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輝
包谷酒,蔸根火,除了神仙就是我
遠離塵寰。這山角落里
有老虎住, 貓頭鷹住, 野豬住, 麂子住, 雪兔住
蛇去了地下迷宮, 暫時不問人間事
除了野物, 還有人住
他們白天下套子, 趕山, 攆得黃鼠狼打拱作揖
要不就抬出堂屋里的棺木, 除塵, 上漆, 抹一些陽光
一到晚上, 就燒旺火塘
講古, 道今, 說書, 說戲文, 說男女間的歡樂事。還說
包谷酒, 蔸根火, 除了神仙就是我……
此山非山,云臺遼闊
那些柔軟的,大而無當的白,
從青峰的蠻腰上掉下來,落進云池
濺起了瑯瑯之聲,
是不是我的相思意
在世象迷離中,找到了出處?找到了
純而又純的陌上歌
走過十八拐
——十八層由淺入深的禪道,
便是云臺山古寺了
香火多輕,煙多輕,木魚念著的
前世來生多輕。著紅袈裟的方丈喃喃說
此山非山,云臺遼闊
六步溪,鄉愁的距離
溪里的大石頭無腳,
隨了水,用一身的骨頭走路
走得多么慢
不慌不忙,不棄不離
哪怕走上一百年,一千年
也就六步
溪畔的野櫻花無腳
借著風,用芬芳走路
入鼻,入骨,入心
但它離不開水,離不開春天
走得最開,最遠
也就六步
溪上的杉木橋無腳
抓住土地,用堅忍與守望
渡來來往往的歲月
一輩子,由左岸到右岸
由此岸到彼岸
也就六步
那些喝溪水長大的人
才有腳。有走不完的大路小路
走得遠的,會去到海角天涯
但活著,思念會回來
死了,魂會回來!鄉愁的距離
也就六步
響雷坡上的雷憨子
雷易怒, 仿佛是被閃電
凌空一鞭子抽出來的
是誰說, 天下雷動, 頭一聲
必響在那面坡上, 是天公的吆喝與下馬威
坡上峗巖高聳
果然都漆黑一團, 帶火跡, 帶鐵色
不長樹木
只生茅草, 葉葉有齒, 有喋血的鋒芒
不知何年何月, 坡的正中
建了一座四尺見方的廟, 叫雷神廟
石頂, 石檐, 石柱, 石壁, 石凳, 石香爐。還有
一頭石獅子, 作喚雷狀, 正仰首長嘶
許多人都去拜過
坡上的雷憨子去得最多
他被雷擊過三回, 至今還活在人世
并娶了一個女子, 叫雷嫂; 得了一個崽
叫雷又生
渠江北去,兩岸青山如鐵
渠江北去, 兩岸青山如鐵
肯定被歷朝歷代
按住了, 死死煅打過
江中巖石如鐵
水流湍急, 把所有的石頭
都淬了火
山中多冷杉, 梓樹, 楠木,也有紫檀
桿桿皆如鐵
咬定青山, 磨礪出好筋骨
江上的石橋, 木橋, 風雨橋, 亦如鐵
沖不垮, 摧不斷, 打不散
牢牢焊在了鄉土之上
從上游到下游, 方圓百里
人面還如鐵
冷風敷, 雨雪浸, 一臉野氣,不怒自威
更甚者, 自產黑茶,其色竟也如鐵
不銹, 不爛, 不腐
越陳越香, 越久越醇, 越品越有煙火味
響水洞,一詠三嘆的回音
水是有嗓子的
若劍氣纏繞的義俠
坦坦時無語, 有不平事則發聲
遇小不平發小聲
遇大不平發大聲
倘是碰到奇峻處, 則發浩歌
而到得云臺山下, 一朝
進入洞府之中
便如深究到了歷史的內核, 發出的
是一詠三嘆的回音
龍吟, 虎嘯, 猿啼, 狼嚎, 雞鳴, 狗鬧
是以怎樣的心機, 模仿出了
那些深不可測的亂世
雷在打鼓, 落日敲鑼, 野風中
獵獵旗旌述說的, 是黃袍落地時的疼
還是龍椅咳血后的一枕黃粱
也有萋萋草動, 盈盈竹語, 和
梨花上的白月光
如泣如訴, 娓娓道來, 卻道不盡離合悲歡
水是有嗓子的, 其實, 更是有心事的
它在這一個洞里, 百曲千回
只是要廣大的山河記取
水活得越清澈, 越持久,人間越無病
責任編輯:趙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