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玉 王威 王茜
【摘要】本文以具體工程為案例,采用不同的線彈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對某工程區邊坡進行穩定計算,并將結果對比分析,為工程設計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邊坡;線彈性有限元;變形;應力
0 引言
目前,邊坡穩定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極限平衡法、塑性極限分析法和有限元法等。極限平衡法目前應用最為廣泛,該方法視潛在滑體為剛體,未考慮應力—應變關系,不能求得邊坡的真實受力狀況。塑性極限分析法雖克服了上述不足,但也只能給出假設滑動面上的應力場和位移場,同樣不能考慮整體變形對其穩定的影響。而有限元法其優勢在于可計算土坡的變形和應力分布,大致確定潛在滑動面的位置,為工程設計提供更可靠的依據。本文以具體工程為案例,采用兩種不同的有限元方法對其穩定性進行研究分析,得出的結論可供工程設計參考。
1、 工程及邊坡概況
某工程位于甘肅省境內,屬三等中型工程,左岸壩肩邊坡屬樞紐區A類Ⅱ級邊坡,區域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設防烈度為Ⅶ度。
工程壩址位于峽谷進口處,兩岸山體相對高差大于150m。壩址左岸為巖質岸坡,自然坡度70~80°,局部近直立,巖體中未發現順河向斷層和緩傾角軟弱結構面,中陡傾角結構面規模較??;岸坡巖體強風化(或卸荷)厚度5~10m,局部15m,弱風化帶厚度一般15~20m,局部達25m左右;透水性小于3Lu的巖體埋深35m左右。
2、邊坡穩定分析
2.1 計算模型
由于天然邊坡順河向地質情況及邊坡體形變化不大,計算模型可以簡化為平面應力應變問題進行計算。按照實際地形進行建模,橫河向寬度約170m,鉛直向高度約300m。模型左右邊界施加對應方向的法向約束,模型底部邊界施加豎向約束。計算模型采用ANSYS平面有限元單元劃分為四節點四邊形單元,模型單元17472個、節點17849個。采用PHASE2離散網格劃分為三節點的三角形單元,模型單元3004個、節點1699個。計算模型及劃分網格見圖2.1-1。按照左岸壩肩邊坡不同時期,分為天然工況、正常蓄水工況、正常蓄水工況+暴雨、正常蓄水工況(天然工況)+地震荷載。
圖2.1-1 計算模型(見圖1)
2.2 應力分析
在各種工況下,邊坡最大主應力基本平行于坡面展布,符合一般應力分布規律。正常蓄水遇地震工況邊坡穩定最為不利,坡面拉應力最大值為0.058Mpa(ANSYS),0.33 Mpa(PHASE2),最小主應力量值均較小,且主要表現為壓應力,局部存在較小的拉應力,分布在坡面表層,沒有出現拉應力貫通區域,說明坡體表面不會出現拉張破壞。坡面壓應力最大值為6.71Mpa(ANSYS),2.68Mpa(PHASE2),產生于邊坡坡腳處最大值遠小于Ⅳ類強風化碎裂結構巖體抗壓強度值:45Mpa~55Mpa,因此邊坡不會發生受壓破壞。
2.3 位移分析
在各種工況下,邊坡整體變形較小,不考慮邊坡在前期天然狀況下由自重作用所引起的變形,正常蓄水遇地震工況邊坡穩定最為不利,橫河向X 方向最大變形為2.62mm(ANSYS),17mm(PHASE2),發生在邊坡表層中部位置。鉛直向Y 方向最大變形為0.52mm(ANSYS),17mm(PHASE2),發生邊坡表層頂部位置。
3、結論
根據上述計算結果,邊坡有限元的數值計算是收斂的,淺層無大的應力及位移變形,邊坡內塑性區不存在從坡底到坡頂的相互貫通,故邊坡基本穩定。經分析,存在以下原因,使得兩種計算結果存在差異。
(1)平面有限元計算僅反映各計算斷面內的巖區力學特性,未計入單寬各巖體構造面在空間的相互影響,因此,計算結果在某種程度上與實際情況存在差別。
(2)PHASE2考慮了邊坡巖體包含的斷層、裂隙等天然結構面,ANSYS未計入其影響,因此PHASE2應力大小及位移變形較ANSYS計算結果偏大,但各工況應力位移變化規律一致。
(3)采用線彈性有限元方法進行邊坡穩定計算,除受到單元網格大小劃分影響外,還受到非線性收斂精度和疊代次數等因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DL5180-2003 《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
[2]DL/T5353-2006 《水利水電工程邊坡設計規范》
[3]DL5077-1997 《水工建筑物荷載設計規范》;
[4]DL5073-2000 《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
[5]《某壩址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甘震安評【2008】20號);
[6]《某水電站工程初步設計報告·4.工程地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