分布還是較為分散的。從廣泛的定義來看,只要是有特色的民居,并且有空余以供出租的經營的,都可以稱為民宿,因此,對于這種分布分散,規模較小的民宿,在日常的執法管理過程中還是比較困難。endprint
民宿在分布上具有這樣的特點,大部分分布在鄉村、山間等交通不太便利的區域,所以對于政府有關部門的日常管理上,可能會耗盡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比如會出現一整天的檢查,只調查了一個地方,而大部分的時間會耗在路上,最后還可能出于各種其他原因檢查的效果也不是太好的結果。到現在為止,政府無法對民宿當中遇到的安全、生態、衛生等方面做出具體的執法工作,因為好多方面是沒有法律依據的,退一步說,如果民宿“合法化”了,也會出現之前由于民宿分布較為分散、不集中等特點的問題,直接導致執法成本的上升。
224經營上缺乏特色
在經營上缺乏特色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是經營業者在主體特色上盲目跟風,風格千篇一律是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重要原因。前文中提到的,民宿的主要賣點就是其特有的文化特色資源,但是民宿業主卻一味盲目照搬照抄,別人是怎么打造的,我就怎么改造,使特有的資源變為了非特有的資源。另外一個原因,由于從業人員普遍文化素質不高,管理上沒有明確界定,從而導致了民宿在整體經營上沒有科學的管理和發展。
具有特色是民宿的靈魂,也是立足之本。但是,對于民宿特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慢慢形成的具有自己當地特色的風格。比如對于浙江省來說,靠近海域的一些地區,可以打造一些具有海洋文化的民宿;山區的一些可以打造一些特色生態文明的民宿,總而言之,如果一味地跟風和模仿,只會讓民宿的發展受到阻礙,最直接的就是導致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3浙江省鄉村旅游民宿發展對策及建議
31深入實地研究,加快相關政策制定
為了使民宿業更加可持續地得到發展,直接離不開深入的實地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從而支持政策的制定。地方政府可以組織當地高校,利用大學生返鄉期間,進行社會調查,深入自己家鄉中去,回來每個人提交一份針對自己家鄉民宿業的調查報告,從而使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學化。
32明確民宿定義,制定行業標準
首先要明確民宿的概念定義,同時相關的行業標準制定工作也要切實跟上,出了問題,到底是由哪些政府部門負責管理。目前,民宿的經營還是主要以分散零活經營為主,各自為戰,沒有一個行業的同意經營標準,這就會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出現混亂,不正當競爭時有出現的結果就是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受到傷害。
33提前規劃,打造特色
規劃對于民宿的發展至關重要,要朝著哪個方向發展是要提前有所規劃的,否則走一步看一步的結果只會讓民宿在打造上缺乏可行的效果。同時,在政策的制定上,也要考慮結合當地的特色,打造具有當地人文特色風格的民居,使游客愿意來看,愿意在此消費,打造具有人文情懷的風格特點,符合當下消費者的消費傾向。
34加強從業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
從業人員的素質面貌是游客接觸當地的第一面“鏡子”,因此加強從業人員隊伍的建設,提高其整體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目前經營業主整體素質不高的現狀,當地政府有責任有義務加強其從業人員的培訓,依托當地具有旅游特色優勢的高校,對其理論上進行豐富和講授,從理論到實踐上的訓練不僅僅是一套完整系統訓練,也會提高他們在服務上的質量,同時也能改善其經營愿景和經營理念,這對于整個民宿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宣傳當地良好形象的重要依托。
參考文獻:
[1]李建杰,曹莉麗東陽市白泉村鄉村旅游“主題民宿”景觀營造思考[J].南方農業,2016(22):15-18
[2]莫燕林基于SWOT分析浙江省民宿的發展對策[J].農業經濟與科技,2016(9):116-117
[3]潘穎穎浙江民宿發展面臨的困難及解析——基于西塘的民宿旅游[J].生產力研究,2013(3):132-135
[4]陸奕娜浙江民宿發展狀況及對策研究——以杭州市調查研究為例[J].城市旅游研究,2012(12):95
依托優勢資源,明確發展定位,發揮自身魅力,從自然風光好、人文景觀美、民族風情妙、海產品味道鮮等思路著手創建特色品牌。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傳播方式,通過自我宣傳、政府宣傳、媒體宣傳、社會輿論宣傳相結合的方式擴大影響力。
44加強人才培養積蓄人才力量
首先,通過對休閑農業發展政策的宣傳,轉變休閑農業從業者的理念,厘清發展思路。其次,開設休閑農業發展培訓班,邀請相關學者和研究人員講授專業知識和技能,解讀相關政策,提升休閑農業從業者的整體素質。再次,召開經驗交流會,邀請示范村代表傳授經驗,以生動的案例為農民提供借鑒。最后,引進休閑農業發展專業人才,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為海南休閑農業發展注入新能量。
參考文獻:
[1]陳亮關于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與熱帶觀光休閑農業發展思路及模式的探討[A].陳水雄主編2010年兩岸休閑農業(海南)論壇論文選[C].海口:臺海出版社,2010:16-21
[2]高志強,高倩文休閑農業的產業特征及其演化過程研究[J].農業經濟,2012(8):82-83
[3]王樹進,陳宇峰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空間相關性及影響因素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3(9):38-45
[4]詹玲,蔣和平,馮獻國外休閑農業的發展概況和經驗啟示[J].世界農業,2009(10):47-51
[5]張廣海,包烏蘭托亞我國休閑農業產業化及其模式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2(10):30-37
[6]周義龍,趙影海南休閑農業現狀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5(6):934-9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