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劍鵬
【摘要】通過對米蘭河流域沖洪積扇區的水文地質調查研究與分析,該區為較厚的傾斜平原第四系松散層,為地下水的儲存和運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在該區采集地下水樣40組,并作水質檢測,利用綜合指數法對該區水質作出評價,評價結果為該區沖洪積扇地下水屬Ⅳ~Ⅴ類水,均屬較差水,不能直接飲用。
【關鍵詞】新疆若羌;地下水水質;綜合指數法
引言
水資源是組成地球的重要自然資源,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性資源,是世界人民的公共性資源,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資源,也是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只有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才有可能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地下水資源,作為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研究區主要的供水水源。因此,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是研究區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
1、若羌縣概況
若羌縣隸屬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地處N36°05′~41°23′,E86°45′~93°45′,東與甘肅、青海兩省相連,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西與且末縣毗鄰,北與尉犁縣和吐魯番、哈密兩地區交界。縣境東西寬570km,南北長580km,面積20.23×104km2。若羌縣城屬暖溫帶大陸性荒漠干旱氣候,若羌縣年平均溫度11.8℃,極端最高溫度43.6℃,極端最低溫度-27.2℃;年平均降水量28.5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920.2毫米。
2、地下水質量的重要性
通過對地下水資源質量的評價,可以全面地了解研究區地下水資源的現狀,如開發利用程度、受損程度、以及開發潛力等, 為該區地下水資源以及政策法規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是研究區地下水資源實行可持續開發、高效利用、科學管理和有效保護的基礎,也是規劃、設計、建造、運營和管理地下水相關工程的前提。
3、地下水質量評價
3.1研究區地下水化學類型
米蘭河流域地下水化學特征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帶性。南部基巖山區地下水直接受大氣降水和冰雪融水的補給,水質較好,礦化度小于0.5g/L,至米蘭河沖洪積扇區,沿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隨著流程變長、地層顆粒漸細、水位埋深漸淺,地下水礦化度逐漸升高,由小于1g/L漸變為大于1g/L,至溢出帶上,由于水位埋藏淺,蒸發濃縮強烈,地下水礦化度最高達30g/L以上,水化學類型也由南部的SO4·CL-Na·Ca·Mg型漸變為SO4·Cl-Na或CL-Na型。
3.2評價點的選擇
此次水樣取樣地點位于羅布泊干湖盆西南岸、阿爾金山山前沖洪積傾斜平原前緣的米蘭河流域。阿爾金山山前沖洪積傾斜平原沉積了較厚的第四系松散層,為地下水提供了儲存空間和運移通道,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在該區于2013~2014年采取地下水樣40組,并作水質檢測(其中全微分析5組、全分析14組、簡分析21組)。水樣基本代表了該區水質狀況,為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提供了基礎依據。
3.3評價步驟
根據《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對流域地下水質量進行分級評價。該評價標準中,依據我國地下水水質現狀、人體健康基準值及地下水質量保護目標,并參照了生活飲用水、工業用水等的用水水質要求,將地下水劃分為五類,見表3.3-1。
評價方法及步驟:
首先進行各單項組份評價,根據地下水質量分類指標表劃分組份所屬質量類別;
對各類別按下列規定(表3.3-2),分別確定單項組份評價分值Fi;
其中:n—統計項數;為各項指數的平均值;(Fi)max為各項污染指數中的最大值;Fi為單項水質指數;F為綜合指數。
根據F值,按以下規定(表3.3-3)劃分地下水質量級別;
3.4 評價結果
根據現有資料,米蘭河流域內地下水礦化度為0.76~33.67g/L,氟化物含量1.0~1.6mg/L,硫酸鹽含量288.2~6695.38mg/L,總α為大于0.1Bq/L,屬Ⅳ~Ⅴ類水。Ⅳ類水可作為農業和部分工業用水,適當處理后也可作為生活飲用水;Ⅴ類水不宜飲用,可據使用目的選用。按上述方法,經計算地下水的F值在4.32~7.14之間,均屬較差水。
4、結語
根據米蘭河沖洪積扇地下水屬Ⅳ~Ⅴ類水,均屬較差水,不能作為生活水源,僅礫質平原區東部地下水符合三級水標準。建議充分發揮現有科學技術的作用,如地下水回灌、水處理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采用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全面提升水利基礎設施的綜合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 錢會,馬致遠,李培月,著. 水文地球化學[M]. 北京:地質出版社,2012.
[2] 白玉娟,殷國棟. 地下水水質評價方法與地下水研究進展[J].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0,21(3):115-119.
[3] GB/T14848-93,地下水質量標準[S].
[4] GB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