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環保意識也越來越高?,F階段,我國對于水土保持建設愈發重視,進行了一系列植樹造林與退耕還湖工程,水土流失問題得到了改善,使得我國生態綠化建設工程迅速發展。但是,在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對于自然資源的索取也是愈加頻繁,導致建設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破壞的步伐,土地沙化更加嚴重,水土流失更是頻繁引起自然災害,因此,我們必須深入認知生態綠化建設的重要性,深入了解水土保持的積極作用,促使人類社會自然和諧發展。
【關鍵詞】水土保持;生態綠化;和諧發展
前言
現階段,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甚廣,部分區域生態脆弱,惡劣的生存環境難以根治,要達到水土保持促進生態綠化的目標,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難題。水土流失是限制區域經濟建設的關鍵因素,水土保持工作由于資金不足,工作繁雜,導致某些水土流失問題嚴重的區域難以徹底治理。生態環境是影響水土流失問題的重要因素,是國家或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人們生產工作的基本保障,維持良好的生態環境體系,促使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最為基本的發展策略。
一、水土流失概念及影響
水土流失從理論上說就是由于水流作用的影響,土壤被侵害、搬運、沉積的過程。通常來說,由于自然因素產生的土壤侵害非常緩慢,并且還可以和地表構成平衡狀態。但由于人類活動所產生的侵害就難以“愈合”了,特別是對于生態植被的損害,會導致地表土壤嚴重遭受破壞,從而引發水土流失問題。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問題影響也不同,嚴重的時候會導致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進而出現水庫淤積、水災泛濫、河床上升等現象。假如在高山險谷處,極易引發泥石流,為工礦運輸埋下安全隱患。
二、保持水土的措施
(一)大規模整合治理小流域
把優化農業生產條件與自然環境當做農業建設目標,堅定小流域當做基本單位,通過水土保持徑流的整治觀念當做基礎,農業發展當做切入點,牽引、集中、攔截、排蓄等水利工程當做輔助,生態方案、工程方案和農業耕種充分融合,山、水、坡、溝治理充分結合。
(二)組織構架的建設
針對某些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要結合當地經濟、生態環境惡化程度等實際情況進行整治,各級部門負責人必須深入認知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保持水土不僅是生態環境穩定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基本保障,水土保持對國家或地區發展具有極大地推動作用。要把水土保持工作落實到各個環節,各相關部門必須要高度關注這項工作。
(三)工程項目嚴格把關
保障工程項目效益與質量的前提是充分利用水土保持項目的資金。必須保障準時完成質量達標的水土保持項目,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建設水平,尤其是注重管理項目投資、建設以及技術能力等方面。投資管理的環節必須嚴格按照工程設計規劃操控資金使用,并且設定有關的會計評審機制,對資金使用嚴格把關,發生支付項目經費的情況時,必須要有相關技術人員和負責人員的許可或簽字,否則不可報銷;項目工程運作時,必須要有專業人士在旁指導,保障廉政工程保質保量的完成,并且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及人民群眾的監督;技術管理的環節需要依據上級指派的任務,由當地政府向水土保持協會申請,組建由鄉鎮干部和技術人員為團隊的設計小組,融合本地群眾意愿和科學發展方向,把詳細措施落實到具體項目中,保障技術設計合理化、標準化、科學化,在相關專業人士現場評定后再審定項目;項目施工完成后要通過嚴格的驗收環節,在每條單位流域內,安置對應的管理機構,并設定相關管理機制進行管控,確保后續工程的各項功能得到完美發揮。
(四)強化水土保持生態綠化工作的科技含量
提高水土保持生態綠化工程的科技水準,有利于水土保持工程實現大幅度的橫向發展。提升生態綠化工作的科學和高效性,一定要著重提高科技水準。水土保持實驗區建設以來,各級政府的相關部門都相繼開展有關保持策略方案、農田發展、水利水保項目及滑體預警等研究課題,并搭建以栽培及培育為主的水土保持實驗示范基地。
(五)保持水土工作中需增強水土資源的保護力度
保障水土保持項目可以獲取長期收益,就要加強對水土資源的看護力度,以免水土保持工作中發生損壞水土資源現象。具體措施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搭建負責監督區域水土保持項目的小隊或組織,為執法工作的進行提供保證。增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宣傳力度,讓人民群眾充分了解水土保持項目的重要程度,讓全社會都擁有強烈的法治思想。國際方面也可以設定相關的文件條例,來監管水土保持項目的實施,針對阻攔水土保持項目的行為要進行嚴懲,區分水土保持紅色整治區域、紅色預防區域和紅色監管區域。與我國的國土和環保機構通力協作設定有關水土保持的政策文件,保障水土保持項目的監督與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結束語:
要保障水土保持生態綠化工作持續穩定發展,必須合理發揮大自然的自我恢復功能,協調好集中整治和生態恢復關系,正確調節人類生產生活與水土保持的關系,將解決人類生活問題當做切入點,掌控面上管控和點上整治之間的關系,避免重點建設而輕于管理的現象。
參考文獻:
[1]潘聲旺,袁馨,胡明成,何茂萍,吳云霄. 初始綠化植物生活型構成對邊坡植被群落特征及水土保持性能的影響[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3(09):217-224.
[2]李宗杰,田青,宋玲玲,康飛龍,魏雅倩. 基于水土保持的甘肅省生態安全評價[J]. 生態學雜志,2015,34(05):1420-1426.
[3]駱漢,趙廷寧,彭賢鋒,郭宇,梁超. 公路邊坡綠化覆蓋物水土保持效果試驗研究[J]. 農業工程學報,2013,29(05):63-70.
[4]楊寧,彭晚霞,鄒冬生,林仲桂. 貴州喀斯特土石山區水土保持生態經濟型植被恢復模式[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21(S1):474-477.
[5]卓慕寧,李定強,賀新良,張美興,周靜,胡耀國,鄭煜基,凌云,王玲. 高速公路邊坡快速綠化技術的應用與水土保持效果[J]. 水土保持研究,2004,(03):79-80+108.
作者簡介:嬴學達(1975-2),男,彝族,貴州水城,本科,水土保持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