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佳敏,何炎森,張 帥,鄭云云,周紅玲,林寶妹,邱珊蓮,鄭開斌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研究所,福建漳州 363005)
香蕉粉果凍工藝的研究
洪佳敏,*何炎森,張 帥,鄭云云,周紅玲,林寶妹,邱珊蓮,鄭開斌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研究所,福建漳州 363005)
以香蕉粉為原料制作香蕉果凍,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研究香蕉粉果凍的最佳配方。結果表明,香蕉粉添加量4%,白砂糖添加量10%,檸檬酸添加量0.14%,復合凝膠劑(卡拉膠∶魔芋膠的復配比5∶5) 添加量1.2%時,產品綜合評價最好。
香蕉粉;果凍;配方;加工
Abstract:Using banana powder as raw material,single-factor and orthogonal test are designed to research the optimum formula of banana powder jelly.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est sensory evaluation is obtained from the formula:banana powder 4%,white sugar 10%,citric acid 0.14%,and the compound gel(carrageenan and konjac powder at a ratioof5∶5) 1.2%.
Key words:banana powder;jelly;formula;process
香蕉(Musa spp.),為芭蕉科多年生長草木,其果實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在我國海南、廣東、廣西、福建、云南及臺灣等省區均有分布[1]。但因香蕉屬典型的呼吸躍變型水果,容易腐爛,再加上果品采收同期上市,不易貯藏。因此,香蕉加工變成為其綜合利用的重要方式。香蕉粉作為一種優良的香蕉深加工產品,可利用殘果、次果等進行加工,其營養豐富,風味濃郁,兼具一定的保健功能。以香蕉粉為原料,進行產品開發,既能避免受原料采收季節影響,又能綜合利用香蕉資源,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果凍是當今一種流行的休閑食品,因其爽滑的口感和宜人的口味而深受兒童及年輕人的喜愛。雖然也有香蕉果凍相關報道[2],但利用香蕉粉制作的香蕉果凍還較少見。因此,試驗主要以香蕉粉為原料,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研制出富含香蕉風味的香蕉粉果凍,以期為香蕉深加工技術的應用提供依據。
1.1 材料與設備
成熟天寶蕉,市售;蔗糖、檸檬酸、卡拉膠、魔芋膠等,均為食品級。
JM-B5002型電子天平、JYC-21HEC05型九陽電磁爐、不銹鋼篩等。
1.2 試驗方法
1.2.1 工藝流程

1.2.2 操作要點
(1)溶解。將稱好的香蕉粉與水混勻后,溶解備用。
(2)配料準備。將稱好的卡拉膠、魔芋膠、白砂糖、檸檬酸各自溶解后,備用。
(3)煮漿、過濾。將溶解的香蕉漿旺火煮沸后,加入卡拉膠、魔芋膠和白砂糖溶液,并用干凈的不銹鋼篩趁熱過濾。
(4)調配。繼續加熱煮沸過濾后的漿液,臨近終點時,加入溶解后的檸檬酸等進行調配,攪拌均勻,避免局部酸度過高。
(5)罐裝。調配后的漿液趁熱立即填充到消毒過的果凍杯里,及時封口。
(6)殺菌、冷卻。將封口后的果凍于85℃熱水中殺菌15 min,殺菌后立即用流動的冷水快速冷卻至常溫,并把產品表面的水分擦干。
1.2.3 評價指標
(1)24 h持水率[3]。將制備好的膠液倒入燒杯中冷卻、密封、冷藏,24 h后倒出樣品中析出的液體,稱量膠凍質量,結果取多個樣品的平均值。持水率分值以24 h持水率90%為0分,以100%為100分均勻分布。計算方法如下:

(2) 感官評價。參見馮藝等人[4]感官評價方法,邀請10名專業人員組成感官評定小組,從果凍的組織狀態、滋味及氣味、口感和色澤等方面進行評分,總分100分。
香蕉果凍的綜合評分=
24 h持水率×20%+感官評分×80%.
(3)理化和微生物檢測。理化測定包括可溶性固形物測定、總糖測定和pH值測定,微生物檢測根據GB/T 4789進行檢測。
2.1 香蕉粉添加量對果凍感官品質的影響
在添加12%白砂糖,0.15%檸檬酸,1.0%卡拉膠和魔芋膠(5∶5) 的條件下,分別考查香蕉粉添加量為0,1%,2%,3%,4%,5%時對產品感官品質的影響。
香蕉粉添加量對香蕉粉果凍感官品質的影響見圖1。

圖1 香蕉粉添加量對香蕉粉果凍感官品質的影響
由圖1可知,隨著香蕉粉添加量的增加,香蕉粉果凍的感官評分有所增加,因為香蕉粉添加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果凍的果味及顏色;但超過4%時,香蕉粉果凍的感官評分有所下降,這是由于過高的香蕉粉添加量不利于香蕉粉果凍的組織、彈性、咀嚼性等。所以,選擇添加3%~4%香蕉粉。
2.2 白砂糖添加量對香蕉粉果凍感官品質的影響
在添加4%香蕉粉,0.15%檸檬酸,1.0%卡拉膠和魔芋膠(5∶5) 的條件下,分別考查白砂糖添加量為4%,8%,12%,16%,20%時對產品感官品質的影響。
白砂糖添加量對香蕉粉果凍感官品質的影響見圖2。

