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杰
【摘要】滁州市位于安徽省東部江淮分水嶺地區,通過分析滁州市現狀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情況,綜合分析滁州市現狀用水水平、水資源面臨的形勢,從制度體系建設和工程體系建設兩個方面提出滁州市節水型社會建設發展模式,并給出建議。
【關鍵詞】節水型社會建設;水資源;滁州市
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水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劇,而水資源浪費現象、用水方式粗放、用水結構不合理、用水效率低下以及日益嚴重的水污染問題更是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節水型社會是在政府、用水單位和公眾的共同參與下,通過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工程等措施,達到水資源高效利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社會。
1、概況
1.1滁州市基本情況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東部,國土面積1.35萬平方公里。2015年滁州市常住人口401.7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9%。滁州市分屬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江淮分水嶺橫貫市域。
1.2滁州市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
滁州市多年平均降雨量為966mm,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35.8億m3,水資源總量40.9億m3,水資源可利用率在52%左右。
2015年滁州市供用水總量22.55億m3,其中地表水供水21.74億m3,占總供水量的96.4%;地下水供水量0.7780億m3,占總供水量的3.4%;其他水源供水0.0365億m3,占總供水量的0.2%。
2015年各行業用水占總用水量比重分別為:農業用水占75.17%,生活用水量占10.30%,工業用水占13.88%,生態與環境補水量占0.65%。
2、滁州建設節水型社會必要性分析
2.1滁州市現狀用水水平
2015年滁州市人均綜合用水量為561m3/人,約是安徽省的1.2倍,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高。滁州市萬元GDP用水量為172.7m3/萬元,是安徽省的1.3倍,與用水效率較高的合肥市、南京市、北京市等存在較大差距,與周邊蕪湖市、淮南市進行比較,用水效率略低于蕪湖市,但高于淮南等重工業城市。具體見表1。
2015年滁州市畝均灌溉用水量331.0m3/畝,約為安徽省的1.2倍,畝均用水量較高。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505,節灌率11.1%,節水水平略低于周邊大部分城市及安徽省平均水平。
2015年滁州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51.3m3/萬元,雖比安徽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96.8 m3/萬元低,也低于周邊淮南市的72.9 m3/萬元,但仍高于工業用水效率較高的合肥市、蕪湖市等城市,這主要與滁州市工業產業結構有關。
2015年滁州市人均居民家庭生活用水水平為111 L/p.d,與安徽省平均水平持平;其中城鎮居民家庭為149 L/p.d,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指標為68 L/p.d。滁州市城鎮節水器具普及率為50%,供水管網漏損率達22.9%,水資源浪費現象較為嚴重。
2.2滁州市水資源面臨形勢分析
(1)水資源短缺,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滁州市地處江淮丘陵區,受氣候、地形等條件影響,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相對短缺。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經濟各部門對水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水資源緊缺、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已開始顯現,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2)河湖污染問題較嚴重,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受到威脅
滁州市2015年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36.4%,水環境質量有了顯著改善和提高,但仍未能達到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要求,整體水環境質量仍然比較差。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廢水、生活及農業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大,而污水處理回用量很低,再生水利用機制尚不健全,水環境污染問題仍將日益加劇,水質型缺水問題日益突出,水環境污染對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威脅日益嚴重。
(3)節水型社會建設需進一步加強,同時面臨新的挑戰
滁州市在社會節水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整體發展仍比較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節水水平仍然較低。目前經濟布局及產業結構尚不能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水資源管理體制機制不能完全理順、落實,節水法律法規及制度建設尚不完善,社會節水力度投入不強,人民節水意識淡薄,需要通過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得以解決。
3、滁州市節水型社會發展模式
3.1節水制度體系建設
(1)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完善用水總量控制體系,嚴格節水監督及用水效率管理,強化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管理。
(2)完善節水法律法規建設。結合滁州市實際情況,加強滁州市法規和節水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實施節約用水條例辦法和配套的行業節水管理相關政策。
(3)推進水權水市場建設。探索適宜滁州市自身情況的水權交易制度,明確水權轉讓條件和程序。
(4)健全節水考核監督制度。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對節水指標落實情況的統計、監測和考核評估,充分發揮全社會對節水工作的監督作用。
3.2節水工程體系建設
(1)農業節水
充分考慮滁州市不同區域的水資源稟賦條件,優化農業用水配置。以大型灌區為重點,推進灌區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工程,創建節水示范灌區。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建立市、縣、鄉三級高效農業示范區。
(2)工業節水
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推進新興產業發展。梳理滁州市高耗水行業,開展水效對標達標改造,嚴格市場準入。創建節水型示范企業和節水示范工業園區,以點帶面加快工業節水發展。
(3)生活節水
加快城區老舊管網更新改造,強化用水監督管理,降低供水漏損和無端浪費。大力推廣節水器具和節水產品,鼓勵居民淘汰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生活用水器具。加強服務業和公共機構節水,推進節水技術改造。創建節水示范小區、節水示范單位等。
4、建議
隨著滁州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水資源問題逐漸凸顯,節水型社會建設是必經之路。
(1)加強部門協作,落實責任。建設節水型社會是一場深刻的社會改革,需各部門深切配合、統一協作,在各個區域、不同領域,科學分工、各負其責,才能高效能地全面建設滁州市節水型社會。
(2)充分依靠科技手段,推廣節水新技術。節水型社會建設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節水,更需要依靠科技,提高節水水平;加強節水技術創新投入,推廣先進的農業、工業等節水技術,向高科技節水轉變,深化節水型社會建設。
(3)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節水意識。節水涉及整個社會,需要全民的參與,通過節水宣傳、建設教育基地等手段,提高公民全體節水意識,從自身做起,不浪費水資源。
參考文獻:
[1]郭曉東,劉衛東,陸大道等.節水型社會建設背景下區域節水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12):98-104.
[2]郭曉東,陸大道,劉衛東等.節水型社會建設背景下區域節水措施及其節水效果分析—以甘肅省河西地區為例[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3,27(7):1-6.
[3]楊麗英,許新宜,賈香香等.泉州市節水型社會建設研究與評價[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0,46(3):40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