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弦?朱亞軍
【摘 要】本文介紹了JC電站的技術供水系統的設計原則和方法,以及對泥沙問題的解決方案,為其他同類型的電站技術供水系統的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自流供水;二次循環供水;尾水冷卻器
1、引言
水電站技術供水系統的主要供水對象是水輪發電機組、水冷式變壓器、水冷式空壓機及其他采用水冷卻的附屬設備。技術供水的主要作用是解決用水設備的冷卻和潤滑。各種用水設備對水量、水壓及水質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結合電站的具體條件進行技術供水系統的設計。
2、基本資料
2.1 工程概況
JC水電站是西藏自治區境內的重點開發工程。本電站總裝機容量為360MW,年發電量17.045億kW.h,具有日調節性能,共裝設3臺單機容量為120MW的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機組。樞紐布置方案為主河床布置泄洪建筑物,左岸布置河床式地面發電廠房,右岸布置導流明渠,兩岸布置擋水建筑物。
JC水電站的主要開發任務為發電,電能送入西藏中部電網。電站按“無人值班、少人值守”原則設計。按照工程進度計劃,JC電站將于2020年6月底實現第一臺機組并網發電。
2.2 基本參數
2.3 技術供水對象
3、 技術供水系統設計
3.1 供水方案
電站的供水方案的選擇應與水源的選擇統一考慮,一般根據電站電站的的水頭范圍和水質,進行綜合比較后確定。應用較多的技術供水方案有自流供水、自流減壓供水、水泵供水、頂蓋取水、二次循環供水等方式。
本電站機組水頭范圍為26.00m~43.80m,根據《水力發電廠水力機械輔助設備系統設計技術規定》,第3.1.7條“工作水頭為 15m~80m 時,宜采用自流供水方式。”因此,本電站優先考慮自流供水方式作為主供水源。另外,由于本電站汛期泥沙含量大,且輸沙量年內分配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占全年輸沙量的96.9%,其中7、8兩月占全年的75.9%。為避免泥沙磨損及堵塞機組冷卻器,影響機組長期穩定運行,本電站以蝸殼自流供水作為枯期主供水源,二次循環供水方式為汛期主供水源。
目前水電站技術供水系統常用的二次循環供水冷卻器有兩種:一種是尾水冷卻器,另一種是板式熱交換器。兩種循環冷卻器結構設計不同,設備布置及系統設備也差別較大,以下針對這兩種設備進行比較選擇。
3.2 循環冷卻器選擇
(1)尾水冷卻器
其工作原理為: 在循環水池內儲備一定量的經過處理的符合技術供水要求的清潔水,通過布置在水池的循環供水泵抽水至尾水冷卻器中,與河水進行冷熱交換作用后將溫度降低至25 ℃以下,再送至機組各個冷卻器,帶走機組運行產生的熱量,最后排入循環水池中。尾水冷卻器安裝在尾水平臺附近,以尾水與冷卻器內循環水的熱交換來實現循環系統降低水溫,整個系統與外界徹底隔絕,因此可以徹底解決泥沙問題。
二次循環供水循環水池的有效容積,應保證機組至少連續供水10~15min。JC水電站每臺機組設置一個循環水池,其有效容積應為約260m3,滿足運行要求。循環水池布置下游副廠房底層,滿足布置的需要,同時還能減少廠房混凝土澆筑量,節省投資。
優點:二次循環供水系統采用下游尾水作為水源,不需要另外設置取水系統。由于本電站最高水溫為24℃,多年平均水溫為9.6℃,能保證循環供水時與內循環熱水形成溫差,滿足熱交換需要。