圖2 白砂糖添加量對香蕉粉果凍感官品質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白砂糖添加量的增加,香蕉粉果凍的感官評分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特別是超過12%時,感官評分下降較快。這是由于過高的白砂糖添加量不利于香蕉粉果凍的感官品質。因此,選擇白砂糖添加量為8%~12%。
2.3 檸檬酸添加量對香蕉粉果凍感官品質的影響
在添加4%香蕉粉,12%白砂糖,1.0%卡拉膠和魔芋膠(5∶5) 的條件下,分別考查檸檬酸添加量為0.05%,0.10%,0.15%,0.20%,0.25%時對產品感官品質的影響。
檸檬酸添加量對香蕉粉果凍感官品質的影響見圖3。

圖3 檸檬酸添加量對香蕉粉果凍感官品質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著檸檬酸添加量的增加,香蕉粉果凍的感官評分也隨著增加,但超過0.15%時,由于pH值較低,影響了香蕉粉果凍的風味、口感等,所以感官評分下降較快。因此,選擇檸檬酸添加量為0.12%~0.16%。
2.4 復合凝膠劑配比的確定
考查不同復合凝膠劑配比對香蕉果凍24 h持水率和感官品質的影響。
復合凝膠劑配比的確定見表1。
凝膠劑對香蕉粉果凍的口感、質地有很大影響,而單一的凝膠劑無法為其提供較好的凝膠效果。利用合適的凝膠進行復配,可提高果凍的凝膠效果[5]。由表1可知,卡拉膠∶魔芋膠以5∶5復配的綜合評分最高,產品整體凝膠強度好、彈性好、咀嚼感好。綜上,選擇卡拉膠∶魔芋膠的復配比為5∶5。
2.5 復合凝膠劑添加量對香蕉粉果凍感官品質的影響

表1 復合凝膠劑配比的確定
在添加4%香蕉粉,12%白砂糖,0.15%檸檬酸的條件下,考查卡拉膠和魔芋膠(5∶5) 添加量為0.6%,0.8%,1.0%,1.2%,1.4%時對產品感官品質的影響。
復合凝膠劑添加量對香蕉粉果凍感官品質的影響見圖4。

圖4 復合凝膠劑添加量對香蕉粉果凍感官品質的影響
由圖4可知,隨著復合凝膠劑添加量的增加,香蕉粉果凍的感官評分呈現先上升后緩慢下降的趨勢。這是由于過高的復合凝膠劑添加量(超過1.2%)會影響香蕉粉果凍的組織結構,降低其口感等。因此,選擇復合凝膠劑添加量為0.8%~1.2%。
2.6 香蕉粉果凍配方優化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以24 h持水率和感官評價的綜合評分為指標,選取香蕉粉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檸檬酸添加量、復合凝膠劑添加量設計L9(34)進行正交試驗,優化香蕉粉果凍配方。
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設計見表2,香蕉果凍配方正交試驗結果與分析見表3。

表2 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設計/%
由表3可知,經極差分析表明,影響香蕉粉果凍品質的主次因素順序為A>D>C>B,即香蕉粉添加量>復合凝膠劑添加量>檸檬酸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根據綜合評分大小,香蕉粉果凍的最優配方為A3B2C2D3,即香蕉粉添加量4%,白砂糖添加量10%,檸檬酸添加量0.14%,復合凝膠劑添加量1.2%。
(1)感官指標。柔軟適中,富有彈性,組織均勻,無氣泡;淡黃色,均勻一致;具有香蕉風味,酸甜可口,口感光滑細膩,咀嚼性好。

表3 香蕉粉果凍配方正交試驗結果與分析
(2) 理化指標??扇苄怨绦挝锖浚?5%。
(3) 微生物指標。細菌總數≤100 CFU/mL,大腸菌群≤3 MPN/100 mL,致病菌未檢出。
通過正交試驗,確定香蕉粉果凍的最優配方為A3B2C2D3,即香蕉粉添加量4%,白砂糖添加量10%,檸檬酸添加量0.14%,復合凝膠劑添加量1.2%。與香蕉酶解汁制作的果凍相比,試驗制作的香蕉粉果凍具有香蕉原有風味和顏色,且感官良好,既增加了果凍的營養,又為香蕉的深加工開辟新途徑,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1]朱瑜安.香蕉及其保健功能 [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6 (3):51-52.
[2]鄭鳳錦,方曉純,孫健,等.響應面法優化香蕉果凍的加工工藝 [J].西南農業學報,2015,28(5):2 241-2 248.
[3]唐敏敏,鄭亞軍,陳衛軍,等.椰味膳食纖維營養果凍的加工工藝 [J].熱帶作物學報,2011(12):2 273-2 276.
[4]馮藝,鄒金梅,吳榮書,等.普洱茶玫瑰花果凍的工藝配方研究 [J].食品工業科技,2015,36(1):255-258.
[5]孫健全,張潤光,張志國.紅棗銀耳復合果凍的研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2,33(2):74-77.◇
Development of Banana Powder Jelly
HONG Jiamin,*HE Yansen,ZHANG Shuai,
ZHENG Yunyun,ZHOU Hongling,LIN Baomei,QIU Shanlian,ZHENG Kaibin(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angzhou,Fujian 363005,China)
TS255.43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09.032
1671-9646(2017) 09b-0021-03
2017-07-28
福建省科技計劃項目公益類科研院所專項(2015R1013-2,2015R1013-9,2016R1012-3);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項目 (PC2017-1)。
洪佳敏(1988— ),女,碩士,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為農產品功能成分提取與加工。
*通訊作者:何炎森(1968— ),男,博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園藝植物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