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凌霄
“雙百”工程:從高原邁向高峰
文/肖凌霄

◎ 《與董玄宰先生論筆墨二首》 郭堂貴 隸書 365cm×145cm
9月1日下午,多彩貴州大型書畫“雙百”創作工程座談會在貴陽舉行。來自全國美術、書法界的名家,文史和文藝理論專家,獲獎、入選作者等紛紛發表感言,分享創作“雙百”工程作品的心得和經驗,點評創作成果與得失。在專家藝術家眼里,貴州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得天獨厚的風景是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貴州不僅出好作品,也出優秀美術家; “雙百”工程氣魄宏大,這個氣魄來源于貴州近幾年的經濟發展,來源于多民族的深厚底蘊,來源于領導者宏闊的視野和貴州人民的文化底氣。
張敏杰(中國美術學院壁畫藝術系主任、教授)
貴州是文化之州、生態之州、多彩之州、民族團結之州、美酒之州、多福之州。我這次入選的作品以土家族的人文風情為題材。為了創作這幅作品,我參加了貴州省文聯組織的活動到銅仁采風,感受到獨特的土家族風情,選擇了人文景觀創作,畫面則以土家族生活的地區為主,有梵凈山等景點。

◎ 《駐軍貴州大定與苗胞歡聚即席賦詩》 姜澄清 行書 248cm×124cm
劉 健(中國美協原秘書長、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秘書長、中國畫學會副主任)
貴州天空湛藍,自然生態繁茂,多民族絢麗樸實,歷史文化豐富。貴州的美術家流露出對這塊土地的眷戀,樂此不疲地寫生,以樸實無華且非常具有爆發力的創作,給美術業態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貴州美術家的作品讓我看到對藝術創作的態度和追求,他們整體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追求讓我們折服。這次展覽讓我看到貴州美術家與全國美術家很好的互動,他們的創作體現了貴州文化生態的依托。希望在二期中,能對原生態的陣容有完整的體現。貴州省美術資源彌足珍貴。
郭堂貴(貴州省書協副主席、慕鴻書社秘書長、貴州省青年書協副秘書長)
我從小生活在布依山寨、瀑布之家,一直以這些為創作素材。我希望能在創作中表現出貴州歷史文化的剛健、質樸、奇詭,所以采用隸書,吸取秦漢簡帛的精華。
胡壽榮(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雙百”工程以多彩貴州為主題,多彩貴州的內涵在近幾年來已經深入人心。我曾在采訪中對家鄉人民說過,要把環境保護好,留住青山綠水。貴州的人文景觀有多民族特色,十分有個性,以前宣傳多彩貴州都是通過文藝展示,這次是通過書法和美術。此次我的作品是布依族蠟染,用藍色展現貴州的少數民族文化。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能讓更多人認識貴州。
吳長江(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版畫博物館館長)
這次“雙百”工程組織了大規模的選題,今天看了作品,感覺質量不錯,特點十分突出。貴州美術家有持續的創作力,不僅出好作品,也出了大美術家。作品中,除了畫面的美感外,還十分有內涵,特別是在展現多民族聚居的特色和貴州風情方面很突出,貴州美術家作品質量耐看,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是值得全國美術家學習的。相信“雙百”工程二期作品在現有的基礎上還能做得更好。同時,我也建議下次作品尺寸不要太大,這樣巡展時比較容易保存。
陳履生(中國美術學院原中國畫系主任、教授)

◎《游白水河瀑布日記》 孫曉云 行書 315 cm×53 cm
這次“雙百”工程,貴州畫家占了百分之三十,我認為創作還是要以地方畫家為主,因為他們對這塊土地最熟悉,他們一輩子生活這里。我建議將來的工程可以以貴州畫家為主要創作群體,讓他們展示自己。這次的工程展覽和美術館的開館,提升了人們對美術的關注,我們也看到了貴州美術館的五十年代以后的記憶,也有新型的建設,這是歷史記憶傳承當代文化的最佳方式,這對貴州美術館形象塑造非常重要,作為西南地區有這么大規模的文化設施建設,是有前瞻性的。

◎《贈黔府王中丞楚》 高慶春 隸書 350cm×53cm×6
姜澄清(中央文史館館員、貴州書協名譽主席、著名美術史論家)
我在貴州生活了63年,把貴州當成了故鄉,對貴州的變化感同身受。這次展出貴州做得不容易,貴州省委、省政府在困難的條件下,提供有力支持,讓人十分感動。而整個工程的評審過程是十分公平的,本次評選投稿的人很多,我們評的時候也很辛苦,但選出的作品我也十分喜歡。看到貴州進步,我很高興,我要為貴州多盡一點力。
孫曉云(中國書協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江蘇省書協主席)
作為此次的創作者,我感到十分榮幸。因為我摘寫了《徐霞客游記》,作品比較長,所以嘗試了多種方法,根據場館的大小進行創作,這樣便于巡展。這次的作品都很了不起,特別是一些對貴州文化進行描摹的作品,能在短期創作起來,很見功力。以前寫生來過貴州凱里,貴州是很值得留戀的地方,以后我也將盡自己的力量支持貴州,多來往,多交流。江蘇美術館也要向貴州美術館學習。
潘文海(中國書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中國書協刻字專業委員會主任)
“雙百”工程氣魄宏大,我看到了幾篇大幅巨制的作品,能感受到宏大的氣魄。這個氣魄來源于貴州近幾年的經濟發展,也來源于多民族的深厚底蘊、領導們宏闊的視野和貴州人民的文化底氣。第二個感受是,這個工程操作嚴謹。全國來稿很多,選出140篇,過程很不容易,“雙百”工程的推出是從高原邁向高峰的一個標志。另一點感受是,這次展覽影響深遠,它集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陽明文化及經濟文化發展成果于一體,對貴州未來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也為全國其他省市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好的范本和模式。
盛 崴(《美術》雜志副主編、著名策展人、評論家)
談幾點感受。第一,氣勢宏大,名家云集,直接表現核心價值觀。我和其他老師都覺得作品大、畫幅大,顯得氣勢宏大。從創作方面說,有一些作品是十分適合大尺寸,比如人物多、歷史情節復雜的;但有些畫不適合大畫面,會因此顯得大而空。從展覽角度說,大小兼有比較好,這對觀眾來說,大小兼有從觀感上來說就像一首歌一樣富有節奏。
第二,形式豐富,風格各樣。形式多樣是這次展覽的最大特點。
第三,青年美術家的作品凸顯。青年美術家有實力,有活力是這次畫展的特點。應加大本土畫家的比例,扶持青年藝術家的梯隊和力量。
高慶春(中國書協理事、中國書協篆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聯書法藝術中心副主任)
我的作品是唐代孟郊的一首贊美貴州的詩,一共110個字,寫了兩次。為了達到那個意境不斷努力。貴州近幾年來突飛猛進,這種進步在全國的展覽中都能看得出來,貴州高校的創作團體也在不斷推出很多優秀的作品。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把貴州展覽辦得更好。
責任編輯 陳 藝