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瑋
摘 要:本文結合邯鄲市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實踐,通過對四種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介紹,提出制約推進過程的突出難題,并對全面深入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出針對性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對策
中圖分類號:X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7-0010-02
1 引言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排污企業以合同的形式通過付費將產生的污染交由社會專業化環保公司治理,是強化環境污染治理的新探索、新機制。這種新的環境治理模式克服了傳統“誰污染、誰治理”分散治污方式的弊病,轉變為“污染者付費、專業化治理”,引導社會資源進入,旨在提高污染治理的社會化、專業化、產業化水平。
2 邯鄲市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進情況介紹
目前,邯鄲市運行中的第三方治理項目18個,在建、擬建項目5個,排污企業采用專業化運營后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全市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主要有企業購買服務和政府購買服務兩大類型,具體合作模式有以下四種:
2.1 BOO(建設、運營、所有)模式
承包方對合同約定項目進行投資建設,并負責設備的運行、維護、保養等,承包方依靠項目運營盈利,合同期滿后項目設施歸承包方所有。主要代表有天鐵集團350M2燒結機脫硫項目。脫硫設施由第三方治污企業邯鄲市金鼎環境保護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建設,并負責項目設施的運行、維護、保養、檢修,合同期限10年。項目2013年投入運營,治污費用為9元每噸。根據合同約定,如出現環保事故,責任由第三方承擔。
2.2 BOT(建設、運營、轉讓)模式
承包方負責設備的投資、運行、維護、保養,依靠項目運營盈利,合同期滿后項目設施需交付合同發包方并保證其運轉良好。主要代表有新興鑄管1號燒結機脫硫項目。項目委托北京中科創新園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建設、運營和維護,2014年12月份簽訂協議,合同期限10年,出口二氧化硫控制在100毫克/立方米以下,按噸燒結礦支付第三方運行費用,治污費用為9元每噸。
2.3 托管運營模式
項目設施投資建設由發包方負責,承包方在合同約定期內保障項目設施的運行、維護、保養等,并收取服務費用。主要代表有文豐鋼鐵主廠區、西廠區多個燒結機脫硫項目。環保設施由文豐鋼鐵投資建設,委托北京金投新藍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運營和維護,2014年12月開始運營,合同期限15年,治理費用為4.38元每噸,自營需6元每噸,可節省27%的治理費用。
2.4 政府購買服務治理模式
主要代表有污水處理廠項目和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運維項目。邯鄲市目前共有6個污水處理廠實行了第三方治理模式,其中,市通用污水處理廠由市政府委托第三方投資1.29億元建設和運行,合作期為25年,期滿后無償移交給政府。該項目由市政排水有限責任公司和法國威立雅水務—通用水務公司成立的中外合作企業承辦。公司注冊資本5200萬元人民幣,法國威立雅水務-通用水務公司持股98.5%,市政排水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5%。污水處理采用“曝氣生物濾池”工藝,設計處理能力每天10萬立方米。
3 制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發展的難題
從整體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有效提高了治污效率,降低了治污成本,同時推動治污主體向環保公司轉移和集中,降低了環保部門執法成本。但是,從實踐中看,也出現了不少新問題,直接制約了第三方治理行業的規范和發展。
3.1 第三方治污企業和排污企業責任明晰難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個新生事物,對于排污企業和第三方治污企業的責任劃分問題還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排污企業認為,既然已經出錢將污染交由第三方治理,如果排污不達標,則應由第三方治污企業承擔相關責任。然而,環保部門認為,依法應對排污主體企業追責,但同時又不能放棄對第三方治理企業的監管。在實際操作上,仍然是“誰污染、誰擔責”。
3.2 價格標準衡量難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場管理不規范,缺少服務收費標準。按照國務院下放行政審批權、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環境服務企業不再進行審批,任何企業均可以進入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場,這給排污企業或地方政府選擇第三方治理企業帶來了一定困難。由于缺少環境治理成本估算和治理效果評判的標準,排污企業在執行項目招投標過程中面臨著是價低者得、還是效果佳者得的困境。一些小型環保企業打著成本低、見效快的幌子擾亂市場。
3.3 主體行業不景氣導致第三方治理企業發展難
第三方治理企業屬于服務企業,脫硫、脫硝、除塵是其主導業務,其市場很大程度上依附于鋼鐵、電力等主體企業。近年來,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及環保形勢影響,鋼鐵、電力、煤炭等行業發展困難,不少企業處于虧損或微利運營狀態,對第三方治理企業的市場拓展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尤其是以BOO、BOT等模式簽約的項目,簽約期長,投資金額大,企業顧慮更多。
3.4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行業監管難
對于排污企業來說,將環境污染治理交由第三方治污企業來治理,一旦這些企業不按合同履行義務,排污企業將面臨極大的風險。如果排污不達標,將面臨罰款,還會影響正常生產,造成經濟損失;如果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還可能面臨追究刑事責任。但目前對于第三方治污企業還缺少相應的約束措施,這是許多排污企業不愿意選擇第三方進行環境治理的重要原因。
4 推進規范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對策
4.1 盡快明確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相關主體責任
出臺有關法律法規,明確界定相關主體的權責關系。主要包括:針對企業購買環境服務模式,明確排污企業和第三方治污企業應共同承擔法律責任;針對政府購買環境服務模式,明確政府是區域環境質量的責任主體,政府與環保企業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不論政府是否換屆,均應按合同履行相關責任,對雙方違約建立相應的懲罰機制。同時,出臺文件,對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相關的項目招標、收費標準、治理效果評價等內容,加以規范和指導。
4.2 推動政府由治污者和技術提供者向監管者轉變
積極推行政府購買環境服務的第三方治理模式,轉變政府職能。污染治理數據采集和在線監測等交給專業化公司去做,使政府從采集、審核、運維、監管,轉變為以審核數據和監管為主,集中精力做好監管,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
4.3 建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準入與退出機制
在市場準入方面,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的作用,對環保企業進行信用評級,政府和企業招標優先選擇信用等級高、技術過硬的環保企業。在市場退出方面,對于服務質量差、有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降低其信譽評級;情節嚴重的,列入黑名單,禁止進入第三方治理市場。
4.4 創新支持方式,吸引各方積極參與環境污染治理
建立污染治理收益的共享機制,為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環境污染治理,除了加大投入、稅收優惠等常規政策措施以外,還應創新利益共享措施和方法,第三方治污企業的收益可以從修復的環境、土地,甚至排污企業的發展股權收益中平衡。創新對環境守法企業的支持方式,對環境守法企業在銀行貸款、上市融資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4.5 大力培育專業化服務的環保企業
加大對環保產業投入的支持力度,積極扶持培育能夠提供咨詢、設計、建設、運營、維護等一條龍服務的環保企業集團,推動環保企業上市融資,壯大環保市場。
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對環境保護做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眾對良好的生活環境呼聲日益強烈,環境保護污染治理市場正在逐步發掘,專業的社會化環境污染治理力量無疑將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探索并發展好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對未來環境污染治理將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2014.
[2]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2015.
[3]邯鄲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2015.
[4]夏斌.河北省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問題分析及對策建議.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