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吳樂珺 本報記者 李曉驍 ●盧戈
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17日發布最新報告,再次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18日告訴《環球時報》,美國一直沒有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一報告相當于“常規動作”,吸引眼球,博得關注。此舉對中美貿易沒有實質性影響,實際上是美國制造了一個不必要的問題。
毫無懸念的游戲
美國《華爾街日報》18日報道稱,美國財政部公布半年度外匯報告,稱沒有主要貿易伙伴“正在操縱其貨幣以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但仍將中國、日本、韓國、德國和瑞士列入匯率政策“觀察名單”。
自1994年以來,美國并沒有給任何國家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根據法律,美國司法部每年要向國會提交兩次報告,內容為美國主要貿易伙伴是否操縱匯率。根據美國財政部的“量化指標”,所謂“匯率操縱國”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即持續干預外匯市場,對于美國存在很大的貿易順差,以及整體上有大量經常項目盈余。報告稱,沒有任何國家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
美國《華盛頓郵報》18日的報道稱,今年4月,美國財政部半年度外匯報告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此次報告依然如此。和往期報告一樣,本期報告繼續批評過往中國壓低人民幣匯率的做法,但同時稱:“人民幣匯率最近走向有助于糾正與美國的雙邊貿易不平衡”。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一段時間,人民幣處于升值階段。對于處于上升通道的人民幣來說,美國更沒有理由把中國定義為匯率操縱國。美國的相關做法,是想給中國的對外貿易施加壓力,造成心理上的恐慌。
美關注十九大金融政策
路透社稱,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美國在貿易與貨幣政策方面向中國施加壓力,但顯然美國并不打算讓矛盾升級。特別是考慮到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根據美國財政部17日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8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2萬億美元,連續第7個月凈增持,中國仍為美國國債第一大持有國。
《華爾街日報》稱,美國政府正在關注中國政府的匯率政策,特別是十九大以后中國將如何調整其金融政策。有分析認為,美國不應坐視中國利用貿易優勢增強自己的貨幣權力。美國財政部的報告稱,基于貿易加權,人民幣在全球正變得更具競爭力。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報告稱,在過去一年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截至2016年末,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中國人民銀行已與36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譚雅玲表示,此次美國未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對中美貿易沒有實質性影響。中國對美出口體量大,但美對華出口在質量上占優勢。中美貿易需要解決的是結構性問題。未來一段時間,美國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的可能性也極小。
有人歡喜有人憂
美國財政部本期報告將中國臺灣地區從“觀察名單”中移除,理由是臺灣當局已縮減外匯干預規模。對此,臺灣方面十分高興。臺灣“中央社”稱,臺灣成唯一被除名地區。
此外,報告對印度的匯率政策“提出批評”,稱考慮到印度今年上半年凈外匯購買的規模顯著擴大,將“密切監測”印度外匯和宏觀經濟政策。對此《印度時報》18日稱,印度不接受所謂“匯率操縱國”指控,并將堅持貨幣政策上的自主性。按照美相關法律,如一國被列為匯率操縱國,美國政府有權對其進行單邊制裁,包括禁止有關國家參與美方的采購競投、拒絕給予私人融資渠道,要求國際經濟組織進行干預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