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 林
朋友圈發詆毀告示侵權!
□復 林
金康從做家裝業務起家,經過十年的苦心經營,硬是把裝飾公司打造為在浙江寧波市有一定影響力的家裝品牌。“美佳美佳,溫馨之家”,這條廣告不時跳進購買新居正待裝潢的人們眼簾。
2010年,金康驗收一個家裝工程,認識了時年19歲、正在安裝照明設施的李浩。小伙子活做得漂亮,嘴也甜,讓他刮目相看。金康靈機一動,公司擴張,正需要水電監理,眼前的小伙年輕且技術好,看起來又機靈,倒是合適的人選,于是,他當即與李浩相約改日面談。
不久,李浩來到美佳公司上班。金康眼力果然不錯,李浩不僅迅速在監理工作上獨當一面,還經常為公司拉來一些客戶。面對老板的贊譽和獎勵,李浩總是謙遜地說:“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金總對我有知遇之恩。”2013年上半年,金康準備進軍工裝市場,打算將家裝業務全部由李浩接管,妻子提醒:“在家裝業務上,你做甩手掌柜,能放心嗎?”金康說:“小李比我小十多歲,還嫩著呢,又是外地人,只會死心塌地跟著我干。”沒有絲毫猶豫,他任命李浩擔任公司副總,負責家裝業務的經營管理。
工裝業務雖然利潤大,但墊資多、環節復雜,還時常出現工程款追不回來的情況,反而不如家裝市場實在。李浩主抓工裝業務兩年,身心俱疲。而隨著寧波房地產市場越來越活躍,公司的家裝效益也蒸蒸日上,金康決定重新掌舵家裝事業。
2015年9月,李浩向金康提出辭職。“你羽毛豐滿了,想自立山頭了是吧?”“我們還是朋友。”面對金康的憤怒,李浩十分淡定。
2016年上半年,金康洽談一座別墅的裝修工程,眼看就要達成意向了,卻被客戶告知,已經與另一家公司簽約。“難道是李浩這小子干的?”他讓員工調查了解得知,李浩辭職不久,即注冊了家裝公司。
金康認定是李浩搶了他的業務,他發微信、打電話責問李浩。“我根本沒接過別墅裝修業務。”李浩百般辯解。金康依然不信,憤然地想:有心栽培這小子,結果養肥了一只白眼狼,成了自己的對手。繼而他決定出手反制,打壓對方。金康的微信朋友圈有數百人,大多是業內人士,“必須要在朋友圈里搞臭他,不然自己在這行沒有臉面混了。”
2016年7月5日,金康在微信朋友圈發布“美佳裝飾告示”,提醒廣大消費者及供應商朋友:“下圖身份證復印件上該人,原為美佳裝飾副總經理(姓名:李浩,男,漢族,身份證號,手機號),于2015年9月份無故離職。現發現該人離職后打著美佳裝飾的名義,向供應商提發貨及向消費者聯系業務等活動,為此特公告提醒廣大消費者及供應商朋友,自其離職之日起任何經營活動與寧波美佳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無關。請各界朋友相互轉告,若發現存在其以美佳裝飾名義所發生的任何業務往來都屬于非法活動,請相關供應商、消費者及其他相關人員第一時間致電美佳裝飾服務熱線進行登記及權益確認。特此聲明。”緊跟著告示后面,還附上李浩的身份證正、反面照片及李浩個人照片一張。
李浩雖然離開了美佳裝飾,對舊東家還是心存感恩的。從獨立創業那天起,他就給自己立下了規矩,不與原公司搶業務。見了金康朋友圈的告示,他覺得自己的人格受到極大貶損,但礙于情面,他還是強壓心中的憤怒,與金康解釋和交涉,要求金康從微信上刪除告示。金康壓根聽不進去:“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發微信,你也管得著?你做得我就說不得?告我去呀!”
與金康溝通無果,李浩忍受不了自己的聲譽受辱,2016年8月18日,他向公證處申請保全證據。一星期后,公證處出具了公證書,將告示的內容截圖,為此,李浩支付了公證費1200元,接著他又付了6000元委托律師代理,向寧波市海曙區人民法院提出了民事訴訟。
李浩認為,金康在朋友圈的告示中,除故意貶損自己人格、侵犯名譽權外,還公開其個人信息侵犯隱私權。他要求金康刪除在其微信朋友圈發布的相關信息,并發表時長不少于一個月的道歉聲明,在《寧波晚報》《東南商報》刊登時長不少于20天的道歉信消除影響,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其他財產損失1萬元、律師費用6000元、公證費1200元;同時,他將依法保留后續因個人隱私信息泄露造成損失的賠償請求權。
金康在微信朋友圈中發布的信息是否侵害李浩的名譽權、隱私權,李浩的各項訴訟請求能否全部得到法院支持,成為案件的兩大爭議焦點。
開庭時,金康言之鑿鑿稱:“李浩在離職后確實存在以美佳公司名義進行業務活動,存在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的行為,我沒有捏造事實,在朋友圈發布信息范圍很小,不是在公開場合披露信息。”
寧波市海曙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微信上的言論自由亦應當建立在遵守法律的基礎之上。金康在沒有充分證據證明李浩存在離職后非法冒用原公司名義經營的情形下,即在其微信朋友圈中發布含有對李浩有一定負面影響的內容,該負面內容雖在特定范圍內傳播,但亦會導致李浩的社會評價降低,金康主觀存在故意,應認定其行為侵犯了名譽權。
同時,金康在微信朋友圈中發布告示的內容,有李浩的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曾工作單位、現工作單位等信息,并上傳了李浩的身份證正、反面照片及其個人照片。以上各項信息均具有一定的隱私性,各項信息的組合具有完整的個人信息特定性,屬于法律保護的個人隱私,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非法泄露。金康的侵權行為發生在微信朋友圈中,侵害范圍亦在微信朋友圈內,由金康在其微信朋友圈內發表道歉聲明比較適宜。另李浩主張金康賠償證據保全公證費1200元、律師費6000元,屬于合理開支,在財產損害的賠償范圍。鑒于微信朋友圈屬特定范圍,人數有限,影響力有限,尚未造成廣泛傳播,故對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不予支持。李浩主張的其他財產損失1萬元因無相關證據,亦不予支持。關于保留后續因個人隱私信息泄露造成損失向金康主張賠償的訴訟權利的訴請,于法無據,不予支持。
2017年4月下旬,寧波市海曙區人民法院判決,金康刪除2016年7月5日發布的侵害李浩名譽和隱私的全部信息,并在其微信朋友圈發表道歉聲明,一次性賠償李浩公證費1200元、律師費6000元。
金康不服一審判決,2017年6月7日,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其上訴。
【以案說法】
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閻亞春在判決后進行了法律釋明:公民、法人的名譽權、隱私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網絡環境中的組織和個人也必須遵守這一法律底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十二條規定: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公開自然人基因信息、病歷資料、健康檢查資料、犯罪記錄、家庭住址、私人活動等個人隱私和其他個人信息,造成他人損害,被侵權人請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同時,該《規定》第十八條規定: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可以認定為《侵權責任法》第二十條規定的財產損失。合理開支包括被侵權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和具體案情,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范圍內。
編輯 吳忞忞mwumin@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