缺點:采用尾水冷卻器作為循環供水冷卻器時,冷卻器需淹沒在下游最低尾水位以下,其檢修受尾水水位的影響較大。尾水冷卻器的檢修通常考慮在枯期尾水水位最低時進行,但在特殊情況需檢修且下游尾水位較高時,需潛水人員水下作業。
(2)板式熱交換器
其工作原理為: 每臺水輪發電機組和主變設置一個技術供水單元,每個單元由開式回路和閉式回路兩部分構成。開式回路主要從蝸殼自流取水,經過布置在下游副廠房的板式熱交換器,與流經該熱交換器的閉式循環回路中的熱水進行熱能交換,將閉式回路中冷卻水的熱量帶走。閉式回路為清潔水通過管道增壓泵進入機組和主變的冷卻器,熱出水通過室內板式熱交換器進行熱交換后再回到各冷卻器,形成一個閉合的循環回路。
優點:板式熱交換器布置在廠房內,設備運行維護、拆裝檢修簡單方便。
缺點:板式熱交換機器是通過板片之間的溝槽形成過水流道,通常流道直徑約5~6mm。為了保證熱交換器正常運行,不會因為雜質堵塞流道影響換熱效果或導致水損過大,因此對使用板式熱交換器的水質要求較高。開式循環系統水源取自蝸殼自流供水,但需要另設置一組高精度的濾水器或者水力旋流器,才能滿足板式熱交換器的長期運行要求。另外,由于本電站汛期最低水頭約為26m,經過水損計算,需增加管道增壓泵,才能滿足開式循環系統水壓要求。
(3)選定循環冷卻器
綜上比較,在兩種設備都能滿足電廠穩定運行的情況下,采用尾水冷卻器,將會減少技術供水系統濾水器和水泵的設備配置,減少電廠運行維護工作量,因此二次循環供水系統采用尾水冷卻器作為循環水冷卻器。
3.3 選定供水方案
本電站選定技術供水方案如下:
蝸殼自流單元供水:非汛期河水泥沙含量較小時,優先采用蝸殼自流單元供水;每臺機組設兩個取水口,一個布置在蝸殼,一個布置在壩前死水位以下。
二次循環供水:汛期(6~9月)時優先采用二次循環供水。每臺機組設置一個循環水池,每個水池上方設2臺長軸深井泵,每臺機兩臺泵互為備用。每臺機組設置一組尾水冷卻器,布置在尾水閘墩上。
4、技術供水系統設計要點
4.1 尾水冷卻器改進點
①由于冷卻器長期處于最低尾水位以下,尾水冷卻器的進出水口接口形式和位置,及設備的固定和支撐方式,應設計出便于安裝和拆卸的結構形式。②由于尾水冷卻器長期浸泡在水中,應慮設備材質的防腐、放銹和防止表面因為水草、泥沙、懸浮物的結垢或者其他雜質的附著,影響冷卻效果。③尾水冷卻器長期布置在檢修維護起吊時,應設計合理的起吊結構,以便于運送至尾水平臺,進行檢修。
4.2 主變空載和倒送電工況
主變空載和倒送電工況時,電廠水輪發電機組都處于不發電狀態。本電站主軸密封主供水源為生活水,按照每臺機組20m3/h的流量進行設計,而本電站在主變空載和倒送電工況時,每臺主變冷卻水量不大于20m 3/h。因此主變空載和到送電工況時主變冷卻可采用生活水。結合本電站技術供水系統,在枯期壩前自流取水可作為主變空載和倒送電時主供水源,生活水作為備用水源;在汛期,自流供水水質太差,二次循環供水系統也未單獨設置主變供水泵,則利用生活水作為主變空載和倒送電時供水水源。
結語
JC電站技術供水系統設計采用二次循環水泵供水結合自流供水的方式,解決了汛期泥沙含量高的問題,保證系統穩定、可靠運行的同時,兼顧了系統設備的經濟性,對同類型電站技術供水系統的設計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 水電站機電設計手冊編寫組. 水電站機電設計手冊-水力機械.水利電力出版社,1983.
[2] 周淼汛,丁麗香等. 苗尾水電站技術供水系統設計.云南水力發電,2017(33).
作者簡介:趙弦(1983-),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水電站水力機械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